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谁能炉内取钟  唯有九冶英雄”, 这12个大字娟秀在汉钢赠送给九冶汉中公司的锦旗上。它既体现了汉钢对九冶的感激、赞誉,更是对九冶汉中公司安装一项目部在汉钢1#高炉7日抢修过程的高度概括。下面,一位施工人员的抢修日记,也许是对这12个字的另一种诠释。

7月9日

下午六点钟,像往常一样,刚刚下班,汉中公司安装一项目部的员工收拾着准备回家。突然仲满存经理的电话响了,他接完电话以后,对众人说:“马上去汉钢,有急事了。”大家立刻停止了谈笑赶到汉钢。原来汉钢1#高炉的布料大钟因为连接轴断裂掉到了正在燃烧的炉膛里。到事发现场,此时的大钟已经烧得通红,炉膛里的火暂时掩埋住,但是还有少量火苗从四周窜出来,情况十分危急。汉钢张彦华和郭斌两位副总、炼铁厂厂长王海、副厂长田敏、车间主任李西茂等相关领导急切地看着仲经理:“能尽快的将大钟修复并重新安装上去吗?”

仲经理抽着烟思考了一会,坚定的说:“可以,不过得想办法先灭火” 。张彦华副总说:“灭火的事由我们来负责,你们安排好自己的施工任务就可以了,我们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说话间,仲经理马上联系了两位有经验的起重工来到现场,爬上爬下地从各个位置查看和分析现场情况,最终一起研究确定了起重设备设置的位置。此时已经是夜里11:40。

从汉钢回来的路上,仲经理、李忠国副经理和冯友泉副经理又开始打电话联系生产工人,不知道多少个电话打出去之后,终于组织齐了施工人员。仲经理舒了一口气说:“大家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就拉工具进场”。

仲经理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工作充满着激情,一旦有任务接到手,就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因为多年跟随仲经理,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这样情况。安装一项目部能打硬仗的铁军作风也是这样磨练出来的。

这次的抢修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将大钟从掩埋的炉膛里提起来,重新掩埋好炉火后放到垫层上,再将大钟破开取出断裂的连接杆并安装好新的连接杆,最后将大钟提起来重新挂到炉顶的扁担梁上。但是整个过程也有几个难点要解决:一、由于大钟本体为两层结构并且现在已经被水沙掩埋了一半,两台卷扬机在提起的过程中会不会将大钟外部的一层拉脱落?如果脱落就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和工期。二、炉膛虽然用水沙掩埋,明火已经消除,但是温度和煤气浓度还是非常高,人员无法长时间在里面作业。三、扁担梁上的销轴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动过,一旦发现里面锈死,那将对施工造成极大的阻碍。

7月10日

早上七点,组织好的施工队伍带着各种工具和设备来到施工现场。由于操作平台在15米高处,很多设备工具搬移较困难。李茂西主任立即调动机修车间的机修人员前来帮忙,田敏副厂长调来厂里一台50T吊车协助倒运工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施工。田厂长说:“有啥困难尽管向我们提,我们炼铁厂一定全力配合你们。”在甲方的积极配合下,准备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晚上七点多,工器具设置完毕。检查完所有设备后,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大钟缓缓升起,在即将脱离水沙层时,停止卷扬机,再次查看大钟受力情况,确认无碍后继续起吊,“起来了…起来了…”,听到喊声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原本坐在一旁焦急的汉钢副总张彦华立即起身走了过来,满脸兴奋边给大伙发烟边说:“辛苦各位了,总算是没出事,各位今天就先回去休息吧。解决炉子里煤气和明火的问题就交给我们了,我们全力配合你们,为你们创造施工条件。”

然而,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煤气的浓度一直无法降至安全施工范围,所有人都非常着急,汉钢方面也是想尽了各种方法,在操作孔、人孔处加设轴流风机,试图用吹风的形式降低煤气浓度,但是收效甚微。眼看施工一直停滞不前,汉钢张彦华和郭斌两位副总都十分焦急,随即召开了临时会议,与众人一起商讨解决办法,最终决定在炉壳上再开一个孔,和之前的操作孔相对,形成一个对流,这样两侧通风,炉子里的温度和煤气浓度应该都会有所下降。果然,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经过一个晚上的对流,温度和煤气浓度都下降到了安全的范围内。

接下来两天时间内,从破开大钟和更换连接杆,到焊接好大钟起吊至炉顶位置都非常顺利。在施工的同时,甲方也没闲着,多名专业人员在各个方位随时检测煤气浓度确保施工安全;为了节省时间,吃饭时间都是由甲方派人把饭和矿泉水送到现场。

在炉子内部搭设好平台后,就只剩下最后的一步了:将大钟挂到扁担梁上。但是预想中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出现了,整个销轴完全锈死在扁担梁上的轴孔里。

7月15日

凌晨两点钟,经过10个小时的努力,还是没有将销轴取下来,几乎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10T千斤顶无效,32T千斤顶无效,50T千斤顶无效……

众人不禁都有些惊讶了,这些铁锈竟然有这么大的阻力!仲经理这时也紧锁眉头,说:“现在只剩下一种办法了,就是将轴破坏掉,但是还不能损坏扁担梁上的轴孔。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也就是说要用人工的方法将φ110的钢轴一点点的全部融化,困难可想而知。刚开始想到用火焰切割,但是考虑到速度太慢,且容易损坏周边构件。这时一名老焊工师傅说:“我觉得用碳弧气刨最好,速度快还不容易伤到其他部件”。大家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而且碳弧气刨所用的空压机和630大直流焊机都是现成的。最终决定用这种方法做最后一搏。一直在现场守候的张彦华副总说:“这个办法不错,可以一试。”

7月15日

早上8:45,众人都已来到现场。虽然昨晚加班到凌晨3点,但并没有从大家脸上看到任何疲惫的影子。这已经是预定工期的最后一天了,大家都“来不及”疲惫就投入工作。主要设备碳弧气刨和630大直流焊机很快准备到位,几名操作人员轮流作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除短暂的吃饭时间外,基本没有耽误任何时间。晚上12:20,终于快刨完了,在炉子外面的服务人员精神倍增,“胜利在望,大家再加把劲”仲经理这时也大声说道。

手拉倒链、千斤顶、麻绳、大锤、手锤等各种工具随施工人员一并进入炉子里,为最后的胜利做冲刺。狭小的空间并不能将所有工具的效应发挥到最大程度,因此一种方法不成再换一种方法……

7月16日

凌晨2:20,焊接液压顶升底座,起重老黄和焊工钳工一起配合着拉伸已坏的耳轴,第一种方法失败了……第二种方法失败了……第三种方法加大力度采用50吨对称液压千斤顶顶升,同时松开大钟两侧10吨倒链,5秒钟……10秒钟……15秒钟……耳轴终于松动了。瞬间大家疲惫的心一下子兴奋起来,所有人都来了精神,甲方现场检测煤气的两位员工更是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一路飞奔到风口平台屋顶向领导报喜。一直站在人孔处指导施工的仲经理对齐伟说:“去夜市上给大伙买点吃的,大伙肯定都饿了。”很快炉子外面的人向里面喊:“歇会吧,先吃点东西。”一大堆热乎的肉夹馍和卤鸡蛋递了进来,本来想按熟知的面孔一个一个地递,结果根本认不清里面的是谁了,只好一并送了进去。

凌晨5点,炉子里传出声音来:“轴穿进去了”。整夜守在炉台上的安全员和车间主任李西茂立刻来了精神,嘴里念念道:“终于好了,终于好了……总算能按期生产了,真是感谢你们啊!”随后,几个都快认不清摸样的人钻了出来,对守在外面的人说:“可算是弄完了,这根轴可把人整惨了!”虽然他们乌黑的脸庞看不到一丝表情,但明亮的双目明充满了兴奋!  (张晓飞)  ②

上一篇:中国五冶集团新疆重型压力容器生产基地主体工程完成
下一篇:建龙集团与中铁物资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