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衣服不难,难得是把衣服缝得齐整周正了。可想,把硕大、笨重、千变万化、材质不一的钢铁焊接得齐整周正牢固,那是非常难得。宝冶焊接,正是中国钢铁的高级“裁缝”,她的业绩、队伍建设、技术支撑等显现了非同一般实力。

培训建队伍  冠军执教鞭

今年7月,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员工毛琪钦,即上海宝冶焊工培训首席教练,经中冶集团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荐,有幸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焊王争霸—CCTV第二届焊工电视大赛》特别节目录制。参与该节目录制的共有5名选手,均是历届全国焊接冠军中的高手,被称之冠中冠。

毛琪钦的实力是强大的,2004年获得全国冶金建设行业第六届焊工技术比赛第一名,2005年获得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七届焊工技能比赛A组第一名,2006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是毛琪钦多年潜心专研焊接技术的结果,更是上海宝冶多年精心培育,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取得成效的最好见证。

宝冶焊工的起步、提升离不开宝冶焊工培训中心,即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焊接研究室,她成立于1984年,主要进行焊工竞赛赛前集训、日常焊工技术培训及焊工考试颁证工作,先后取得上海市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资格(编号:沪劳7号)、工程建设系统焊工考试资格(编号:09-033部27号)、上海市建筑钢结构焊工证书资格、劳动部焊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历来师资力量雄厚,除了有全国焊工竞赛冠军毛琪钦外,多名全国焊接比赛前几名的选手担任培训老师,他们自身还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高级工程师、焊接高级技师等资质和培训资质。按照上海市统一要求,中心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焊工管理制度和焊工考试细则,做到了教学培训有计划,管理有制度,实现了焊工培训、考试、办证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焊工档案管理微机化、动态化。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焊工培训和考证要求。

宝冶焊工培训中心技术先进设备齐全,有可容纳100多人的阶梯电化教室,配有齐全的电化教学资料。焊工培训车间配备有20个固定焊接工位和若干个临时工位,及数十台各类焊接设备,能进行和完成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等多种焊接方法的焊接培训教学和实习任务。

多年来,宝冶焊工培训中心坚持以“一流培训中心,培养一流焊接人才”为宗旨,为学员进行各个等级的焊工培训服务。学员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者,根据培训项目,颁发相应证书。发放的证书包括:上海市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特种操作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上海市建筑钢结构焊工考试委员会颁发的焊工资格证书、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术考试委员会颁发的钢结构类焊工资格等证书。焊工培训中心从成立至今已累计培训、考核各类焊工达万余人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学员在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能竞赛中,取得过个人总分第一、第六、第十等好成绩;在全国冶金系统焊工技能竞赛中,取得过个人和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并多次组队代表上海市和冶金行业参加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能竞赛,在上海乃至全国工程建设系统都具有较高知名度。

技术作支撑  “四高”为动力

宝冶的焊工持续在全国比赛中“光芒夺目”,这不是偶然的。多年来,宝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使用,而且更重视人力资源能力的培养、挖掘、提升和创新。优秀的宝冶员工都自觉地竭力提高工程技术服务的品质,创建企业品牌,正如上海宝冶集团董事长陈明对宝冶技术建设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提出的“四高”要求,即谋求高端市场、高端科研项目、高端装备、高端人才要求,以“攀登四个高”为精神动力,竭力立足于业内领先行列,这种责任意识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不可松懈的。其中,焊工的培养较明显,取得了显著成效。宝冶焊工培培训中心以“一流的技能培育一流的员工队伍,以一流的员工队伍孕育一流工程”的理念,成为“焊林”高手的“摇篮”,打造了中国钢铁的高级“裁缝”群体。

宝冶焊接培训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它的技术支撑和研发环境。宝冶焊工培训中心职能隶属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焊接研究室,研究室除了具备焊工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能力外,还具有与焊接试验研究相关联的五大专业技术能力,一是金属设备结构诊断和失效分析能力,二是焊接热处理能力,三是特大型设备焊接热处理能力,四是焊接工艺试验能力,五是焊接金相检验能力。这些专业能力是宝冶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份,出具的技术数据科学准确,得到国际互认。焊接研究室与上海交大、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等高等院所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合作。其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完成的“焊接数据库及专家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二等奖。宝钢300t大型钢(铁)水包焊接修复技术,解决了宝钢300t大型钢包裂纹、漏钢烧穿等失效缺陷的焊接修复技术难题,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铜与不锈钢不预热焊接技术》、《X70管线钢焊接技术研究》、《吊车梁TIG重熔焊接技术研究》也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二等奖。这种通过提高焊接技术理论水平,提升焊接实际操作技能,反过来又通过提高焊接实践经验,促进焊接试验研究能力发展的专业研发体系,在国内、乃至世界绝无仅有,是可持续长远发展的,保证了宝冶焊接品牌的“响当当”。

就说宝冶世界首创的焊接渣罐的研制成功,也并非偶然,他是焊接技术和技能厚积薄发的体现。渣罐是宝钢炼钢生产的必需设备,以往冶金企业采购的渣罐全部采用铸造工艺制造,存在制造周期长、使用寿命短、报废数量多、修复难度大等“通病”。近年来,随着宝钢分公司炼钢厂产能的扩大,传统渣罐给现场使用周转、备件采购和操作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且两个月左右的报废频率使设备费用节节攀升。仅以普遍使用的5.3立方米渣罐为例,年总费用已经是4年前的3倍多。针对这种情况,宝钢分公司对新型渣罐技术立项,宝冶技术会同宝钢炼钢厂、设备部组成项目组,探索研究新型冶金渣罐制造工艺。研发过程中,项目组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摒弃传统提升铸造渣罐性能的想法,提出采用厚板焊接工艺制造渣罐的新思路。由于渣罐作业工况条件较差,业界普遍认为焊接工艺制造渣罐“不可能、不可行、不适用”。项目组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克服研究时间紧、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工作环境恶劣等困难,仅用两个月就试制出新型焊接结构冶金渣罐,形成加工、制造、检验、检测、验收等完整的综合技术标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大战显实力  美名传四海

举世瞩目的“鸟巢”体育场,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她的钢结构焊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难的工程。宝冶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攻关。其中,经宝冶焊工培训中心训练的“筑巢人”,克服了目前建筑钢结构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拼搏奋战的辉煌乐章!

“鸟巢”是一个钢结构的建筑,需要人工将许多材料通过一道道焊缝连接起来,最后合拢成为一个巨大的建筑。就如同小孩子搭积木一样,将一块块积木拼接起来,最后成形。钢材是积木,焊枪是孩子的手,虽然形式差不多,但是难度增加了无数倍。“鸟巢”不同于一般的建筑,4.2万吨钢构件交织而成的美丽弧线,既是呈现独特设计风格的美学元素,又是支持主体建筑的骨架,这些骨架使用的钢材便是一种建筑史上首次使用的Q460号钢材。Q460号钢材的柔韧性和刚性都要强于普通建筑钢材,如何将它们连接起来,如何把此类钢材与它类钢材连接起来,如何把数量庞大的它们焊接称稳固的力学构件……所有的问题都是国人以前所未碰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被连接的钢板之间都是相互排斥的,当这种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钢构件中最脆弱的焊点就会开裂、变形甚至断裂。而“鸟巢”是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一道裂缝的,因为每块钢板都承担着自己的力学任务。“这是一副多米诺骨牌,”一块钢板出了问题,会导致其它的钢板一块一块的相继出现问题,最终导致“鸟巢”分崩离析。

宝冶钢铁“裁缝”虽然是焊工精英,但是面对“鸟巢”时,以前的技术变得不再有用,仰焊、地下焊接、高空焊接……太多的新技术革命让所有人都成了小学徒。施工开始于寒冷的冬天,北京冬天的低温气候成为了焊工们首先要克服的技术障碍。其次“鸟巢”建筑的构件很大,前期是加工好一个个小构件,然后送到北京现场组拼成大的构件,再吊至空中进行组装焊接。一个“鸟巢”的柱脚有200多吨,差不多多有5×5×5米这么大,柱脚内部又很复杂,一个柱脚需要12个焊工24小时不停的焊,焊两天两夜才焊好一条缝。为了保证焊接质量,这其中不允许有任何焊接间断。而整个“鸟巢”需要12根柱脚,以及几十根支柱脚。仅仅柱脚的工作量,便可想而知。柱脚落地后,工人们还常常连续在数十米的地下施工十多个小时,缺氧、耗费体力,很多工人在完工后体力透支,几近虚脱。地下作业难度高,高空作业难度更大。在“鸟巢”合拢的最后几天,几百名工人被吊在空中作业,吃喝拉撒都在空中,直至一条焊缝被完整地焊好。经宝冶技术全面检测,优良率达100%。

高质量、高速度建成的“鸟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鸟巢”为奥运而建、为今人而建,同时也为北京而建、为华夏子孙而建;“鸟巢”展示了中国人在建筑工程中,独特工艺所达到的世界先进水平;展示了中国人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和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鸟巢”向世界展示了一幅中国建筑钢结构焊接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而这画卷就是由我们宝冶人挥就! (上海宝冶集团   龚 伟)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