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拍好新闻照片 展现冶建风采
    发布日期:2008-06-19
拍好新闻照片 展现冶建风采
□兰建国 作为冶金建设行业内传递政府行业政策信息、反映行业改革发展动态、交流企业工作经验、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的《中国冶建》,对中冶建工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冶建》的编辑老师,紧跟现代媒体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摄影技术、现代印刷技术的优势,为我们这些喜欢玩弄照相机的人发表新闻作品提供了广泛的平台,正是由于编辑老师的支持,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我多次被协会评为优秀通讯员。
下面就如何拍好新闻照片,谈几点粗浅体会。 恪受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客观真实地表现新闻事实
新闻摄影是以新闻事件为表现对象的摄影。要求在现场抓取典型瞬间进行拍摄,以真实、及时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现劳动者的工作成就。由于新闻照片具有视觉直观性、现场可证性、不可重复性、瞬间永久性的优势;由于摄影照片具有比文字更容易取得读者信任,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新闻照片必须具有“四性”的特征。一是真实性,它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二是新闻性,它是新闻摄影的本质;三是形象性,它是新闻摄影的外貌,四是时效性,它是取得宣传效果的关键。要使新闻照片符合“四性”,必须要求摄影镜头后面的摄影者,一要恪守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要尊重拍摄对象,拍摄什么,不拍摄什么,什么时候拍摄最恰当,要认真听取拍摄对象的意见;三要视真实为生命,决不能采用摆拍的方式制造新闻事实,更不可在后期处理上扩大、更改新闻事实。
认真写好图片说明,突出新闻事实
新闻照片的最大不足,就是很难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层次描述,要使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特点,必须要有文字说明来弥补新闻照片的不足。因此,决定一张新闻照片的价值和能否发表,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字说明。冶建单位的新闻照片,尤其是直接反映工程施工、项目成果的新闻照片,从题材上看,属于工业摄影范畴。我在平时,一是比较注意收集要拍摄项目的背景资料;二是经常到科技部门、施工管理部门求教,对工程的重要度、技术特点进行了解;三是经常与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施工、技术攻关等进展情况;四是查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文件,到了现场后,能够对重要部位、技术难点、管理重点等进行鉴别,在拍出具有新闻照片后,及时写出准确、生动、简洁、具有丰富信息含量的文字说明,使新闻照片的重要价值得到彰显,给读者带来最佳的视觉享受。
勤思考、多跑路,选择好时机、位置、光线等要素
摄影记者是一个善思考、能吃苦的职业。近七八年来,中冶建工主要施工的都是非钢项目,尤其以市政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民用高层建筑居多。这些项目,一是场面大,二是紧靠市区,障碍物多,三是天气影响大。要出好照片,必须选择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光线来实现内容表现与方式表达的最佳结合。2000年,我在拍摄重庆大都会广场工程时,先爬上一幢8层住宅楼的房顶,一看,并不合适;只好选择另一幢,结果还是不行;第三次爬上一幢10层住宅楼的房顶,发现位置不错,但是前面有遮挡物,只好在腰上系了根安全绳,翻出女儿墙,站在一家窗户上面不足1米的遮阳板上完成了拍摄。
2005年,我拍摄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工程时,为了选择好天气和光线,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先后10余次到现场,终于拍到了我认为满意的照片。
正确掌握图片后期处理原则和处理技巧,使新闻图片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数码相机的诞生,使新闻照片的拍摄、处理、传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又给新闻造假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从2005年开始接触数码摄影,为了掌握好数码摄影、数码图像处理技法,我平时下了相当工夫,曾经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心得体会。我个人认为,与文章写好以后要对其进行修改一样,新闻照片同样需要后期处理,只有经过后期处理的新闻照片,才能使主体更突出,色彩更艳丽,传输更快捷。但是,新闻照片的后期处理与艺术照片的后期处理是不同的,一是新闻照片的内容不能用任何方式进行更改;二是只能用加光、减光,剪裁、调整反差和对比度、将彩色照片转化为黑白照片等在传统的胶片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方式进行处理;三是要注意色彩中的情感要素,必须具备基本的色彩学知识,一旦打开图像处理软件,你就进入到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操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将在各种色彩中流淌。同样是红色调,明快的红色,代表着吉祥、热烈,暗晦的红色,则象征阴沉、恐怖、血腥。面对多彩的世界,你必须用心去体验,善于用色彩来表现画面主体和表达摄影者的思想情感,使拍摄的新闻照片,彰显自己个性,符合行业特点,展现冶建风采。 来源:中冶建工党委工作处 ②
□兰建国 作为冶金建设行业内传递政府行业政策信息、反映行业改革发展动态、交流企业工作经验、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的《中国冶建》,对中冶建工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冶建》的编辑老师,紧跟现代媒体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摄影技术、现代印刷技术的优势,为我们这些喜欢玩弄照相机的人发表新闻作品提供了广泛的平台,正是由于编辑老师的支持,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我多次被协会评为优秀通讯员。
下面就如何拍好新闻照片,谈几点粗浅体会。 恪受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客观真实地表现新闻事实
新闻摄影是以新闻事件为表现对象的摄影。要求在现场抓取典型瞬间进行拍摄,以真实、及时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现劳动者的工作成就。由于新闻照片具有视觉直观性、现场可证性、不可重复性、瞬间永久性的优势;由于摄影照片具有比文字更容易取得读者信任,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新闻照片必须具有“四性”的特征。一是真实性,它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二是新闻性,它是新闻摄影的本质;三是形象性,它是新闻摄影的外貌,四是时效性,它是取得宣传效果的关键。要使新闻照片符合“四性”,必须要求摄影镜头后面的摄影者,一要恪守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要尊重拍摄对象,拍摄什么,不拍摄什么,什么时候拍摄最恰当,要认真听取拍摄对象的意见;三要视真实为生命,决不能采用摆拍的方式制造新闻事实,更不可在后期处理上扩大、更改新闻事实。
认真写好图片说明,突出新闻事实
新闻照片的最大不足,就是很难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层次描述,要使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特点,必须要有文字说明来弥补新闻照片的不足。因此,决定一张新闻照片的价值和能否发表,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字说明。冶建单位的新闻照片,尤其是直接反映工程施工、项目成果的新闻照片,从题材上看,属于工业摄影范畴。我在平时,一是比较注意收集要拍摄项目的背景资料;二是经常到科技部门、施工管理部门求教,对工程的重要度、技术特点进行了解;三是经常与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施工、技术攻关等进展情况;四是查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文件,到了现场后,能够对重要部位、技术难点、管理重点等进行鉴别,在拍出具有新闻照片后,及时写出准确、生动、简洁、具有丰富信息含量的文字说明,使新闻照片的重要价值得到彰显,给读者带来最佳的视觉享受。
勤思考、多跑路,选择好时机、位置、光线等要素
摄影记者是一个善思考、能吃苦的职业。近七八年来,中冶建工主要施工的都是非钢项目,尤其以市政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民用高层建筑居多。这些项目,一是场面大,二是紧靠市区,障碍物多,三是天气影响大。要出好照片,必须选择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光线来实现内容表现与方式表达的最佳结合。2000年,我在拍摄重庆大都会广场工程时,先爬上一幢8层住宅楼的房顶,一看,并不合适;只好选择另一幢,结果还是不行;第三次爬上一幢10层住宅楼的房顶,发现位置不错,但是前面有遮挡物,只好在腰上系了根安全绳,翻出女儿墙,站在一家窗户上面不足1米的遮阳板上完成了拍摄。
2005年,我拍摄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工程时,为了选择好天气和光线,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先后10余次到现场,终于拍到了我认为满意的照片。
正确掌握图片后期处理原则和处理技巧,使新闻图片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数码相机的诞生,使新闻照片的拍摄、处理、传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又给新闻造假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从2005年开始接触数码摄影,为了掌握好数码摄影、数码图像处理技法,我平时下了相当工夫,曾经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心得体会。我个人认为,与文章写好以后要对其进行修改一样,新闻照片同样需要后期处理,只有经过后期处理的新闻照片,才能使主体更突出,色彩更艳丽,传输更快捷。但是,新闻照片的后期处理与艺术照片的后期处理是不同的,一是新闻照片的内容不能用任何方式进行更改;二是只能用加光、减光,剪裁、调整反差和对比度、将彩色照片转化为黑白照片等在传统的胶片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方式进行处理;三是要注意色彩中的情感要素,必须具备基本的色彩学知识,一旦打开图像处理软件,你就进入到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操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将在各种色彩中流淌。同样是红色调,明快的红色,代表着吉祥、热烈,暗晦的红色,则象征阴沉、恐怖、血腥。面对多彩的世界,你必须用心去体验,善于用色彩来表现画面主体和表达摄影者的思想情感,使拍摄的新闻照片,彰显自己个性,符合行业特点,展现冶建风采。 来源:中冶建工党委工作处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