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年,是令人难忘的五年。

回望极巨挑战的“二五”时期,中国三冶集团立足自身实际,直面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科技创新中完善产业调整,在结构调整中提升企业实力,着力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调整两篇文章,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使企业驶上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快车道。这五年,是中国三冶产业调整幅度最大的五年,也是中国三冶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最多的五年。

给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二五”期间,中国三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财政资助项目为依托,逐步提高科技投入比重,有效整合科技资源,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中国三冶2009年、2010年两年科技研发投入24454万元,对技术中心、建研院的实验室和施工机械设备等科研基础条件进行更新,对科研人才队伍进行整顿,逐步增强科技研发能力。中国三冶于2010年12月正式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为公司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公司晋升特级企业资质提供了必备条件。

——科研成果逐步涌现。五年来,中国三冶先后成功研发了橡胶膜密封储气柜多点数控提升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板、铁路客运专线RPC(活性粉末混凝土)盖板、炉窑陶瓷焊补技术、Q460E低合金高强度电阻焊钢管等;中冶焊管制造工程技术中心自2007年底成立以来,先后获中冶集团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成果转化奖1项,在国家级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2项,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科研项目获得资助。五年来共组织公司级科研开发立项165项, 仅2009年就有6项科技研发项目成果通过中冶集团专家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一项获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研发项目不断获得国家财政资助,五年中,累计获得国家财政部科技研发资助资金595万元。

——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截止目前,中国三冶专利数量从 2007年仅有1件被授权,增长到2010年33件被授权,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数量65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有4项工法被评为省级工法,有4项工法被评为部级工法。

——产品质量得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在“二五”期内参建的工程中,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1项、冶金行业优质工程5项、中冶集团优质工程4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项, 14项成果获全国冶金系统QC成果奖,“三冶牌”螺旋焊管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或荣誉对提高中国三冶的知名度、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增加了中国三冶在相关施工领域的话语权。五年来,中国三冶先后受邀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其中,主编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参编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

借力:产业调整步伐加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建筑业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酷的“寒冬”,项目缓建、停建或压缩投资规模,金融危机对冶金建筑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时间,产业调整成为上至国家、下到行业的关键词,也成为众多企业的“良方补药”。事实也确实如此,产业链更新、企业转型、产品升级,各企业纷纷借力,演绎不同版本的结构大调整。中国三冶紧跟行业形势,顺应行业趋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稳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且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钢结构产品调整:

根据冶金市场形势的变化,在巩固煤气柜施工的同时,积极向球壳板压制、风力发电塔架和非标设备制造等项目进军。凭借在煤气柜施工中领先的技术优势,成功开发和研制了30万立方米圆形煤气柜、15万立方米橡胶膜煤气柜施工,逐步完善了煤气柜领域的配套施工技术,煤气柜施工由原来的制作、安装发展到制作、安装、检修、拆除一体化的综合施工。2006年起,中国三冶先后投资制造2000吨油压机和风电塔架生产线,开始涉足球壳板压制和风电塔架制作,截止目前已分别累计完成26台球罐和125台风电塔架的制作。2010年又成功完成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裂解炉5000吨钢结构制造任务,打响了进军石化领域的“第一枪”,为跻身非标设备制造领域积累了数据和经验。目前,中国三冶钢结构产品逐步实现了从单纯工程钢结构向工艺钢结构、高层钢结构和非标设备、定型产品的转化。

二是钢管产业调整:

中国三冶坚持做强做精钢管产业,其“三冶牌”钢管通过了美国石油协会认证,为中石化指定供应商,目前,钢管产品已远销中东、西亚、欧美、南美等市场。在成功完成ERW一期工程后,根据欧美市场的需要,于2010年又筹备新建ERW二期螺旋焊管生产线,该项目也是中国中冶上市募投项目,建成后,钢管生产能力将达到50万吨/年。同时,从2009年11月开始,中国三冶接受了国家电力科学院开发高频直缝焊管任务,其试制产品于2011年初正式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认可,成为国内首家能够生产用于架设特高压输电主网的钢管塔加工企业,填补了国内这一钢级大口径高频直缝焊接钢管产品的空白。调整后,钢管产品由原来的输油、输气行业扩展到现在输油、输气及输电塔架制作领域,为中国三冶实现做强“装备制造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凝聚土产品调整:

进入新世纪,由于钢铁行业迅猛发展,导致混凝土构件行业几度走向低谷,混凝土构件一度成为了夕阳产业。作为国内构件行业的先进企业,中国三冶逆势而上,对混凝土构件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利用原有的技术优势,大力改进构件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不断开发新产品。2006年,中国三冶成功研制出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板,并成功用于沈阳奥林匹克体育馆、鞍山奥体中心等场馆。在成功研制看台板的基础上,2010年又开发研制铁路客运专线RPC(活性粉末混凝土)盖板,并取得成功,目前已在哈大铁线客运专线铺设65万平方米,其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均得到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安全质量部和铁道路的认可和好评。 混凝土产品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向体育设施建设和高速铁路等新的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是土建施工方面的调整:

在冶建市场极度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三冶抓住城市改造的契机,“二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大量回迁房和体育场馆、道路桥梁建设。同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的方针,于2010 年成功开发中冶玉峦湾房地产项目,目前,一期开发实现了预期目标,二期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土建施工由原来的以工业厂房为主,实现了工业厂房与民用住宅、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城市道路等市政工程同步推进、均衡施工的转变。

五是炉窑施工技术的调整:

中国三冶凭借具有五十多年炉窑施工历史的经验,先后承建国内外各种工业炉窑1300多座,被誉 “炉窑之母”。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根据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中国三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快了 “产学研” 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先后承建了鞍钢、本钢等钢厂的国内最先进的大容积焦炉,并成功开发了炉窑陶瓷焊补技术,填补了公司施工业绩空白。逐步实现了炉窑施工从单纯的施工向设计、加工制造、施工工程总承包方式转变和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的“两大转变”目标。

通过对产品的调整,企业的经营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目前各板块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施工主业为主体,以钢材深加工和房地产开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框架模式,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动力:市场前景极具广阔

“三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和走出国内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企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三冶“二五”时期进行的产业调整和积累的经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三冶在煤气柜施工领域的调整,巩固了在国内储气柜市场的“龙头”地位。煤气柜施工创出多项国内施工新纪录;研发的橡胶膜密封储气柜多点数控提升施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稀油密封型气柜结构安装施工工法获国家级工法。尤其在建造大型煤气柜施工方面,在国内处于无人可撼的领先地位,技术优势显著。目前,国内70年代建造的煤气柜即将进入大修或更新期,技术优势和在煤气柜施工中的影响力将成为中国三冶占领这一市场的重要砝码。

钢结构产能在设备上投入、技术上积累,基本完成了由常规钢结构为主导产品向以煤气柜、球壳板、风电塔架制造为主导的高端产品的转变,其高端产品所占比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70%,公司的竞争能力、规避风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010年年末,中国三冶又组织开展AISC(美国钢结构认证标准)认证培训,为下一步获得AISC认证资格和开拓国际钢结构制造市场作好准备。这些工作对中国三冶钢结构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三五”期间,风电塔架、球壳板制造等高端产品或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板”已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国内混凝土领域施工技术的空白;“高质量光泽钢筋混凝土预制看台板工法”已获得中冶集团部级工法。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板将会越来越多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市政设施建设中。

RPC(活性粉末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凝土谱系内的新材料,它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轻巧纤薄的优点,还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无回收利用价值的特点,由此避免了钢结构制品易于腐蚀、维护工作量大、易于被盗卖的问题,兼具普通混凝土和钢材的优势,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作为普通混凝土的升级换代产品使用。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具备生产RPC盖板能力的厂家,中国三冶在国家斥巨资兴建“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大背景下,RPC盖板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新能源战略的启动,国内、外建设用钢管需求增加,未来10年我国油气输送干线和支干线建设所需油气输送钢管1400万吨,城市天然气管网用管2800-3500万吨之间,螺旋、直缝钢管市场看好。钢管塔架具有承受载荷大、整体稳定性好、外型美观、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中国三冶成功研发的Q460E低合金高强度电阻焊钢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的大规模电网改造中将为企业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凭借在炉窑施工中的领先技术,中国三冶创造了一项项骄人业绩,在黑龙江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H×60-09F型6米炭化室1×35孔焦炉施工中,76天高效优质完成该焦炉冷态砌筑工程,创造了焦炉冷态砌筑史上的“三冶速度”,也充分验证“炉窑之母”这个美誉是名副其实的。“二五”时期实施“走出去”的开发战略,中国三冶先后承担了伊朗、巴西、印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炉窑施工,积累了经验与教训,锻炼了职工队伍,为今后开拓海外建筑市场奠定了基础。

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三五”期内,企业发展已步入创新密集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时代,能否在新一轮的科技更新中占领科技制高点,将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点是企业界所共识的。

也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我们经历过“阵痛”,甚至让我们“很受伤”,但从中我们更能理解众所周知的道理:“任何事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在转变中提升,在创新中完善,这才是留给我们最深的记忆。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过对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和完善,中国三冶集团一定会在“三五”期内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 (中国三冶   李建军)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