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冶建研院在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进站仪式,引进中冶建研院院士专家工作站2013年建站以来在节能环保领域的首位院士。董事长岳清瑞院士、院领导张明欣、中冶节能环保在家班子成员、院首席专家及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百余人出席仪式。中冶建研院总经理助理王晟主持仪式。

王浩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水文水资源学家,在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水资源规划和评价、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生态需水理论及其计算方法、水价理论与实践、水资源管理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岳清瑞致欢迎辞,代表中冶建研院对王浩院士的加入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

岳清瑞指出,中冶建研院始终秉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工作原则,持续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建设,旨在解决中冶建研院关键技术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加快高技术人才培养,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发展中心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带动中冶建研院实现更高质发展。在中冶建研院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王浩院士的鼎力相助必将为中冶建研院节能环保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注入强大推动力,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凝心聚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力争早日成为国内外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生力军和引领者,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王浩院士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加入中冶建研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冶建研院众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共事。中冶建研院作为国家级科研单位,科研实力雄厚,基础良好,他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中冶建研院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科技研发工作迈上新台阶。随后,王浩院士做题为“城市发展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地向与会人员解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趋势、城市化与城市水环境问题、城市水环境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四个主要问题。

区域水环境治理作为中冶建研院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中冶节能环保加大在该领域的科研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近两年新签水环境治理合同近20亿元。王浩院士入驻中冶建研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将极有力地助推中冶建研院水环境治理科技创新工作再结硕果。中冶建研院将借助院士专家工作站之力,持续践行“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积极承担历史赋予集团“资源保障主力军、冶金建设国家队、产业综合服务商”的光荣使命,为打造世界一流的金属矿业集团而不懈奋斗。

王浩院士简介:

王浩院士,1953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创新方法研究会、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等国家级学术团体的副理事长或副会长;担任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局等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科技委委员。

王浩院士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项目6项,国家级项目课题20余项;主要参与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国家中长期水资源需求计划、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等国家级重大规划10余项;担任专家组长完成世行、亚行、中美、中英、中澳等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其他省部级重大科研与咨询项目60余项;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正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各1项。

在上述项目的支持下,王浩院士系统创建了“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并构建了水资源监测与模拟、评价与配置、调度与管理的成套技术体系,整体引领并推动了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发展;在对天然水循环过程、社会水循环过程、水环境过程、水生态过程和水沙过程耦合机理系统识别的基础上,创建了水循环多维调控技术体系及水资源量-质-效联合配置与调度、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多项应用技术。上述理论与技术已在水利、环保、林业、国土等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支撑了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等规划与调度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王浩院士已出版专著36部、发表论文450篇,并获中国图书奖1次;主编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现已培养博士后30余人、博士研究生110余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已获全球人居环境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部级特等、一等奖24项,其他科技奖励10余项;并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多次。 (中冶建研院环保事业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