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过端午节,更不知道屈原和汩罗江。盼望过端午节的主要原因是:在那个生产、生活物资还很匮乏的年代里,端午节是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和鸡蛋的---我相信这是当年对孩子们的共同诱惑。小时候我也曾经好奇的问过母亲: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母亲没有读过书,但是她告诉我:小孩子吃了端午节的粽子和鸡蛋就会一年里都不生病!啊,这让我童年的端午节又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北方端午节的粽子都是黄米粽子。自家田里种出来的不施化肥的黄米;鸡蛋也是自家散养的老母鸡亲自下的土鸡蛋;包粽子用的是山里特产的粽子叶;捆粽子用的是野生一尺多高的马莲草。勤劳的父老乡亲们,每到立秋的那一天就结伴进山,去打粽叶、割马莲草。回到家,架起柴火烧一大锅开水,把粽叶、马莲草焯水,不但锁住草香味和翠绿的颜色,还增加了草叶的韧性。然后挂在自家篱笆上曝晒,留待明年的端午节包粽子。

端午节的头一天开始包粽子。左邻右舍都提前商量好了:你家包红枣馅的,我家包芸豆馅的,她家包红糖馅的……包到最后东家多一把米,西家多把豆儿,凑到一起,正好包完---村头响起大家爽朗的笑声。

端午节的清早,东山顶才亮起一道红,小孩子们不用叫起儿,早早结伴儿到西山根儿下采艾草---都是沾着露水珠儿的,太阳不出山就插在自家门楣上。大人们说这一天的艾草有避邪袪病的功效。还别说,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每家至少都有四五个孩子,还真少有生病的。

太阳还没出山,大人就安排自家的娃儿,端着煮好的粽子挨家送,最先送到长辈家里,然后才是妯娌百行……邻里间你来我往欢声笑语,小山村里处处飘着米香和草香味儿,家家都吃上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小伙伴儿们三五成群,玩着顶鸡蛋的游戏,谁的鸡蛋先被顶破了,就先分吃掉,你一口我一口,口水都流到鸡蛋上了,大家还在笑着抢着啃……

忽悠间,童年已远去,没有了黄米粽子和土鸡蛋,也闻不到了艾草香。我已离开家乡多年,离开父老乡亲多年,慈祥的母亲远去了天国……留在我心底的只有对那童年端午节的无尽怀念! (作者单位:中冶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