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包头,狂风肆虐,寒意袭人,时间仿佛瞬间凝固,万物放缓了节奏。

而此时,中冶华天包头院却一改往日冬季的沉寂,正以饱满的工作激情,为年终目标冲刺发力,掀起大干热潮。

“中冶华天不存在‘冬歇’,必须做到‘马歇人不歇’,合理调配“冬歇期”相关人员的工作岗位,力促南北人力资源高效协同,提高人工成本利润率。”2017年11月30日中冶华天董事长、党委书记康承业在党政联席会议上掷地有声。

号令一发,中冶华天南北两地遥相呼应,迅速打响了收官攻坚战。

统一行动,高效执行成为中冶华天南北两地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是中冶华天企业文化高度统一的有力见证。这得益于中冶华天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持续严格管理,得益于“六个统一”的深度融合,得益于狠抓员工队伍思想观念的转换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但,这“一个调子齐行动”背后的艰辛付出却鲜为人知。

咬紧牙关,扛起历史沉重包袱

一年多来,随着重组步伐地深入推进,包头院历史遗留问题也慢慢揭开了面纱。

而人的问题,更是矛盾的焦点。

“事实上,我们包头院原来就300人,这一块人员构成也非常清晰。2016年7月2日重组后,加上新划拨的原中冶东方200多钢铁业务人员和后勤、劳服公司、待岗下岗、甚至不知道名字的人员总共达736 人,此外还有592名离退休人员。”包头院人力资源部部长程雪芹细数着人力资源状况。

按照中冶集团对包头院立足非钢业务发展的定位,中冶华天要消化近300名钢铁从业人员和辅业无效冗员,这些人员带来的管理难度和人工成本,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如此庞杂混乱的人员,我们确实感到很为难。更有甚者,重组前离职离院十多年名不在册的人也找上门来,索要社保。真是千头万绪,一时间都不知从何抓起。”程雪芹如是说。

重组前,由于包头市当地人社局系统升级造成中冶东方员工社保信息缺失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重组后,归属中冶东方的原离职人员陆续上门寻求帮助。这对重组后的包头院来说,在无资料、不知情的状态下,确是难上加难。

然而困境,远不止于此。

592名离退休人员的历史问题、近300名冗员如何管理、人员档案的丢失、辅业人员安置清退、僵尸企业破产清理、提前退休人员养老金管理和追缴、离退休人员异地医疗、来自于不同企业人员的多头管理、多重文化和各行其道的行事风格……加之,实实在在的债权债务,虚无缥缈的收入,如此沉重的负担让包头院在重组发展起步之初,遭遇重重障碍。

“丹阳6.33亿元债权债务现已成为包头院最大的风险。此外,应收账款1.21亿元中,项目多达156项,陈年老账占比较大,实际有望收回的仅占两成,存在两金损失风险。”中冶华天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方荣华剑指痛点。

“正是在重组之后,问题才得以一一暴露,我们才能真实地看清自身各种问题,唯有面对,尽快以最短的时间解决,争取将更多精力投入改革发展,才能更好启程。”包头院总经理陈岩峰感慨地说。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在沉重的历史包袱面前,中冶华天人胸怀大局,毅然挑起最重的担子。

定向施策,啃下最难啃的骨头

作为中冶集团重组改革的“探路者”,中冶华天以“观念统一、思想统一、战略统一、文化统一、制度统一、步调统一”的“六个统一”和“市场开发资源共享、项目执行资源共享”这“两个共享”为改革重组主基调从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力资源减低加高、资源高效协同、市场开拓、人事管理等方面夯基垒石,改革稳扎稳打,迅速挺进,走出了一条“华天路径”。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人为突破,触碰长期不敢碰的矛盾,是中冶华天重组改革的担当和胆魄。

康承业常说,“企业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就是盈利。鉴于历史实际和包头院整体情况,强力推进和落实‘减低加高’之策,彻底解决包头院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不高和成本收益率过低的问题,通过腾笼换鸟将人力资源向高端置换。”

一年半来,在员工的减低工作中,中冶华天想了很多办法、动了很多脑筋,制定了很多举措,在符合国家政策和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啃下北雷实业、嘉华实业两个“硬骨头”,以最低成本解除公司主业所不需要的人员的劳动关系。同时,以“不养闲人、不养懒人”为原则,按照“一起转、不丢下、别落下”的指导思想,对原从事钢铁冶金业务70多名员工实施新业务、新岗位,进行知识与能力转型,使成本型人员转变为创利型人员。

如今,包头院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员工总数已由736人优化至466人,解决冗员270人,每年可为包头院节约无效、低效成本3000万元,并成功引进了37名高端人才。过去,4个人看管50辆自行车且上两天班休一天、11个保安每人上一天班休两天的情形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支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

在妥善解决离退休人员问题上,包头院全凭“一张嘴”“一双腿”,通过勤跑勤问多沟通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员工所欠社保已如数追回,转制社保补贴也初见成效;在与包头院并无关系的原东方离职离院人员社保信息补录工作上,包头院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自力更生,比对原始工资凭据,一个一个数据核实录入……一年多来,包头院解决了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针对丹阳债权回收问题,中冶华天专门召开了12次党政联席会议,及时成立工作小组,协同两地资源优势,多管齐下,千方百计对江苏重工施加压力,加大诉讼力度,加速债务回收。

清欠工作的难度令人意想不到。很多项目呈现“无合同资料、无财务资料、无知情人”的“三无状态”,最久远的项目竟然长达三十多年,最短也有五六年之久。此外,债权虚高也让清欠工作雪上加霜。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包头院针对156项、1.21亿元的清欠工程款,逐一盘点梳理,出台清欠奖励办法,集聚全员智慧和力量,聚焦有望收回的2000多万工程款集中发力,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个个击破。截至12月中旬,完成青岛包头分账的老旧设计项目应收款清欠700万元;对于2012年煤层气项目造成的1000多万元资产损失,中冶华天也是全力挽回,目前已成功回款650万元。此外,正常收费也有了新突破,在2016年收费8000多万元基础上,今年收费达1.4亿元。

守得云开见月明。经过近一年半的艰苦付出,中冶华天包头院完成了名称变更,7项资质也已成功转移。在国家有定调、集团有要求的“僵尸企业”处理上,包头院也是一直在行动,目前包头北雷实业注销、北雷机械配套破产关闭都已取得重大进展,进入扫尾阶段。如今,包头院在消化历史债务的财务费用2900多万元基础上,实现利润1300万元。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资源共享协同,使两地越来越像一个整体、一个大家庭,这不仅是南北的统一,更是包头院自身的统一,一改过往包头院单打独斗、各行其是的小文化。”包头院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万捷畅谈这一年来的变化。

全面深改,注入强身造血新动能

在清除历史问题,卸下包袱后,中冶华天包头院正以崭新的姿态轻装上阵、快步前行。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中冶华天包头院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身壮体,恢复造血功能,走好崛起发展棋局。

立足包头院项目储备短缺、多为短平快的设计合同的实际,做大市场已迫在眉睫。今年以来,中冶华天通过南北两个资源高效协同,优化市场组织架构、增加市场部门开拓力量;主要领导带头跑市场签订责任书,落实市场开拓责任。目前,已与包头、乌兰察布、银川等地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乌兰察布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银川市西夏区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今年包头市大规模地叫停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不利形势下,成功突围域外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挺进了包头以外市场及其他过去不曾介入的宁夏、河北、河南等地市场,扩大“中冶华天”及其“大包院”在内蒙古乃至西部地区的品牌影响。

令人欣喜的是,成功签订目前国内最大最复杂的城市供热项目——华电灵武电厂银川供热工程,标志着包头院在市政供热领域已由单纯的工程设计和EPC总承包,要走向效益高、价值高的“”工程建设服务商”“产业发展服务商”“城市运营服务商”产业高端。与此同时,各经济单元发展势头强劲,供热、环保、建筑等业务也成为区域品牌。

在“造血”增强内生动力方面,包头院以“培育员工忠诚度”为抓手,以共同发展目标为引领,以南北两地干部挂职交流为手段,进一步凝聚中冶华天南北两地改革攻坚力量。南北两地干部交流持续接力、整体推进,上至中层正职及以上干部,下至骨干员工,“上”“下”同步延伸。

截至今年年底,已有4批51名挂职交流干部,身体力行推动南北两地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这些挂职干部牢记“带着工作交流,交流中干新工作,在新工作中感悟,在双重工作中成长”的使命,承载着期盼,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促进南北两地广大干部员工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工作作风、技术业务等深度融合。

“挂职交流对我们认清自身发现不足有很大好处,工作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取长补短,拉近了我们彼此距离,特别是华天总部纪要公开、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后备干部制度等先进的管理理念,提振了我们的信心、看到大好的发展前景,在市场开拓、生产组织、收费工作让我们收获不少”。包头院挂职干部纷纷表示。

“我在包头院工作已经13年了。今年公司为拓展包头域外市场成立了市场发展二部,我也是这个时候调入到这个部门的。过程中,我有幸在康董事长带领下跑市场,并深深地感到公司效率、品质的企业文化,事前周密部署,行程紧凑、节奏快,是我们包头院之前所不具有的。”包头院市场发展二部格尔乐说。

“重组之后,康董事长经常到包头跟大家座谈、给大家讲课,通过制度严格管理,让我们看到了发展希望。我自己也希望能够在这种高效率的企业环境中工作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不掉队。原来包头院几乎没有人考证,现在为了满足公司能力、学历再拔高的要求,报考造价师的人员猛增。”包头院国际咨询分公司副总经理崔任军这样说。

“到包头院工作十个月以来,明显地感觉到包头院脱胎换骨,员工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改观。”华天派驻到包头工作的包头院副总经理满贵斌这样说,“思想观念转变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将紧抓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一年来,南北两地彼此交心、以心换心、守望相助;包头院一往无前、快马加鞭、奋力追赶,在携手转型共跨越的征程中,中冶华天已然呈现出“齐力融合”之势。

轻舟已过万重山。放眼当下,包头院干部员工士气高涨、精神状态与工作作风焕然一新,正以踌躇满志、策马扬鞭的姿态,朝着实现包头市“营业收入利润率第一、边际利润率第一、净资产收益率第一、人均创利第一、人均薪酬收入第一”这“五个第一”美好目标进发前行。 (作者单位:中冶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