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闪耀吧!追梦少年
——中国十九冶员工曾正超获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纪实
    发布日期:2015-08-19
□中国十九冶集团 罗 珣
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闭幕式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被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曾正超撑开,瞬间点燃了整个会场,此刻的他,被全场的灯光照亮,站在台下的中国随团代表激动地赞叹道:“看!这颗焊接之星正在闪闪发光!”
追梦赤子心
“人生在世,势在一搏”,曾正超是山里的孩子,但和所有少年一样,有一颗追梦的赤子之心。 从小,曾正超就有一个大侠梦,幻想着有一天能驰骋江湖,成为武林高手,为此,他买了一副双节棍自己练习。可远在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这个偏远山区的家,圆不了他的武术梦,懂事的他心里明白,父母年纪大了,有一门手艺能养活自己、孝敬父母才是最好的选择。初中毕业,这个渴望走出大山的少年收起了双节棍,选择了职业技能之路。 “有差距,才有飞跃”。 曾正超就读于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的焊接专业,由于上进好学,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和实操能力,毕业后,顺利地留在了中国十九冶集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焊接工人,并被焊接教练选中,成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培训班的预备队员。 从攀西裂谷到首都北京,从学一门手艺到世界技能竞赛选手,曾正超的梦想清单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013年,初生牛犊的他,凭着一股冲劲和不俗的实力,代表中国十九冶集团参加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进入前10。当时的曾正超对进入北京集训队充满期待,然而,“10进5”的晋级难度,超出了他的预期,与实力不凡的全国高手过招,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曾正超止步十强。 通往“国家队”的路近在咫尺,却失之交臂,这让满怀壮志的他落入了低谷。回到企业,曾正超作为“周树春焊接突击队”的一员被派往孟加拉项目参与焊接施工。临走前,同行的工友们都忙着收拾行李,一向安静少话的他却找到了培训班的教练周树春,憋红了脸,说了一句话:“周老师,我不会说话,但我会证明给您看的!”周树春拍拍他的肩膀:“小子!这次失败并不是坏事,有差距,才有飞跃。” “有差距,才有飞跃”,曾正超将这句话作为重新起步的座右铭,全身心投入到孟加拉AKG公司电炉炼钢项目的焊接任务中。 高温、时间长、任务量大、要求高……这些“拦路虎”一直伴随着焊接突击队,特别是氧气站的不锈钢焊接任务,每天工作时间长达9个小时,甲方和监理对焊接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曾正超意识到,现场实战正是磨练技艺,缩小差距的机会和平台,必须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 现场管道固定口的焊接,能供人活动的空间非常小,几乎没有转身的余地,因此,焊接变得极其困难。每次现场交底,工友们都在谈论焊接难度。曾正超总是最安静的一个,但他的头脑却高速运转着,提升稳定性和灵活性,成为了他突破技术难关的主攻点。掌握不锈钢焊接的特点、练习左手焊接、请教前辈师傅……一次次的钻研和努力,换来了最优的业绩,在项目第三方的X射线探伤检测中,曾正超完成的焊接管口全部一次性通过,无一返工。 虽然远在孟加拉,但曾正超优秀的表现早已传回了国内。2013年底,凭借在孟加拉的优异表现,他再一次被企业选中,成为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选手。 “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 一切,又回到了起点,进军北京,成为“国家队”选手,再次列入了曾正超的梦想清单,回到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集训队的他,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封闭式训练。 从一开始,培训就完全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和规则进行,有了第42届世技赛全国选拔赛的经历,以及在孟加拉项目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曾正超的焊接技术突飞猛进。这一次回归,曾正超沉稳了,也更加成熟,在枯燥、强压的训练中,也会感到苦和累,但他没有一丝的懈怠,因为,心中那个“国家队”选手的梦正逐渐清晰,越来越近: 2014年4月,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四川省选拔赛焊接项目一等奖,进入四川省代表队; 2014年6月,夺得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焊接项目第一名,晋级国家集训队; 2014年10月,夺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全国5进2选拔赛第一名,代表中国队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 三项第一,将梦想点亮,这一路,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这个追梦少年始终凭借热血与汗水,以赤子之心去迎接所有的挑战,因为他坚信,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焊接,可谓火焰“刺绣”,焊接者需要对温度、电流和技巧等有准确的把握,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更是需要超强的稳定力、超高的手法技巧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曾正超性格内向,但恰好是他在焊接上的优势,无论面对任何环境、条件和训练、比赛,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力量和冲劲;双手,依然雕琢着炉火纯青的技艺。 超越自己,成为“唯一”。 2014年11月,曾正超与中国十九冶集团另一名选手进入了国家集训基地,最终将在他们中间选出一位代表中国出征巴西圣保罗。曾正超明白,要想获得飞往巴西圣保罗的机票,必须在技艺上力求完美,更要在比拼中超越自己。 从2015年初开始,国家焊接集训基地就进入了全面备战状态,教练和专家组也开启了“2选1”的评判阶段。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竞赛为组合件、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和不锈钢结构四个模块;焊接方法包括焊条电弧焊、实心焊丝CO2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因此,两名选手的评判标准完全依照以上项目要求进行。 每天早晨6点,起床完成体能训练后,曾正超就开始了长达10多个小时的实操训练。刚开始,面对如此大的训练量和精神压力,和不断变化的焊接方法,曾正超成绩提升不理想。“不要怕问题多,有问题才有方向”,周树春教练的话,让他意识到必须要从细节入手,在自己的弱项求突破。于是,曾正超放慢训练节奏,在焊接中发现自己存在的手法不足和技巧问题。焊缝的厚度、焊枪的温度,甚至到每一次呼吸,曾正超都反复练习,用手、用心、用情感去焊接每一条焊缝。 3月的北京,洋溢着初春的生机,在集训车间的曾正超,却无暇感受外面的春景。最后二十天的较量已经白热化,每一周都要完成四个模块的焊接,每一天都要进行探伤、评分。为了那一张飞往巴西圣保罗机票,为了心中那个执着的梦想,曾正超始终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近乎完美的作品与对手过招,最终,在经过三次综合评分后,曾正超成为了那个“唯一”。 来自中国的“艺术家” 还来不及喜悦,刚在“二选一”胜出的他,就接到了新西兰大洋洲技能挑战赛的邀请。 作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练兵之战,本次挑战赛的焊接项目完全依照世技赛的标准进行。在历时三天,总时间18个小时的焊接比赛中,曾正超对每一条焊缝都做到精细地焊接。在容器模块上,焊缝需要焊接六层,曾正超对每一层的宽度、收缩余量和温度都做到准确把握,特别在对打底层和盖面层的焊接上,因为打底层在最里层,只能凭借他在焊接时的手法和感觉;而盖面层决定着焊缝的外观,曾正超对其宽窄和高低水平都一一地精雕细琢。 焊接项目,最强劲的对手来自马来西亚,曾正超与他在力学性实验、焊缝精度等方面的评分不相上下,但精益求精的曾正超却在外观上超越选手14分,最终问鼎最高奖台。在颁奖晚宴上,新西兰的焊接专家专门走到中国代表团的席间,握住曾正超的手,激动地用英文说道:“你完成的不仅是比赛的模件,更是艺术品,你就是一位艺术家。”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曾正超将坚韧与斗志化作攀登的动力,以内敛与细致磨练精湛的技艺,让焊接的每一道工艺和模块,都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决战世技之巅
2015年8月,集训车间的倒计时牌已归零,曾正超和第一批随团专家、翻译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