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华冶集团转型发展的领航人
(一)
时光切换到2007年底,孟庆林执掌中国华冶的“帅旗”。 孟庆林是在中国华冶“土生土长”起来的。1972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华冶机电安装公司技术员、工程队长、副经理、经理。1999年1月起,担任中国华冶副总经理、总经理职务,一步一步,成长为国有企业优秀的出色管理者。在企业40年迅猛发展的历史中,基层和高管岗位的艰苦磨炼和不凡经历,使他具备了一个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成为有智慧、有胆识、有远见的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 上任后,他召集领导班子成员分析中国华冶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研究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公司转型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公司2008年的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孟庆林明确提出,中国华冶转型发展的目标以及企业发展愿景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司将从单一施工形态调整、优化、发展为“资源开发为第一主业、做大做强工程总承包、持续稳妥地发展房地产开发”的三大主业结构,把中国华冶建设成为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资源开发企业。 2009年,面对世界金融风波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施工企业迎来了“寒冬”。面临建筑市场竞争严峻的挑战,孟庆林没有气馁,没有退却,而是直面应对。通过集思广益,孟庆林对公司地表单位和矿山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基本战略。即:地表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战略是:“规模适度、规避风险、稳健经营、提高效益”。矿业板块的市场业务具体思路是:“加快发展步伐、扩大包采规模、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出从2012 年起, 矿山类业务每年要以20% 以上的速度增长,确保到2015 年矿山类业务翻一番。矿山类业务施工单位和包采单位综合利润率实现稳定增长,到2015 年营业收入占全公司六分之一,利润达到公司总利润的30% 以上,使中国华冶转型成为国内一流的资源开发企业。 同时,孟庆林根据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区域发展战略”、“项目管理目标成本战略”、“精细化管理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兴企战略”、“华冶品牌战略”等系统的转型发展战略,确立了公司的转型发展定位和市场定位,开启了集团化运作的新局面,为企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二)
孟庆林坚信转型发展是硬道理。为了积极推进企业转型,他以顽强的毅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他多次深入矿山企业,与相关的矿山企业老总推介华冶,寻求新的矿山包采合作意向。 2011年3月,孟庆林主持组建了矿山事业部,并明确了职责和任务以及管理目标,实现了矿山的业务尤其是生产经营方面业务由矿山事业部统筹管理。 他主持制定了公司转型期人才培训计划,通过增加企业的人才、科技投入和改善用人制度,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企业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科技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企业转型打下了雄厚基础。 在他的主持下,2011年10月,公司出台了《关于对工程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作业能手实施协商工资的暂行办法》,将专家型技术人才、骨干型技术人才、成长型技术人才协商工资标准与人才市场接轨,大大调动了广大工程技术和高技能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6年多来,中国华冶矿山项目发展步伐加快。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模式,相继与安徽草楼铁矿、北票保国铁矿、甘肃博伦矿业等单位签订了采矿生产合同,并与锡铁山签订了第四个五年包采合同。到2013年公司形成了年生产1500万吨以上采矿能力,是2007年的8倍,提前实现了转型发展的奋斗目标。 2009年12月,公司与新疆木垒县政府签订了联合勘查协议,地方政府协助华冶公司无偿取得10宗探矿权,双方按照约定的比例共同分享勘查成果。这种合作探矿模式,从社会层面讲,实现了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和生产力的有效配置。从企业层面讲,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风险共担,双方以较小的风险实现了经营领域的延伸和拓展。目前,公司已经制订了周密的勘查计划,并正在进行矿山勘查。 在矿山超深井施工技术成熟的中国华冶,已经在武钢程潮铁矿、鞍钢弓长岭铁矿首开超深井施工的先河,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在国内冶金行业竖井施工领域保持了领军者地位。在冶金矿山平巷施工中,公司至今仍保持着平巷独头月掘进(三)
近年来,中国华冶在转型发展中,他坚持高起点定位,科学决策,不断提高目标值,把职工的理想追求统一到迈向高端市场的新目标上。 为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实现工程总承包迈向高端市场的新目标,2009年初,孟庆林分析国家经济发展新形势,提出了步入高端市场的明确规划和市场定位,就是在做好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加大转型和战略开发,面向全资质承揽工程,多做增业绩上台阶工程。冶炼行业要向(四)
孟庆林担任华冶董事长以来,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创新企业管理,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孟庆林在多次讲话中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要适应转型发展,牢固树立管理创新理念。 首先从公司内部管控入手,围绕项目管理开展集中管理。2011年以来,公司修订了《企业管理文件制度汇编》共149个内控制度,并相继发放到各单位实施,形成了具有华冶特色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为增强公司管控能力,公司对“四项业务(财务、预结算、分包队伍、物资采购)、三类人员(财务、预算、物资)”实行了集中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经营管理质量。 其次,加强合同管理,严格防范合同风险。自2011年开始,华冶加强了建造合同的学习运用。为了检查公司中层干部对建造合同的学习情况,他亲自组织造价人员考试,并担任现场主考官,部署对建造合同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强化了建造合同执行的自觉性。现在,华冶已经基本形成每一项建造合同签订后,都能及时编制出预计合同总收入,预计合同总成本,并以此为基础,监控建造合同执行。 第三,做好预结算工作,增强过程控制能力。孟庆林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先后组织召开4次经营管理专题会,强调要切实加强现金流管理,保证资金链安全。要重点做好工程结算、清欠等资金回收工作,妥善筹划、控制资金支付。大力推进以现金管理为中心的资金管理和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运用ERP—NC系统,加强公司资金集中结算管理,加大清欠和上缴力度,提高了资金的控制力和资金运营水平。 第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根据管理提升的需求,公司投资开发了中国华冶综合项目管理系统。2011年10月份,公司信息化系统开发完成后,进入试运行,并相继通过试点项目推进,检验了系统与实际业务的融合程度,测试了系统功能,完善了业务需求。2012年初,中国华冶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熟并基本稳定,全面推行实施,上线运行。 第五,开展了全面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经过大量调研,华冶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定期风险管理报告机制,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了重大风险监控预警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规范了决策程序,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强化了对重大风险项目的监管。通过华冶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分、子公司的运行,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 同时,按照国资委和中冶集团的要求,他组织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针对华冶基础管理、开源节流与降本增效、发展方式的转变、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资源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管理、国际化经营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等重点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专项提升方案,确定提升目标、工作措施,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确保了公司管理提升取得新成效, 在孟庆林的带领下,中国华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企业和精细化管理为管理目标,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内抓管理、外抓市场,使企业摆脱了粗放管理的怪圈儿,公司连续6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2008年以来,中国华冶营业收入、利润年均增长了24.7%和43.5%,位居中冶集团施工企业A级行列,员工收入也实现了同步增长。到2013年底,公司完成营业收入80多亿元,是2007年的4倍;实现利润3.29亿元,是2007年的15倍;员工人均收入7.7万元,是2007年的7倍。企业凝聚力、行业带动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五)
孟庆林认为,企业是人的集团,企业是由全体人员共同经营的。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每个员工都有一种“家”的意识,如果企业经营者把员工看作是同舟共济的“伙伴”并“以感恩心创造和谐”,那么,这个企业必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一个共同创造繁荣和幸福的企业。 为此,他时刻把职工冷暖挂在心上,视职工的需求为第一信号,千方百计改善职工物质和文化生活。2011年,在他根据邯郸市旧城改造的政策,主动与市政府联系,将公司邯郸岭南基地、华冶东苑列入旧城改造范围,并积极争取将沙河市员工生活基地列入沙河市旧城改造范围,积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公司先后投资建起了中国华冶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沙河离退休活动中心、岭南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成立了京剧社、老年书画协会等多种职工社团,还组建了门球队、秧歌队,使离退休职工管理有序,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他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他的组织下,公司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并广为宣传,认真实施,构建了以企业精神、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核心、企业经营理念等为核心内容,包括劳模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等企业文化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华冶企业文化体系。为了大力弘扬老劳模马万水精神,孟庆林倡导先后在北京、天津为马万水同志塑像,建立马万水事迹展览馆,召开马万水逝世50周年纪念大会。2013年5月,公司开展了弘扬马万水精神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使马万水精神成为公司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成为“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企业文化力支撑。 华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崛起,在转型中发展壮大,企业前进的每一步都浸透着孟庆林的心血。孟庆林坦然地说:“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肩负着中国华冶转型发展的新使命,在我的任期内,使中国华冶这艘大船走上了资源型开发企业的航道,为做大做强中冶集团资源开发板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新老班子交接会上,他以党委书记的身份要求新班子,“工作上要有新思路,管理上要有新举措,公司要有新气象。不背上届班子的包袱大胆工作”,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和对公司发展的殷切期望。 目前,中国华冶正在加紧实施新一轮转型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大力推进产业转型、推进管理创新,向国内一流的大型资源型开发企业目标奋力挺进! (中国华冶集团 侯宪台) ②上一篇:中冶集团全力组织在越员工救助撤回工作 下一篇:十年磨一剑 锋从磨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