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青

 

一、 深刻认识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二五”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时期。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和转型的巨大压力,由粗放转为集约是必然的趋势;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投资和出口驱动为主,转为以内需拉动为主;随着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能源及原材料、低质量安全及环保标准的消失,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将受到严格控制;信贷发放受限,融资压力和经营风险加大。这些无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冶金建设企业内部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多数企业以市场开发为突破口,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从而为企业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未来五年,伴随冶金建设企业改革发展逐步向攻坚破难阶段推进,一些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形成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将显现出来:收入利润率低,多数企业在2%左右徘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持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造价被不断压低,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市场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面广线长带来的运输成本增加、各种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上调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增加、安全质量等精细化管理带来的管理成本增加等等,这一系列成本加大的压力进一步考验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要实现低效益向高效益转型,不断增加企业积累,推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二、 加强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根据冶金建设企业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形势,加强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要重点把好以下几道关:

一是把好合同签订关。严格把好行业及项目选择关,对国家严格控制和限制的行业要审慎介入;对项目资金不到位、预期效益低、资信差、回款率低的行业或项目要杜绝介入;对千万元以上的大型项目、新行业或新专业项目、施工技术难度大的项目要严格履行合同评审程序,把握合同要求,吃透合同精神,从不同角度分析成本因素,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从源头上消除潜在的亏损。

二是把好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成本预算编制关。要在每个分项施工方案上动脑筋、想办法,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以降本增效为目的,从原材料、技术手段、施工工序等影响成本的因素入手,寻找最佳施工方案。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制项目成本预算,及时准确下达项目成本预算管理计划书,明确成本、质量、安全、工期等各项管理目标及责任。

三是把好成本控制关。将项目成本目标分解到每个分项工程、每道工序及每个工作岗位,进一步完善项目经营责任考核制度,把成本、质量、安全、工期的完成情况与员工的奖罚密切挂钩,明确成本责任,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让他们从各自岗位入手,主动把好成本控制和节约增效关口。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情况,适时建立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制度和牵制制度,切实加强企业各环节的成本监控,坚决遏制异常成本的出现。在材料物资管理方面,要严格材料物资“点、收、发、核、转”各环节手续,做到购料有计划、用料有审批、周转有效益,杜绝材料物资的“跑、冒、滴、漏”、超期积压等浪费现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建立固定资产动态台帐,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维修费按计划预提,包干到各项目部、班组、个人。在财务报销制度方面,在项目部定员、经费定额的情况下,应切实推行费用包干制度。在财务分析报告制度及财务报表制度方面,要力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及时、有效。建立成本报表和分析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反馈和解决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把好方案变更签证关。及时做好隐蔽工程和技术变更洽谈记录签证,注重双方联系单、文件往来签字、待工证据、监理纪要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时将经营预算转化为甲方认可的劳动成果,最终实现工程项目保本盈利。施工期间,有关部门还要深入一线对项目目标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项目经理要紧紧围绕优质、高效、安全的战略目标,充分挖掘一线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才能,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引进、应用和创新,以及管理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努力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确保每项工程都能获得最佳效益。工程竣工后,在及时考核兑现的同时,认真总结项目盈亏原因,为其他项目降本增效积累经验。

总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靠合同量,还要靠综合效益和利润。加强成本管理,建立降本增效长效机制,是推进冶金建设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者单位: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