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蒸蒸日上壮豪情——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再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纪实
    发布日期:2009-09-09
蒸蒸日上壮豪情 ——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再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纪实 宝冶建设 龚 伟 日前,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又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四届(2007—2008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证书,这是该公司荣获第十三届(2006—2007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之后,再次获得该项上海市最高荣誉。回首该公司在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又好又快的进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该公司所留下的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在这些脚印中,有上级的正确指引,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有成功的喜悦,有挑战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必胜的信心、开拓的激情和蒸蒸日上的壮志豪情。发展势头强劲 两个文明丰收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自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以来,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是每年各项经济指标较宝冶建设公司计划指标及上年同期完成情况均大幅上扬,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二是品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该公司近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设备检修、工程检测、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特种加固施工等五大产业板块,相对独立,互为促进,齐头并进,有力地带动了公司的发展。目前,“特种设备检修”、“BY-40”、“宝冶焊接”、“钢结构检测”、“桩基检测”等品牌知名度日益提升,在业内占据领先地位。其中,钢结构检测专业能力保持上海市第一、国内领先,桩基检测在宝钢地区市场份额保持占95%以上。创新思路凝炼出的极富竞争力五大产业获得丰厚回报!该公司成功参与了世博轴“阳光谷”和人行天桥、上海光源、宝钢2BF大修、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央视“双Z塔”新址、北京“鸟巢”、杭州湾跨海大桥、西气东输安徽段、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美国国民油井等国内外有影响力标志性的“高、难、精、尖”特大型工程项目,持续提升了企业的美誉度,增强了企业不断挥戈市场的信心。三是优秀企业文化得到构建,多项殊誉激奋人心。该公司以敬业、忠诚、团结、进取为统一意志,凝聚团队合力;以企业和员工、股东与社会价值共同实现为追求,营造激情、和谐的工作氛围;以精细、科学、和谐为标志,强化员工责任意识;以管理都讲诚信、履职责、有作为为努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以引导员工专注事业、用心钻研、锲而不舍地学习为活动载体,在企业中营造终身学习、求知思考、不断提高的浓厚学习氛围。自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以来,该公司凭借强劲的专业技术力量、一流的创新能力,先进的技术装备、优秀的人力资源等优势,被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评定委员会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多次荣获了宝冶建设双文明单位、宝冶建设优秀党委、宝冶建设优秀“四好”领导班子、宝冶建设优秀纪委、宝冶建设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该公司荣获的荣誉不仅走出了宝冶建设,而且走向了上海,甚至全国。该公司还荣获了上海市平安单位荣誉称号,上海市委颁发的“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先进集体称号,国资委优秀学习型红旗班组荣誉称号,全国“安康杯”竞赛全国赛区优胜企业称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荣获了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荣获了上海市红旗班组荣誉称号,荣获了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荣誉称号,荣获了“上海市厂务公开企业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荣获了上海市500强“双知双能”型学习班组荣誉称号等。产业结构优化 抵御能力增强近年来,该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整体产业全面发展,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在公司成立之初该公司设备检测检修专业的发展主要围绕宝钢分公司市场,宝钢分公司内设备检测检修市场份额占公司设备检测检修专业的90%,宝钢分公司内设备检测检修市场任何政策性调整都将直接影响公司该产业的发展,抗风险能力尚有欠缺。经过该公司上下共同努力,当前业务结构由原来的四大专业调整、转型、发展为五大业务块,开拓了精密装备制造(非标)产业,产业结构组成也逐步趋于优化、合理。其中,检测监测产业突飞猛进。主要客户由单纯依赖宝钢快速发展扩散到外部客户,突破了以往局限室内试验检测的局面,逐步完成了从室内试验检测、单项检测到综合性检测监测的转型。通过高炉大修项目成熟的工程监测技术也逐渐成为公司新的品牌,房屋检测也有了飞跃性发展。市场布局平稳,烟宝、宁波、阳春、湛江检测分站运作良好,果断向外走,抗经济危机能力明显加强。预计今年可增长1000万元。设备检修产业稳步发展。以焊接技术研究为技术支撑,主要市场份额都集聚在宝钢、沙钢、宁钢,在非钢市场如石洞口煤气也有一定的份额。在一季度争取的沙钢烟罩项目中,打了场漂亮仗,创下了新纪录,开辟了新项目,为推动产业转型创造典型。当前受钢铁行业市场影响,装备制造产业以立足于海外出口市场为主,着力开辟海外市场,力争进入节能环保领域的装备制造。参与国家重点工程上海光源工程,进行储存环非标制造,并被评为优质工程。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特种施工产业技术含量较高。新型建材产业,2007年,对建材厂灌浆料生产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升级,年生产能力从8000吨提高到15000吨,依托国家实验室强大研发能力,配方不断升级换代,公司产品质量成为了灌浆料业内的佼佼者,国标行标编制单位。通过营销代理,释放企业压力与资源,利用社会资源信息,扩宽产品销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公司的市场营销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新跨越,在巩固原有冶金市场的基础上,非钢市场份额不断增多,从02年之初的10%上升到了50%以上,跻身到了化工、电力、石油、市政、港口、高铁等非钢高难技术领域。客户群体日益壮大,区域化经营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持续打开市场营销新局面,东至江苏,南至广东,西至新疆,北至山东,中至安徽,均有公司的项目部。成为了芬兰KONE、德国福依特造纸、美国陶氏化工等国际知名机构的合作伙伴。持续提升了企业的美誉度,增强了企业不断挥戈市场的信心。重视科技研发 核心能力增强该公司的科技工作始终贯彻 “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开发一项技术、争取一份投资、争得一项技术声誉、开拓一项业务、带动一片产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公司的五大产业的经营业务范围,开展各项科技创新工作,配合宝冶建设在建项目做好工程技术服务,发展重点专业,形成产业品牌,促使专业间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形成整体优势,使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强,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可。近年来,该公司逐年加大技术开投入,取得了较显著成果和经济效益。开发了:如灾后建筑检测与评定方法、大型建筑监测技术、TKY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钢结构焊接渣罐研制、大板坯高效运输保温罩研制、光源工程高阻尼减振混凝土研制、高性能环保灌浆料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同时获得财政部立项并资助项目2项,获资金310万,宝钢等外部委托研发项目5项,获资金312.5万元。获得中冶、上海市奖项8项等多项成果。如财政部资助的《大跨度空间网格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新技术》、《灾后建筑结构损伤检测和承载力评定方法研究》、《大型建筑结构施工应力监测技术》,宝冶重点技术《深基坑支护设计、监测技术应用开发》、《特大型高炉短期化大修》、《工程仿真技术在国家体育场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自行投资开发的国家重点工程上海光源工程用《高阻尼混凝土产品研制与施工技术》、《宝钢1BF大修工程施工过程安全检测与评定》、《焊接型结构冶金渣罐研制》等。技术开发工作逐步向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跨越、向高新技术领域方向发展。申报了17项国家专利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了参与编写“水泥基灌浆材料”国家建材行业标准资格,购置了建筑工程红外热像仪、光谱仪等一系列国内高端工程技术设备。这些成为公司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公司核心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成果累。公司产业逐步由单一的检测监测、宝钢钢包专项修理产业扩大为今天的多产业共同发展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参与攻关解决宝冶建设工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不但解决了问题,更是宝冶建设实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诸如:1号高炉大修工程中积极配合宝冶建设对炉顶整体拆装工程结构安全检测评估,为优化整体施工技术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型建筑结构应力、变形监测技术”成功运用,有效的实时动态监控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积极配合项目部解决现场出现的焊接、裂缝缺陷、深地基等质量问题,免除后顾之忧;在建设公司申报质量奖工作中,充分发挥公司检测专业特长,严格为宝冶建设把好质量关,完善相关检测资料;利用具有的焊接技能鉴定及培训资质优势,多次成功承办宝冶建设焊工技能比武大赛,为宝冶建设培育、选拔优秀焊接作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公司也积极将技术优势服务于其他企业,在冶建兄弟单位中,工程技术服务已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陆续承接并完成了十七冶、一冶管道及钢结构检测、五冶能源部加固补强及宝钢7#制氧机管线清洗改造、二十冶桩基检测、十三冶现场化学灌浆堵漏加固等技术服务工作。通过不懈努力,该公司通过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新资质的换证;国家实验室在上海市500多家对外检测单位综合考评中,持续稳居为上海市十强单位,近年已跃居前三甲。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责任型央企”理念融入到上海城市建设之中,放射源管理同时得到宝江和宝山分局的肯定,发挥工程技术优势,在雪灾、火灾、三门路爆炸等项目中,义无返顾,不计得失,发挥专业优势,迎难而上,为社会和重大工程排除风险和隐患;被上海市指定为“迎世博600天”外墙立面检测的六家检测机构之一,得到东视广角的专题采访。等等。重视人本关怀 队伍素质提高该公司结合实际,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引进开发人才资源,建设高素质的、有创新品质、创新愿望、共创美好未来的人才队伍,极力营造创新提升的企业文化氛围,为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提供智力保证。一是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引得来”上。多年来,公司一直注重队伍结构优化,注重员工素质提高,注重人才队伍的稳定。通过内部调动,引进应届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协解、终止合同等多种方法,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截至当前,该公司主体员工149中在岗员工145人,其中研究生以上7人占主体在岗员工的4.8%,大学生73人占主体在岗员工的50.3%,大专生36人占主体在岗员工的24.8%,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了主体在岗员工的75.1%;其中高级职称以上27人占主体在岗员工的18.6%,中级职称22人占主体在岗员工的15.1%,技师和高级技师共5人占主体在岗员工的3.4%。主体员工平均年龄35岁左右,已经形成了管理水平较高,技术水平过硬,年龄结构较合理,富有竞争力的体系结构。加强培训力度,近年来,该公司共组织培训管理人员500人次、作业人员1500人次,保证了管理关键岗位以及特种作业岗位持证上岗要求,选送了7名同志读工程硕士,除了满足岗位取证、复证要求的适应性培训外,公司对于主要的管理岗位,关键技术人员展开了一系列提升式、复合型培训,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将以人为本落实到“留得住”上。不断优化薪酬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实现了“岗位凭竞争、收入凭贡献”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薪酬福利制度,通过“岗级系数”和“季度嘉奖”等指标增强了工资收入的灵活性和合理性,以待遇留人。多年来,通过对薪酬体系清理、评价和设计,将岗位薪酬与市场接轨,为此提高了关键岗位的工资,对一般辅助岗位的工资进行了全面下调,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强化绩效考核,引导各类人才将自身发展与公司的愿景紧密相连。连年来,职工年均收入以20%的比例增长,提供与员工自身价值相符的丰厚待遇,让员工得到实惠,较好地实现以待遇留人。不断加强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研究出台有关优惠技术创新人员年金等政策,选派拔尖人才出国考察,开展倍受青年人欢迎的沪外拓展等活动,为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企业环境。让技术创新人员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成就,确保各类人才留得住。三是将以人为本落实到“用得好”上。员工队伍适应市场变化和公司发展需求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其中,陈申芳同志荣获了中冶集团无损检测专业首席技师称号,全国第七届焊接比赛冠军毛琪钦荣获了中冶集团技术能手称号,4名同志获得了教授级高工专业技术资格。深化导师带徒活动,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将年轻大学生,未来的主力军推向生产第一线,推向“沪外”发展,让他们更多地掌握一线生产经验,鼓励他们尽快地独当一面,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有博学成才、复合成才原景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做到干部培养、市场拓展、队伍建设共推进,使人才有事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有 “我与企业共生存,企业与我共发展”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年轻骨干队伍不断成熟,基本形成了符合公司今后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梯队建设。注重全面发展 综合能力提升近年来,该公司实施并保持了“三合一”管理体系,先后取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无损检测机构),建设部颁发的无损检测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含建筑防水工程三级、特种专业工程(结构补强)增项,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国家认可实验室资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颁发的建设工程材料和建设机械质量检测认可证书、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机构认可证书、上海市房屋质量检测证书、上海市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机构资质,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颁发的上海市设备维修资质A级、上海市设备维修企业资质证书、(化学设备及管道清洗)资质A级,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质,合同信用等级从A级提升为AA级,确保公司跨过更高的市场“门槛”,同时应证了公司的实力。此外,内部经营承包、合同管理、宣传、成本和资金控制管理、施工管理等管理工作得到提高。 该公司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历程,是积极探索、团结创新、艰苦创业、跨越提升的历程,展望今后,他们更看到与行业内先进企业的差距,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危机感,面临着宝冶建设再创新辉煌的紧迫感,面临着工程技术公司在业内持续争创一流单位的历史使命感。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