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建设济南钢结构公司2011年1~11月累计实现钢结构加工40831吨,比去年全年产量提高了11955吨,提高了41.4%,产量首次突破40000吨大关,预计全年产量可突破45000吨。

从2009年的年产2万余吨,到2010年的年产3万吨,直到现在的40831吨,济南钢结构公司钢结构加工量一年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屡屡刷新建设公司钢结构加工的新纪录。这是该公司大力发展“转调活动”,落实“八项举措”取得的生产加工新局面。

“倒推法”+计划落实——确保合同履约

实行“倒推法”管理,建立以调度管理为中心,市场、技术、供应、质量、生产等各环节密切配合的生产管理系统,搭建生产信息共享平台。根据各加工项目的合同工期要求,进行任务倒排,制定严密、具体的加工网络计划。并以此为抓手,做好计划的细化分解和落实跟踪,做到计划到班组,到工序,到每个构件,责任到个人;加强计划执行的跟踪考核,做到跟踪及时,考核严格。针对多个项目交叉作业的情况,制定“复合式”作业计划,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优势,保证各项目如期履约。

弹性吨钢+劳动竞赛——实现有效激励

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在各班组推行产品定额和“弹性吨钢价格”考核办法,将构件加工吨钢价格与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结合,将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与班长、班组成员的切身利益相挂钩,极大地激发了班长及班组成员的工作热情,有力促进了生产计划的完成。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树形象”、“月度之星”、“争做创新创效先锋”等活动,相继开展了“调整创新、提职提效”劳动竞赛、产量提升劳动竞赛、勒泰项目加工专项竞赛、“奋战四季度、实现全年任务目标”等项劳动竞赛、各班组之间开展了产量、质量、安全、成本、生产衔接、生产服务劳动竞赛,部门之间开展绩效杯和管理服务杯竞赛活动,同时,加大竞赛中涌现出的先模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努力营造团结、拼搏、奉献的良好氛围,极大激发了职工工作热情,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     

 

无缝隙工作衔接——提高工作效率

提出“工作衔接无缝隙”的思想,力求部门沟通无障碍,生产衔接无闲置,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现场,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整合资源,加强工序衔接,合理配置生产人员,充实铆焊和线上操作力量,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设备等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在各职能部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倡严细实快的管理理念,有问题早发现、早沟通、早研究、早落实,力求各环节、各专业口工作衔接顺畅,沟通有效、高效,全力保障生产顺行。

管理技术在一线——做好生产服务

树立“服务一线,服务生产”的管理理念,相继开展了“职能部门与班组结对子”、“管理人员到一线锻炼”、“党员服务在一线”等活动,扎实做好生产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了提高质量检验的工作效率,增强质量服务的有效性,公司调整了质检员的工作时间,做到质检、生产人员上下班时间一致,质检工作改变以往质检员统一管理的方式,采取质检人员分区管理的办法,根据车间内部生产跨区分布情况,将现有的专职质检员分配到每个跨区,具体负责该跨区的质量巡检和过程检验,实现了定人定区管理,做到每个跨区都有质检员,解决了生产班组报检构件找人难的问题,既有助于质检员及时发现解决质量问题,又大大提高了构件交检速度,保证了加工进度。

培训经常化——提高职工素质

推行“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法,即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究工作相结合,从学习抓起,从工作主体抓起,紧密围绕生产工作需要,加大职工培训和学习力度。开办职工夜校,组织中层干部、班组长培训班,开展质量、安全、技术、一线操作、JIS焊工取证、职业道德等各种专题、专项培训活动,聘请莱钢党校、职业院校的专业讲师、国内焊接专家及公司内部的专业骨干为职工授课,使培训学习经常化,为职工搭建在岗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发展氛围,有力激发了职工的学习动力,丰富了职工业务知识,提高了职工素质。

优化产品订单——资源保证充足

从市场订单抓起,在保证充足的加工资源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订单结构,从而带动公司加工的钢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更好的推动产能释放。为了改变以往乱抓订单、资源不足的情况,今年以来,公司

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完善营销网络,加强信息收集,利用好莱钢品牌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高附加值和金额过千万元的大项目的承揽。1-10月份,公司累计签订钢结构加工合同22项,合同钢结构量5.02万吨,合同额累计达5亿元;签订工程施工合同7项,合同额累计2.76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工程承揽任务目标。近日,公司又中标了1项工程施工合同,合同额达4550万元,另有2项构件加工合同已达成合作意向,估计近期可全部签订合同。     (济南分公司 赵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