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草原深处筑路者
追逐太阳的足迹,伴随月亮的光影,结识绵长的路基,牵手道道桥梁。这是草原深处筑路者张勇工作的真实写造。
作为中国二冶希百公路项目经理、中冶集团劳动模范,张勇高而清瘦的模样,给人的印象很平凡。在筑就希拉幕仁至百灵庙这条擘画草原人民走向富裕幸福大道征程中,他谱写着大道如歌的建设情。
2016年深秋,站在单幅通车的希百公路上,40多岁的张勇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2015年,也是这样一个秋季,他踏上了希拉穆仁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双向四车道的希百一级公路全长73.96公里,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从扛起这幅沉甸甸担子之日起,张勇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筑路,首先面临征拆难题。这条路途经10多个村子,蒙古族和汉族聚居,维护民族团结是一项政治任务。面对当地有些村民的不理解,张勇反反复复地到深入到村民家里做工作,耐心细致地讲解国家政策,讲修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遇到突发事件,他和村干部一起,深入到村民家中,苦口婆心地劝解,常常是满天星斗时才回到驻地。经过不断地沟通,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保证了正常的施工秩序。筑路,面临的自然条件异常艰苦。这里缺电少水,风沙大,尘暴多,大风一起,天昏地暗,加之作业车辆卷起的尘土,更是遮天蔽日,饮风餐沙是“必修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勇迎难而上彰显责任与担当,他排兵布阵,配置人员和机械设备设备,制定详细的进度、技术和安全质量方案,设置梁场、搅拌站,控制材料的进场和使用,保证成本处于受控状态。一公里排一次计划,每5天完成一个节点,每天早晨7点沿线公路上就会看见他的身影,晚上近8点回到驻地就餐后,他还要组织召开工程促进会,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安排。
不善言谈的张勇深知实干出业绩,拼搏出成效。魏然屹立于沿线K14公里处和K29公里处的两座水稳拌合站、一座沥青拌合站和混凝土搅拌站完美地诠释了他的拼搏精神,从各种设备进场到安装再到调试和正式运行,仅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堪称奇迹。从容回首烽烟处,诸多感慨在心头。K23---K30的7公里山体石方段施工属于高挖方高填方地段,需要爆破和开挖,爆破的山体最高达12米,工程建设尤为艰巨。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勇与施工人员一同奋战在风沙肆虐中,在酷暑烈日下,在大雪纷飞中。那数台挖掘机开挖山体,满载土石方工程车辆穿梭其间的场景,至今都让张勇感到建设的艰辛与厚重。
夏季的草原绿海荡波,但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顷刻间就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里的建设者都不会忘记那个雨夜,阵阵响雷将张勇从梦境中惊醒,他迅速披衣而起,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心中陡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如果雨不停,势必要引起山洪暴发,刚刚施工完的路基危险了。险情就是命令,于是他招呼驻地人员,火速赶往现场,开始了雨中路基保卫战。经过大雨中的较量,路基保住了,张勇和大家则是满身水满脚泥累得几乎瘫倒。
筑路,质量是头等大事。K40—K50段挖方和填方最深处达7米,填方最深处要填至15层以上,为保证质量,他组织人员对每层填方的压实度等指标都进行严格检验。按原设计要求,挖方要在原地进行回填,但是经过检验,原来挖出的土方不符合路基回填土质的规范,他就组织人员四处重新选址重新找土。在业主质量检查中,中国二冶施工的路段多次受到好评,被誉为包头市近几年来同类路基施工中质量最佳,其路床为全线的样板工程。
家在咫尺,却又在远方。虽然希百工地距离包头的家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然而他却很少回家。在患病回到包头手术住院期间,并未痊愈就又回到了工程现场。自古忠孝难两全。作为儿子、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他满怀对亲人的愧疚之情。然而,每当工程建设凯歌高奏之时,他则倍感欣慰和荣耀。这就是草原深处筑路者张勇最真挚的家国情怀。 (作者单位:中国二冶集团)
上一篇:中国三冶集团承建的鞍山市公共卫生中心获评辽宁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下一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