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严师出高徒
——记九冶汉中公司焊培中心郑耀鲁
    发布日期:2015-08-20
九冶建设有限公司 罗拱北
在三国古战场勉县定军山下、小汉江畔,有一处十分简陋的院子,暗红的门柱上镶嵌着两块闪亮的金色招牌:汉中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九冶汉中公司焊培中心。这片昔日杂草丛生的废旧院落,近年来却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好评——它的主人率领门下弟子,近年来在省级甚至全国各类电焊工技术比武大赛上屡获大奖。这不,在
他就是汉中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汉中公司焊培中心顾问郑耀鲁。提起焊培中心的创办和成长,全体教练和工作人员无不佩服地说他真的担得起“呕心沥血”四个字!
2009年,九冶公司整体改制,根据政策他也在退养之列。汉中公司领导考虑到技术工人短缺,而他电焊技术过硬,办事又认真,不如让他去培养一批技术工人,也算是为企业发挥了余热。没想到这还真中了他的心怀。他自己也觉得这么多年好像有劲使不出来,临到退休,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也是对企业的一大贡献。公司把一处闲置已久四面漏风的库房交给了他,作为焊培中心的培训场地。面对空无一物的库房,他的“二”劲又上来了,“既然领导信任,就一定要干出点名堂。”刚开始,就他一个人,创业的艰辛自不必说。公司从项目上抽调了几名工人,作为他的第一批学员,名义上让他进行强化训练,其实是想让他突击培训,以使这些工人具备基本的焊接技能,并不指望他能搞出多大的成绩。可他却不这样想。他结合库房的布局,把库房划分为理论教室、实操车间,建起了探伤室,一切按照焊接培训机构的标准来建设。他在实操车间门口,挂起了一面硕大的标牌,上面写着:“一种精神锲而不舍,一种力量豪气冲天,一个信念永生不灭,一种结果胜券在握。”每天早晨,由他带队,所有学员必须面对标牌高声朗诵后才能进入操作车间或教室。刚开始,他的这种作风不仅不能被学员所理解,还被同一个院子办公的其他同事看笑话,觉得他“神经病”又犯了,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种教育方式!可是他根本不为所动,风雨无阻,照做不误。2011年,他的弟子袁培东获得陕西省机冶建材系统焊工技术比武个人总分第一名,被陕西省机冶建材工会授予“技术状元”称号;2012年6月,袁培东、黄春波、杜泽建三名选手代表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焊工决赛,获得了团体第二名,袁培东、黄春波分别获了个人第四、第五名;9月,由袁培东、杜泽建、魏创科三人组队参加“中国铝业杯”第六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焊工比武,分别获得个人成绩第三、第七、第九名,袁培东还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这下说闲话的少了,学员慢慢开始接受了他这种“准军事化”的训练方法。
见到学员逐渐适应,他开始“变本加厉”增加强度,为了让大家早日看到培训成果,他经常会在半夜里给学员打电话,问当天用了多少根焊条、有什么收获。如果学员没有完成当天任务,要给他说出合理的理由。有几次,几个学员累得实在受不了,就撒谎说完成了,他当时就在电话里把学员骂得狗血喷头,即使袁培东也不例外。很多学员都被他“凶”哭过,那些比他小了一辈的学员只要一听是他打电话就哆嗦。后来学员们摸准了他的脾气,便如实汇报当天的训练情况,看到他心里的“孩子们”双手磨起的血泡,他自己又心疼得眼泪汪汪。他常说的话是:“他们就是我的孩子。他们没学好,作父母的首先要反思自己教育得好不好,自己做得好不好。如果父母自己都没做好,那就没资格管教他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学员在作风上要求严厉,但是在传授技术上却毫不含糊。有一句谚语叫“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说的是很多师傅都把自己的独门绝技藏着掖着,以确保自身地位不受威胁。郑耀鲁却不,他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给学员,甚至担心自己的技艺和作风得不到传承。手艺行业有一句俗话“一招鲜,吃遍天”,单纯的技艺容易掌握,而一些经验和诀窍却必须要有高人指点。2014年,在陕西渭南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职工职业大赛陕西省选拔赛上,他的大弟子袁培东是参赛队员之一。因为这是一名久经沙场且屡次获奖的优秀选手,赛前他便放松了指导,结果袁培东因一点技术瑕疵只获得了第四名,虽然也获得了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但是他还是当着队员的面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他觉得要是全过程示范一遍,袁培东是能获得第一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的严格管理下,焊培中心短短几年时间便涌现除了以大批电焊专业技术人才。大弟子袁培东不仅已经成长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还有魏创科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咸阳市最美青工标兵”,黄春波、杜泽建、米拓等多次获得省级或行业技术比武优异成绩。经他指导培训的150多名焊接学员中,其中20人取得中级技师证,12人被评为公司级操作能手,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焊接人才。在8月份举办的九冶首届职业(电焊工)技能竞赛中,焊培中心包揽前六名,在公司上下再次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给年轻同志多压担子,为优秀人才成长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2013年他经过深思熟虑,让袁培东接过了焊培中心主任的担子,他自己主动退到幕后,只担任汉中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同时兼任焊培中心顾问,继续为焊培中心的发展奔走呼号。
其实,郑耀鲁并非只有“李逵”式的鲁莽,相反他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好教练、好长辈、好朋友。今年上半年,他的得意弟子魏创科结婚,虽然对关中农村风俗不懂,他还是亲自开上车带上人提前几天赶到武功,希望能够帮一点忙。8月份技能竞赛期间,正好赶上一名裁判生日,其他人都没发现,他却从报名登记表里注意到了这一细节,等这名裁判走出比赛现场、看到郑耀鲁为他订制的大大的蛋糕时,激动得泪花直在眼里转。他甚至注意到了要通过企业文化对焊培中心进行管理。他专门请了一名书法家,把自己“以德培艺”的教育理念写出来,精心装裱后挂在会议室里,每次开会都要对学员进行宣传。在他心里,德是根本,艺是枝叶,根红才能苗正,根深才能叶茂,而他理解的“德”,就是热爱企业,严格要求,永不言败,力争上游。
他的严格,严厉,正如一面砂轮,磨损了自己,却为企业打磨出了一颗颗璀璨的钻石,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