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5100多米的纳木错湖光山色。 张志发 摄

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五点要求,李克强总理作了重要批示。随即,中冶集团召开安全工作视频会,对2016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红线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创新有为,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根本上好转,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引发笔者对如何做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深度思考。

一、树立“红线”意识,充分认识安全生产重要性、严峻性和复杂性

安全生产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特别是新《安全生产法》实施后,把安全主体责任落到了企业。对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中冶是一个既有建筑施工、又有矿山施工、房地产开发等以“四梁八柱”为布局的企业,属于安全生产高危行业,安全法赋予我们的安全主体责任重任在肩。我们的子企业分布全国各地,点多面广,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集团安全生产面临一些困惑和难题,有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不强,对安全工作抽象重视、具体轻视;一些项目上仍然存在着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包代管现象严重,有的项目施工方案不落实、验收交底不到位等诸多具体问题和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给安全生产带来许多思想隐患、工作隐患,必须引起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高度警觉。因此,要求各单位领导必须认真履职,认真落实安全责任,时刻把安全生产装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上。

安全是前提,发展是主体,安全生产既是形象、更是效益。要从实现集团安全发展目标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特别是冶金矿山项目,所面临的减产、降价的压力,必然给安全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充分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要从建立安全责任体系,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安全管理模式的深度来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做到党政一手全面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系统抓。把深入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抓好项目部的安全管理,要把《安全管理承包责任书》签到分包单位,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坚持守土有责,敢于担当,以有力的措施,扎实的工作,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制度建设,切实提高执行力

落实主体责任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首先,主体责任要落实到人。如何才能落实到人?一是要坚持抓好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教育,要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使全体员工进一步增强安全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着力营造和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和处罚制度。坚持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实施“黑名单制度;实施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单位党政领导参加一周培训教育制度;强化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制度;对事故单位实施从上到下层层问责,分系统、按职责一追到底。坚持依法治安、依法兴安。要全面推行年度安全自我评价报告制度,按照JGJT《77—2010》、JGJ《59-2011》标准评价内容,从安全管理生产评价、安全技术评价、设备和设施管理评价、企业市场行为评价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打分。全面开展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活动。三是要强化公司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一定要按照要求,履行好各自的安全职责,落实好安自己的安全全责任。就是要坚持“有岗必有责、有责必担着、失责必问责”的原则,坚持对生产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倒查追究。四是要强化安全制度落实的执行力。就目前安全实际情况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缺的不是工作思路、不是决策部署、不是规章制度、而是坚定的落实制度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核心问题是员工责任心的培养,就是通过公司规章制度的执行推行,让员工把执行变成一种自觉意识和习惯。“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按时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要教育员工树立“安全就是对自己高度负责,就是对家庭高度负责,就是对企业、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安全意识,从而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坚持持有效证上岗,把安全生产的思想贯穿于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中。五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按照“分块分解、分头监控、逐级考核、分层奖惩”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分级负安全生产管控体系的责任落实和责任考核,必须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切实抓好安全工作的落实,找准关键,突出重点,对症下药,抓好责任制的跟踪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三、发挥科技兴安引领安全生产的突出作用

要树立从技术层面着手抓安全管理工作的理念,坚持把预防事故发生,作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主攻方向,着力提高防范、管控、科技监视的手段,把施工技术融于安全管理之中。

按照国务院23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在技术部门配备安全技术人员,从技术层面消除不安全因素,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好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查、论证工作,并跟踪监督检查安全专项方案的实施情况,针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必须要结合施工实际,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交到每个从业人员。

技术工作在工程项目具体体现,主要是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和组织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技术指导和发挥技术把关作用。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意识,从编制方案开始就要充分考虑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参数;在编制和组织技术交底工作中,一定要结合施工实际,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和技术把关对安全生产的技术保证作用。坚持运用标准不动摇,执行标准不含糊,落实标准不走样,充分体现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中基础作用、支撑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安全发展水平。

四、制止以包代管,加大对(劳务)分包队伍管控力度

法律已明确规定,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目前,从事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突出反映在安全管理过程控制上,已表现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软弱无力、主动放弃安全管理权的事时有发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如何加强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有效的规避安全风险,是工程建设中总承包单位面临的课题。由于我们有的单位对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以包代管,造成事故频发的教训很多。鉴于此,我们必须制止以包代管,加大对工程(劳务)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力度。一是把好分包队伍引进准入关。强化事前控制,保证分包队伍的“合法性”。二是要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严禁超资质分包、超能力分包。三是禁止使用资质挂靠的分包队伍,杜绝转包、重复分包的违法事件发生。 (作者为中国华冶安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