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成林


   

五一前夕,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机电公司鲁福利机械安装技术创新工作室在获得市级、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之后,又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荣誉称号。作为机电公司技术管理和创新的发动机,鲁福利机械安装技术创新工作室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造就一支技术和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持续创新的金钥匙

机电公司的主业是传统冶金建设工程,并积极开拓着有色、光伏发电、压机安装、环保、余热发电、航天、汽车制造等非冶金领域的市场。这些领域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无疑为职工技术创新提供了生长发芽的土壤。为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鲁福利技术创新工作室找到了三把金钥匙。第一把钥匙是系统的管理机制,成立了鲁福利机械安装技术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以公司技术部、项目部总工以及各分公司主任工程师为核心的组员,围绕核心技术小组、“五小”技术创新、施工方案库的建立、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重点,制定了详细工作室工作制度和有针对性的创新计划,并且对于施工一线出现的项目难点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研究攻关,形成了以在建项目为载体的创新管理方式。第二把钥匙是成果重奖激励机制,建立“核心技术创新奖”,鼓励年轻的技术人员投身于技术攻关和技术实践。在2012年年中党政工作会议上,机电公司对对5个核心技术小组先进集体、14项核心技术成果、22项“五小”成果进行了物质奖励,奖励金额达13万余元。第三把钥匙是建立典型示范机制,通过公司网站、OA、报纸等形式宣传展示,加大创新工作室业绩以及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的报道力度。在公司的大力宣传下,一大批五小活动和核心技术的获奖人员被广大职工所熟知,激励了基层广大职工不断投身于技术创新的活动中。

技术人才诞生的摇篮

鲁福利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凝聚创新力量的攻关团队、提升职工素质的培训课堂、技术成果推广的交流平台,在公司发展特别是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队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鲁福利技术创新工作室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吸引技术创新人才,凝聚技术攻关合力,使技术创新人才的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实现了职工技术创新由个体型向团队型、由单一型向联合型提升,一大批技术过硬、爱岗敬业的技术尖兵由此脱颖而出。其中,工作室带头人的鲁福利更是高级工程师、中冶集团劳动模范、唐山市劳动模范、唐山市“百优青年”和“青年岗位能手”。 20余名青年技术人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河北省能工巧匠”、“中冶集团技术能手”、 张雪松式“十大金牌工人”和振兴唐山市三等功等一系列荣誉称号,鲁福利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了培养公司优秀技术人才的摇篮。  

技术创新成果的孵化器

鲁福利机械安装技术创新工作室自2010年创建以来,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获得了多项重大的科技成果。自主研发了44项国家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9项,有45篇论文分别荣获国家、省、市优秀QC成果。在工法编制方面,《板坯连铸安装工法》荣获国家级工法;《大型离心鼓风机安装工法》、《200KVA预焙阳极电解槽铝母线安装工法》、《筒仓变压顶升工法》、《转炉炉壳及托圈整体拖移安装施工工法》分别获得省部级工法;《双动卧式挤压机组本体设备安装技术》和《大型转炉汽化冷却烟道模块化安装技术》由中冶集团鉴定为国内领先技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挤压机安装技术》荣获全国冶金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三等奖。去年,在鲁福利创新工作室的推动下,机电自动化节能减排事业部又自主设计改造和调试的首台20/5吨变频天车,并在曹妃甸装备制造厂正式投入使用。与以往相比,新的天车具有消耗低、性能良好的特点。特别是在效益方面,每年的设备更新费用可降低50%,检修维护费用可降低80%,日常运行中可节约30%左右的电量,总计可节约成本费用百万元。光伏发电事业部则从2010年10月份第一台光伏发电样机开始试制,到2011年3月第三台样机定型,再到2012年3月试制完善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支架系统,为成功拿下宁夏中卫并网光伏电站前三期工程,进一步加深与中冶恩菲的合作,开拓光伏发电市场,形成光伏发电项目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的新格局,增加新的利润点立下了汗马功劳。2012年,鲁福利机械安装技术创新工作室又根据机电公司的生产形势,在施工一线广泛开展了“五小”创新活动,点燃了蕴含在施工一线员工中的智慧和热情,全年共完成“五小”创新成果74项,为公司节约成本达94.56万元。

荣誉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责任。鲁福利创新工作室前进的脚步不会因荣誉而裹足不前,因为让创新之志,薪火相传是他们永恒不变的使命。 ②

 

上一篇:中国三冶集团酒钢2#高炉优化升级改造项目
下一篇:石钢被要求2017年完成搬迁 重建项目获批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