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李 潇 王令东

 

近年来,中国十九冶集团人力资源工作在中冶集团、四川省和攀枝花市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北上东进”和“西部市场核心”战略为引领,以“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为中心,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把提升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与创新管理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紧密结合,自加压力,高位求进,不仅为企业赢得了一系列殊荣,而且助推了企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工作迎来了百花盛开的繁荣春天。

为使人力资源工作能够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两级人事部门制定《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暂行办法》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完善建立了队伍准入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双向考评制度、季度例会制度和年终评优制度等,较好促进了人力资源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截至目前,两级公司103名人力资源工作者中,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52人,占50.48%;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99人,占总数的96.1%,其中,在读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72人;在苦练内功的同时,积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22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被充实到两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优化了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两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在加强队伍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经验的点滴积累和推广运用,通过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年终总结和简报交流的形式,总结了工作,找出了不足,推广了经验,提高了效率,并把日常工作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收效显著。近年来,共印发人力资源工作简报50期,5个管理、科技成果和30余篇工作论文获奖,10余篇论文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研究课题《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的决策与实施》被评选为攀枝花市第七届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冶集团第二届青年创新银奖和中冶集团第四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创新自主培训体系,助推企业经济发展—中国十九冶创新型自主培训体系实施方略与效能评价》获中冶集团第五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创新自主培训模式,为企业赢得大市场》获中国十九冶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开展职工技能鉴定,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获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被评为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论文《加强劳务用工管理,提升精细管理水平》获中国十九冶优秀政研论文一等奖、中冶集团政研会施工学组第九次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以班组建设为载体,着力搭建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宽广平台》获中冶集团政研会施工学组第十次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人才瓶颈问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浅谈中冶实久技能人才现状及对策》荣获中国十九冶优秀政研论文一、二等奖;《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国企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浅谈职工离职问题及对策》、《从内部跳槽做好员工流动管理》等分获中国十九冶研会三等奖和优秀奖;《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推动企业科学协调发展》、《企业应按员工的实际收入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论文被《冶金劳动》、《工程焊接》和《中冶人》、《攀枝花工运》刊登发表;《努力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等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人才评价经验材料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年鉴》、中国施工协会举办的2010年度“当前形势下施工企业战略应对与实务高层研讨会”以及四川省、中冶集团和攀枝花市等多次交流。

几年来,中国十九冶集团两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始终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坚定信念,精细管理,同心协力,攻坚破难,孜孜以求,锐意进取,并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倾力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制订《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评选管理办法》、《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和《首席技师评选管理办法》,《执业资格津贴管理办法》、《岗效工资管理办法》等,完善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以人才评选为方式的激励机制。

二是投入经费近2000万元,有针对性地举办造价师、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各类业务培训班579个,培训员工15625人次,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是先后组队参加了“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焊工竞赛”、“中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等一系列高水平竞赛,四夺团体第一,20人次获个人奖项,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通过比赛脱颖而出,成为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

四是积极承担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试点评价科研课题,建立了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与生产岗位实际要求相衔接、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相联系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五是挤冗留能,优胜劣汰。加大对员工的考核力度,对于技能低下、不思进取、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几年来共减冗员1000余人;与此同时,有计划的对人才队伍进行置换,招聘优秀大学生、技校生和优秀社会劳动者近千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有效改善了人才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六是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在册职工人数45.9%,各类执(职)业资格注册人员近400人,高技能人才数量占技术工人总数70%以上,有全国技术能手6名,全国冶金建设行业技术能手8名,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能专家5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四川省技术能手和中冶集团技术能手24名,有2名“高级蓝领”荣获国家级荣誉,其中1人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七是积极争取各项惠企政策,助推企业经济发展。四川省《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颁布实施之后,积极主动争取到了下调失业保险缴费率,享受因灾停产期间的预失业保险救助和培训经费补贴等政策帮助;金融风暴袭来时,根据《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政府有关文件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采取积极措施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在两级人力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十九冶集团享受了缓缴一年社会保险费、降低两年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缴费费率和两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政策帮扶;利用举办国家级竞赛的契机,争取到国家、省、市资金支持;根据《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企业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意见的通知》精神,移交近1100名老工伤人员和近120名供养直系亲属加入工伤保险统筹,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管理的创新,不仅强力推动了企业的跨越腾飞,而且为企业赢得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中央企业技能竞赛先进单位”、“中央企业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攀枝花市人才开发示范单位”等众多荣誉,骄人的成绩证明中国十九冶两级公司人力资源队伍不愧为“西部铁军”的先锋队,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