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北京市遭遇61年来最强一次暴雨,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特大暴雨致北京市约190万人受灾,78人遇难,造成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进入7月中旬以来北京降雨频繁,这对建筑施工无疑是一种威胁,特别是中国华冶集团二建北京四环制药工地施工生产刚刚全面展开,正处于深基坑施工阶段,且七部塔吊位于基坑边缘,雨水的冲刷、侵蚀极易造成边坡失稳,塔基承载力下降,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但二建北京四环制药工程工地却经受住了特大暴风雨的考验,工程在22日清晨施工生产正常进行。这不是凭侥幸避过一难,也不是靠地理优势躲过一劫,而是项目部全体人员及全体协作队伍团结一心、奋不顾身抗洪抢险的结果。

     7月21日,北京将有一次强降雨的消息传来,中国华冶集团二建四环制药项目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组织相关人员按照防洪预案的要求,划分抗洪责任区,做到了区区有人负责,片片有人监护,点点有人防范。与此同时,对施工协作队伍也分配了任务,并要求全员24小时手机开机,保持高度警备状态;中雨以上天气必须到项目部集合,随时待命。除了人员的安排,还要求各施工队伍备足抢险物资,如水泵、雨衣、手电、铁锹、电线等。散会后立即行动,将水泵就位,并调试运转,确保正常运行。项目部还配备了12台1.5千瓦水泵及配套的水带、电缆线等以防不测。

21日晚饭后,随着暴雨的逐渐加大,项目部人员便全副武装,赶往现场,区域把守,各负其责。项目副经理朱贵福带领贺晓川、赵伟等人仔细巡查着负责区域内每一处可能出危险的地方,对工地总配电箱进行重点防范,贺晓川甚至直接跳进基坑检查。而刘延华与韩克伟暂未发现自己区域有危险便开始巡查其他区域的配电箱情况,当发现总配电箱处积水过多,水位高出其他区域可能造成危险时,项目部安全员刘延华迅速打电话向抗洪抢险总指挥——项目经理贺延素告急。贺延素正在施工区巡查和督导,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总配电箱现场,查看地势及周边情况,按照总体部署,启动防洪紧急预案:调动张玉山协作队伍前来抢险。项目部副经理周鹿红、于鑫、宋守元等人分路巡视其他电箱,雨水浸透了衣服并灌满了他们的雨鞋,可是这些雨水丝毫没有阻挡项目部三十余名抗洪抢险人员前进的步伐。与此同时,技术总工杨祯元带领杜瑞宾、赵文明、张海民等专业施工人员也及时赶到现场,加入到抗雨抢险的队伍中去。

因雨太大太急,到21日9点30分,现场的几台水泵已经无能为力,眼看着积水面越来越高,一公分、两公分……雨水似猛兽一样狠命地爬上了总配电箱的混凝土底座。

     “不能再等了”。项目经理贺延素用手电向工地西墙外晃了三下,在那里待命的人员和挖掘机立即启动,在不到近三十分钟的时间内就挖出23米长的一条排水沟,使得工地雨水顺畅排到公路渠内……看着积水逐渐下降,大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互视微笑,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直到排水情况渐趋稳定,他们才脱下雨鞋,倒出鞋中的积水。此时,大家发现从项目部副经理朱贵福雨鞋里倒出的雨水中竟然泛着一些红色,这才知道他的腿早已有多处磨破,伤口已经被水浸泡多时,可他丝毫没有在意这些,仍旧和大家奋战在工地抢险的最前线。总配电室的险情排除后,他们丝毫没有懈怠,仍分班留守现场巡视。天空阴沉沉的,雨势很凶猛,但抢险人员整整一夜都在现场排洪抢险。

      7月22日清晨,特大暴雨终于彻底停了。抢险人员对整个现场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查看钢筋加工设备是否漏电,基坑边坡有无异常等。并且重点对塔吊进行了沉降和垂直度观测,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基坑的积水也基本被排出,一切正常,抢险人员才回去休息。当天的施工生产又井然有序全面进行。

     在今年7.21北京特大暴雨中,二建四环制药工程施工区域地势低洼且正值深基坑施工阶段,处于极度危险时期。但为什么在特大暴雨中工地800多名施工作业人员没有意外伤亡,没有任何经济财产损失,除了项目部领导班子对汛期高度重视,准备充分,方法得当,指挥有序之外,重要的是他们有华冶人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在风雨中项目部副经理朱贵福早已把那被泡一夜并多处溃烂的腿伤置之度外,带领大家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华冶人的时代风采。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一种团队配合的力量。 (李 莹 侯宪台) ②

                                    

 

 

上一篇:十四冶集团成为昆明理工大学教学点
下一篇:国内首次国产化的横切机组一次性过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