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然而此时的四川大凉山已是春光明媚,生机盎然。行进在四川省凉山州州府西昌市的周边乡镇,偶然可见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新房。房屋主体采用轻钢结构,墙面辅以轻型建筑材料,再以彩钢琉璃瓦封顶,上漆之后低调而不失高雅,能抵御九级地震,可谓安全舒适,坚固耐用。这些房屋正是国家批准的定点、省重点精准扶贫工程——凉山扶贫安置房项目。

3月22日,巴折村集中区26套新房交房在即,当地彝族村民在新房的空地上跳起了欢快的“达体舞”,透过朦胧灯光的舞海,人们仿佛看到了崭新的生活、美好的未来!

细节决定质量

“房子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抓好安置房建设就是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建好了安置房,扶贫工作才有支撑,后续配套政策才有基础。”西昌市主要领导对安置房建设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真诚邀请中国十九冶集团参与建设。作为央企,中国十九冶集团在扶贫济困方面,从不落后于人。2016年10月13日,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的四川凉山州扶贫安置房项目正式开工。一期扶贫安置房共330套,均为40—80平方米的钢结构民房,分别位于西昌市银厂乡、荞地乡、月华乡、洛古坡乡、大箐乡、琅环乡、樟木箐乡、太和镇、裕隆乡等九个乡覆盖合计32个村。

在钢构件制作时,中国十九冶集团挑选了“全国技术能手”、焊接技能大师杨金发作为技术负责人,对每一件钢构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墙面材料采购时,更是不惜成本,选择了防火、防震、防水、隔音、隔热的“五防”材料。“这类建筑一般采用另一种轻型材料,里边隔空,没有填充物,价格每平方米比我们的‘五防’材料要便宜近40元,但老百姓要钉钉子在墙上挂东西的话,很容易损毁墙面,而我们的‘五防’材料里边有填充物,钉上钉子可以承受100公斤的挂物,让老乡们的生活更便利。”项目经理冉懿介绍道。

墙体材料质量虽好,但是刚开始,当地的彝族同胞们却并不买账,“认为我们的墙面材料不好,以为外边这一层是纸壳,里边是填的泡沫,要求使用耐火砖或者青砖他们心里才踏实。”为了让当地居民服下一颗定心丸,项目部在现场专门砌筑了一堵样品墙,让村民们去随意损毁,以证明材料质量。许多村民撸袖上前,用水冲,用火烧,甚至用石头去砸墙面,一周过去了,样品墙依然完好如初,新材料很快颠覆了村民们的认知,获得了认可。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为了让钢柱和外墙粘合,防止时间长后脱落,项目部更是采购了材料厂家的专用沙浆,价格接近普通水泥沙浆的两倍。“价格虽然贵,但是我们十九冶修建的房子,钢柱绝对不会裸露在外,很好的保证了外观形象。”项目经理信心满满。看着一栋栋已近成型的新家,当地村民非常高兴,常常到工地义务帮忙,更是杀鸡宰羊邀请项目部管理人员到家中吃饭。“村民们对我们的施工质量非常认可,所以一谈到十九冶,他们都会认为值得信任,愿意和我们员工交朋友。”

勇于攻坚克难

项目施工场地均位于高寒、高海拔山区,住户分散,大部分乡村不通道路、不通电、没有通讯,构件运输基本要人抬马驮,也无法使用机械设备,施工条件非常艰苦。

在建项目中,难度最大的要数银厂乡的巴折村。巴折村位于西昌市、冕宁县、盐源县的交界处,距离西昌市近130公里,全村共有人口1100余人,贫困人口581人,是西昌市的极度贫困村。巴折村共有68套安置房建设任务,但这68套房屋均属于旧房改造,项目点多面广,极其分散,所有的材料都涉及到二次转运甚至是三次转运,施工难度极大。

该村于2016年11月才勉强打通了与银厂乡的连接通道,这条简易道路几乎全靠炸药开路,狭窄而艰险,“刚进来的时候,道路施工人员只允许我们走道路的中间,因为道路两侧还埋有炸药!”管理员唐芩丁谈到刚来项目的情景,一脸苦笑。“道路路面都没有做,全是炸药使用后形成的刀石,这些石块非常锋利,轮胎都被扎坏了好几次。”

巴折村不通电、不通水,也没有通讯信号,为了保证施工快速推进,项目部购买了10台发电机,每天全负荷运转。巴折村的山坡很陡,徒步从山下走到山上最近的点需要近5个小时的时间, 4个工人错着位置抬发电机上山则需要一天的时间,体力消耗极大,有些工人在到达目的地后连下山的力气都没有。

“山上没有水,村民给我们抬水上山是1块钱一斤,做饭只能烧柴火,5毛钱一斤,一个月要使用三千斤柴火,建筑材料全靠人扛马驮,还要找当地的彝胞们租马。”作业队的负责人感叹连连。

“施工成本至少上升了3倍,但是我们是央企,必须践行承诺,不管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克服。”面对作业队伍的哭诉,公司立下了军令状。

项目前期更是困难重重,当地村民们很多听不懂汉语,无法交流,也有部分村民认为项目部是来挣钱的,自己没有义务配合,导致工作一度陷入困局。协调会上,州市领导表示“要多与当地村民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彝族同胞很喜欢交朋友,和他们成为哥们了,工作就好开展了”。取得“真经”后,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当地协调员沙尔组促膝长谈,了解民意,告知难处,片区负责人李曼峻在和沙尔组的长期交流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还在村支书、生产队长和沙尔组家人的见证下正式结为兄弟。沙尔祖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他积极向村民宣贯政策,努力协调,工作果然顺畅了很多,巴折村68套房屋,目前已经完成了55套,剩余13套预计于4月底完成。项目部成员打趣地说,当年为了赢得长征的胜利,刘伯承和小叶丹在彝海边结为兄弟,传为一段佳话,今天,为了推进安置房建设,李曼峻和沙尔祖在巴折村结为兄弟,也是“西部铁军”在攻坚克难的历史中记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截至目前,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的330套安置房已经完成300套,项目竣工在即,工程质量、进度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西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廷贵多次点名表扬中国十九冶集团,号召各参建单位向中国十九冶集团学习。凉山州政府更是主动划拨了一块土地,邀请中国十九冶集团修建一套样板房作为全体参建单位的参照标杆。

走进大凉山,这里有桃花源般的美丽景色,有原汁原味、多姿多彩的彝族人文风情,当然,更有让人怆然泪下的险峻环境和贫困生活。面对政府的信任和村民的期盼,为了那些憧憬美好未来的目光和纯真质朴的笑容,无论多么困难,“西部铁军”都将勇敢地扛起旗帜,在大凉山深处,托起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安居梦”。 (作者单位:中国十九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