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义上来看,提升供给侧水平的要义,就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改革主张。

作为中冶集团在沪首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子公司,中冶宝钢技术正逐渐静心以质量谋长远发展,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清晰,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且逐步壮大,质量发展保障体系基本构成。

加大制度创新促进质量发展

质量是检验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冶宝钢技术在年度工作目标的设置上,一方面保持与中冶集团技术质量考核目标引导方向一致,另一方面落实公司产业战略引导再造产业新优势需求,第三方面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目标要求;并自我加压,在科技投入、专利、创新成果指标、专家室工作指标、工程技术中心工作指标方面,都提出高于往年的要求。

在创新体制上,中冶宝钢技术正在由指标驱动为主的被动质量管理方式,向加大制度创新促进质量发展方式转变;从源头提高项目质量管理与生产经营工作的关联度,提高技术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普遍认可度,通过扩大立项研讨范围,完善立项审批环节,专家资源提前介入等具体措施保证立项质量,在核销环节,进一步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有价值的研发活动上;与此同时,持续推进高新企业认定后的维护工作,完善研发平台建设,结合集团对新技术应用的引领和导向,确定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加大制度创新促进质量发展的方向。

可以说,供给侧改革对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机遇。

从中冶宝钢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不断加大制度创新促进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企业360度全范围、全体系、全体参与内容:围绕“检修协力核心主业+技改工程、装备制造及新型材料、钢渣综合利用相关多元产业”的“1+3”产业格局定位要求,中冶宝钢技术自我加压,在科技投入、专利、创新成果指标、专家室工作指标、工程技术中心工作指标方面,都提出了高于往年的要求。

为提高科技创新的技术手段,营造企业人人追求质量的氛围,中冶宝钢技术考虑到为企业员工日常的文献查询、项目查新、项目申报提供支持,方便企业及时跟踪行业、市场、政策导向,中冶宝钢技术的个性化科技技术创新项目、质量管控的对比分析评价体系,已形成服务企业科技技术创新的权威、完整、全面的专业知识服务数据库系统,中冶宝钢技术与“中国知网”合作,搭建了公司“知网系统”电子科技图书馆,为此专家室专门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参与系统的培训。

按照集团总体部署,中冶宝钢技术根据业务分工编制了“3D打印、先进制造业、互联网+行动纲要”的实施计划,按照公司产业发展的新定位并结合集团冶金工艺链八大部位、19项技术领域的布局,编制了公司“四五”科技战略规划;中冶宝钢技术“科技信息数据库平台建设”技术开发项目已经结题并投入使用,“BIM技术在检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质量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

良性质量发展有赖创新发力

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经济增长,质量都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三年来,中冶宝钢技术良性的质量发展,以及自主研发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亮点频现:获得授权专利达107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85项,外观设计4项,另外还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9项。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达450项,其中发明专利92项,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同行业国内领先水平。

2015年8月7日,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组织专家,对中冶宝钢技术推荐的“RH真空槽砌筑维护工法关键技术”、“大型转炉在线检修工法关键技术”、“大型连续退火炉设备大修工法关键技术”等七项工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认真、科学、严谨的鉴定,近日七项工法全部通过部级工法认定。

而后的11月26日,中冶集团科技部专家组,对中冶宝钢技术推荐的“冶金渣新型墙材制品应用技术研究”、“PBC-200型铁水包运输车研制”、“新型滚筒渣处理工艺及运行维护技术研究”三项目科技成果进行鉴定,最终分别取得了一个国际先进、二个国内领先的鉴定结果。

去年科技奖获项目,在地方和行业质量层面实现全面突破。

其中:“生态型钢渣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品综合利用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热态渣无轨化运输装备与工艺开发”获中钢协冶金科技奖三等奖;“高强高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项目荣获中建协首届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在首届中国循环经济专利奖评审中公司申报的“一种钢渣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荣获金奖、“冶金渣返炼钢生产利用工艺”荣获一等奖,“一种钢渣除锈磨料的制备方法”荣获二等奖;“钢水RH真空精炼槽体维护成套技术研究”、“熔融还原(Corex)竖炉清空技术”、“大型烧结环冷机检修综合技术集成”等三个项目分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简称施工企协)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第27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上,公司获得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3项,职工技术创新银奖1项、铜奖2项、入围奖2项。

此外,中冶宝钢技术选送16项优秀成果,参加2015年度全国冶金建设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取得1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佳绩(其中7项一等奖推选到全国工程建设系统发布交流);与此同时,“互联网+运维数字化管理平台”参加集团“BIM大赛”荣获优秀奖。

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品牌供给

科技与质量的关联度现在更为紧密,是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多年来,中冶宝钢技术重视科技质量工作,着力打造企业科技能力,围绕公司“1+3”产业定位,针对不同产业板块的特点开展科技质量创新活动,在辅助生产专用设备研制、检修先进工艺工器具研制、冶金专用成套设备和工程机械研制、钢渣综合利用环保产品等方面都形成了系列化技术成果和产品,在行业内形成了“中冶重机”和“中冶环工”产品品牌,以及国内全工艺链钢铁运行服务商的良好声誉。

在2015年,中冶宝钢技术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工作系统化管理,对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策划,严密制定了技术创新指标,特别是在科技创新、质量管控方面按照公司特点进行了指标分解,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进行了布局,推动项目研发为主导的系统化科技创新与质量提升工作,围绕核心技术全年科研子课题立项74项;7项科技成果获得地方和协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6项协会发明奖项,1项上海市标准奖项;7项工法被审定为冶金行业部级工法。2015年共申请专利81件,其中发明专利44件,均已获受理;新获得授权专利50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并获得软件著作权2件。

中冶宝钢技术设立了专门的质量与研发部门,目前有专业管理研发人员354人,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为15%。研发部门设备齐全,拥有卷板机、超声波检测仪、射线检测仪、电焊机、智能程控热处理设备、电缆敷设输送机等各类研发和测试设备,可以满足研发项目各类开发需求;中冶宝钢技术极其重视产学研合作,与武汉科技大学就“PBC-380铁水包运输车车架结构设计优化”项目签订了技术开发委托协议。

与此同时,中冶宝钢技术试验检测中心,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换证复审,科技创新成果和质量均创历年来最高纪录。

毋庸讳言,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品牌供给,加大制度创新促进质量发展,必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中冶宝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