当前位置: |
党徽闪耀
□中国十九冶 周萍
他们佩戴着中国共产党党徽,他们是中国十九冶集团电装公司维检工程处党支部的40名党员。
在检修工地、在抗震现场、在职工的心中,40枚党徽闪闪发光。他们用“党员身份亮出来,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的实际行动,牢牢筑起基层战斗堡垒,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工作业绩,也获得了耀眼的荣誉:电装公司维检工程处党支部,四川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中国十九冶集团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
平时工作看出来
电装公司维检工程处主要承担攀钢的检修任务及周边地区电气、外线、通讯等安装工作。工程处党支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施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努力勇闯争先,促进增速发展”的群争群创局面。近几年,维检工作量不断上升,2009年799.7万元,2010年840.4万元,今年截止到10月份,已完成963.1万元。维检市场也从最初的攀钢热轧一个点扩展到攀钢冷轧、炼钢、轨梁、攀宏、龙蟒以及高耗能部分化工企业。
2011年4月,攀钢热轧厂年修、攀钢冷轧厂年修和冷轧厂SVC技改工程同时展开,时间紧、任务重,而工程处设备、机具、施工人员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为了确保完成甲方的节点,保证甲方的正常生产,党支部在全工程处15个班组中开展“四包”、“六保”活动(“四包”即包学习、包思想、包团结、包稳定;“六保”即保安全、保质量、保服务、保工期、保效益、保文明施工),以点带面;工程处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发挥了旗帜和标杆的作用。在施工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施工人员不讲条件,服从指挥、听从安排,顾全大局,在工期吃紧时,更是发扬敢打敢拼的铁军精神,很多同志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时间外,始终坚守在检修现场,全身心地投入到施工中,全工程处没有一名职工因为生病和其他原因耽误工作。共产党员周铃、赵相海、任宗军等施工管理人员,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合理调配有限的施工资源,严格控制作业程序,精心组织人员施工,在人手不够时,自己拿起施工工具,和工人一起抢工期;支部书记曾思玮带领后勤人员,多方联系,四处奔走,安排好职工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确保了职工无后顾之忧。在工程处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群众在平凡的工作中看到了共产党员形象,找到了行动的定位和标杆;群众也从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中看出了党徽的力量和光辉。
关键时刻站出来
关键时刻站出来!这是电装公司维检工程处党支部对40名党员的要求,也是在攀枝花8·30地震中群众对党员的褒奖。
地震一发生,工程处第一时间组织施工、安全、质量负责人,对攀钢冷轧、热轧、炼钢等作业区域、施工现场的临时搭建设施、工程处的加工段、仓库、员工休息室、办公室、辖区居民住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查。他们头顶烈日,一个点一个点、一间屋一间屋地查看,一天下来,脚走肿了,嗓子哑了,但他们没有怨言。经过排查,发现了十处隐患,对能整改的隐患,工程处马上下发了整改通知,立即整改;对墙体裂缝不能整改的隐患,立即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要求鉴定,同时指定专人跟踪查看,每天向工程处领导报告情况。为了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工程处还对辖区内居民自行搭建的防震棚进行检查,对搭建在高坡边沿、挡土墙下面、大树和高压线下面的防震棚进行了劝阻和拆除,对居民自行架设的照明线路进行了安全检查,发现大部份都存在乱接乱搭、线路老化等不安全因素,工程处又派出专业人员,对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进行拆除,统一敷设照明线路。
在开展抗灾救灾的同时,工程处积极稳妥抓好市场开拓和现有项目施工,尽量把地震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8·30地震正值工程处的施工繁忙时期,工程处一方面加强现场的安全排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一方面充实项目管理人员力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检查和监督,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确保安全、质量前提下,克服地震带来的不利因素,积极创造施工条件,确保各个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攀钢冷轧厂轧机主传动系统改造工程是电装公司在攀钢集团公司承接的第一个总承包工程,干好这个工程,对工程处、电装公司的意义都非常大。工程处全体参战人员克服地震造成的各种困难,对施工质量和安全防护采取了一系列确保措施,在余震不断的的情况下,在炎热的酷暑中, 夜以继日的施工,快速优质确保了攀钢冷轧主传动系统改造工程,受到了甲方和业主的肯定。
党员身份亮出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电装公司维检工程处每一名共产党员牢记的宗旨。当群众遇到困难时,他们主动亮出共产党员的身份,为其排忧解难,群众看了党徽,就找到了自己的主心骨。
多年来,工程处党支部坚持做到“六到家”,即:婚庆喜事“祝贺到家”;生病住院“探视到家”;天灾人祸“关怀到家”;家庭纠纷“协调到家”;劳动争议“调解到家”;外出施工职工家庭“关心到家”。工程处的施工性质决定了施工的地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党支部在职工外出施工期间,定期对他们的家属进行走访,了解情况,对家里遇到困难的职工家属,尽力帮助,让他们感到虽然亲人不在身边,但依然有依靠、有归属、有温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职工外出施工的后顾之忧,让这部分职工安心在外工作。通过“温暖工程”活动的开展,工程处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即:闹情绪的人少了,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人多了;找领导的人少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人多了;浮在层面上作“秀”的人少了,踏实工作的人多了。
受汶川5·12大地震的影响,攀枝花8·30地震给工程处的员工心理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地震传闻,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恐慌。面对这些情况,工程处党支部一班人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辨别社会上的各种地震信息,不信谣传谣,对一些思想负担较重的员工,采取了“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疏导、安抚;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班前会、黑板报等形式,使其熟悉抗震救灾的紧急预案,同时向员工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让员工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危害、地震防护知识,从而正确面对地震,减少恐惧心理。工程处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科普知识宣传的同时,积极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买来蓬布、钢管、铁丝、电线、灯具等材料,在相对宽阔、安全的地带搭建了300M2的临时地震棚,为员工解决了燃眉之急。由于工程处的施工性质,还有一部分员工在外地施工,无暇顾及家庭和亲人,为此,工程处党支部对在外施工人员的家属一一进行了走访,了解情况,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亲人不在身边依然感到有依靠、有归属、有温暖。
8·30攀枝花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工程处党支部向广大的员工发出了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捐款活动的倡议。地震,唤起了隐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崇高情感,面对一片片的废墟,面对死亡、受伤的同胞,一双双真挚的手伸出来,一张张凝聚着温暖和爱的人民币汇集起来,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壹仟玖佰捌拾元捐款就汇聚在工程处。
如今,中国十九冶集团电装公司维检工程处的党员们带领员工,继续奋战在平凡的检修岗位上,他们将用“西部铁军”排头兵的实际行动使胸前的党徽更加闪亮。 ②
上一篇:首建集团以信息化建设助推企业发展 下一篇:李娜捐献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