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冶宝钢技术2014年工作会议精神不难看出,“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全行业微利经营、去产能化10~20年这一趋势将长期存在,公司传统冶金行业生产运营服务主业经营形势不会得到明显改善,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在国内钢铁行业延续疲软的情况下,中冶宝钢技术作为历经三十多年奋斗,已发展成为目前国内行业领先、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冶金生产运营服务商,公司将2014年定位于深化改革创新年,突出以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公司专门成立了以周青董事长任组长,高武久总经理任副组长的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公司改革发展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相关工作,并率先稳步实施了以宝钢检修业务大规模整合为核心的深化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区域化、专业化、一体化战略,更彰显出了其迫切性、重要性。

这次稳步实施的宝钢检修业务大规模资源整合,所遵循的就是同类业务合并,适度集中,减少管理环节,强化协同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互补优势,不断提高现场作业效率的原则,作为甲方的宝钢,所提出的要求、模式也与此高度吻合。这次大整合撤销了原第一至第五检修分公司,通过新的整合归并和更名等组织机构改革,成立了七个分公司和贵州分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分公司,涵盖宝钢、韶钢、梅钢和湛江等检修协力业务和区域市场开拓,以及技改安装工程、保障房民建市政工程等。从新成立的第三分公司这个维度看去,业务涵盖了宝钢炼钢厂、热轧厂、厚板厂、钢管条钢事业部、运输部,全厂同位素的检修业务。

从宝钢股份大院内“四变二”的分公司整合、到湛江公司的筹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无一不凸显出公司管理层,为再次提高人均产值与员工收入所做出的管理决策。第三分公司顺势而为,按照“精干高效、动态调整”的机构设置与岗位编制原则,按照各厂队、车间、项目部产值规模、业务特性、生产组织方式、管理幅度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调整。

从第三分公司区域整合后实施的首次系列定修可以看出,在施工覆盖面广、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转炉、连铸、1580热轧合计640项机械、电仪项目,无论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辨识、标化与工器具确认环节等工作都“同步发力”,尤其在一些急、难、险项目的压力下,第三分公司以出色的管理与组织,完成了这场区域整合后的“首场考试”,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

可以说,通过这次深度整合融合,从以往1+1=2恒等式,已变成1+1>2的高级方程式。“确保完成中冶集团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管理指标,确保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力争50亿元。员工收入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保持同步”。这是中冶宝钢技术2014年工作目标,检修板块重点工作的首条要务则是“紧跟宝钢,做强做优传统主业。”第三分公司今年将以“立足宝钢、紧跟宝钢,牢牢把握、服务宝钢”为工作中心,做好增值服务、深度开发、创新合作,巩固与宝钢血肉相连的战略合作伙伴,是公司发展的着眼点。按照“做强、做优、做专、做精、做实”检修协力板块业务,实现公司二次创业,打造“升级版”中冶宝钢技术的图谱,2014年要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检修协力传统主业,高度关注效率提升,不断巩固扩大包括检修协力、钢渣、装备制造板块在内的宝钢传统钢铁服务市场。通过积极介入宝钢转型升级、产能转移以及湛江钢铁项目新一轮发展的有利时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见的是:湛江钢铁计划于2015年投产,未来中冶宝钢技术在湛江从业人员将达到4000~5000人。公司已将湛江钢铁机构职能设置、人员储备、政策研究等各项筹备工作,作为今年新的聚焦重点,第三分公司也在为湛江炼钢、连铸、热轧、电仪等区域业务进行积极筹备。“全力做好项目跟踪,争取尽可能多地承接业务,做强做优湛江钢铁目标市场。通过成果的输出,在国内外市场复制类似宝钢的新市场,以使我们的检修协力板块更好地发展,真正做到扎根宝钢、客户首选”。

作为钢铁服务的王牌军,中冶宝钢技术公司已站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有两股力量促使我们停不下转型发展的脚步:一个是宝钢有计划地实施大规模的钢铁资产重置与跨地域的钢铁生产调整,湛江钢铁生产基地市场的中期力量;另一个则是市场需要中冶宝钢技术进行“二次创业”的长期力量。

无数案例证明,培育和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最根本的途径是不断创新提升与转型发展。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内外成功企业,无一不是靠这两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又靠核心竞争力塑造知名品牌、再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竞争优势的,中冶宝钢技术亦同样如此。 (中冶宝钢技术 郭兴波)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