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中国二十冶集团依靠科技创新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1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新签合同额荣登中国中冶榜首,营业收入独占中国中冶鳌头,利润总额勇夺中国中冶16家施工企业冠军。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一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当前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已成为中国二十冶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体系创新促发展

2008年初,中国二十冶集团在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后,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依据国家的产业投资重点以及中冶集团的产业定位,确定了中国二十冶集团2008年到2010年三年发展目标,即加大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产业转型和升级,拓展建筑高端市场,转变中国二十冶集团发展模式,形成以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工程技术服务等为主业的适度相关多元产业结构。中国二十冶集团的科技创新体系也随之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在原公司技术部基础上,拓展了相关业务内容,成立了公司技术中心,组建了科技部和研发部以及10个专业研究室,构筑了中国二十冶集团技术中心、冶金轧钢工程机电安装技术开发基地、专业研究室各司其职、相互支撑的企业技术开发和管理体系,以产业转型为导向,以在建项目为依托,对在建项目和潜在市场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关键技术进行创新研发,重点包括“新能源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城市垃圾处理”、“钢管柱混凝土顶升和抛落施工”、“泥炭土软基处理施工”等方面。有效提高了中国二十冶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的适应性,先后被中冶集团确定为首批创新型企业,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并顺利通过了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正式纳入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体系,同时也成为上海市专利示范企业。在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强有力的支撑下,中国二十冶集团化危为机,指标连创新高,三年的奋斗目标全面超额完成,2011年再创佳绩,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44.1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2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21%。

二、管理创新谋转变

中国二十冶集团在深入推行“大营销”体制的基础上,对营销组织架构和营销模式又进行了调整:中国二十冶集团在取得建筑设计甲级资质后,成立了建筑设计院,将原“工业工程分公司”提升为“工程技术分公司”;将市场部海外事业部与原“外经分公司”整合,并将原“外经分公司”转型变更为“国际工程分公司”;继续组织对分公司、直管项目部、项目公司进行了拉网式的经营管理大检查;增加了项目整体利润、应收账款等作为经济责任承包书的主要考核指标,改变了过去只注重项目部利润,而忽略对各参建单位盈亏考核,促使项目部重视对整个项目成本管控,实现了项目部与各参战单位的双赢;继续加大对风险项目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以风险项目目标责任书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使风险项目的成本风险逐一得到了化解。

为了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中国二十冶集团激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出台了《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实施办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办法》,设立中国二十冶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和评审委员会,对在这两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给予重奖。企业还聘任内部技术和管理专家,给予一定数额的专家津贴。对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近年还坚持评选企业内部劳模和先进,给予突出贡献的同志荣立一、二等功,对新入厂的大学生开展“师生结对子”活动,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来公司讲学,在公司内部开展各专业技能培训,选派多批优秀青年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院校脱产培训。

同时制定《技术秘密管理办法》、《知识产权重大事项预警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进一步完善中国二十冶集团科技管理制度,强化了内控管理工作。下发《关于重申加强集团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关要求的紧急通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三、科技创新图跨越

中国二十冶集团科技创新一直坚持六大原则,即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切实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动企业向科技集约型转变,着力提升中国二十冶集团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坚持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健全科技投入与产出长效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资金保证;坚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注重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合理高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体系,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水平和档次;坚持科技为产业和市场服务的方向,围绕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际需要,选择好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关键性的重大技术研发课题,并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工作;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并重,以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和持续创新的精神,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抢占行业科技制高点,注重技术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善于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广泛的途径提升技术水平;坚持体现央企的社会责任,发挥转变增长方式的表率作用,把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融入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努力打造清洁、节约、环保的新型企业。

在“六大”原则的指导下,中国二十冶集团建立起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全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2%以上。同时通过对国家科技政策的研究,结合中国二十冶集团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累计获得资助金额达340万元。开展了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抵免税的工作,实现了免税额达240余万元。

进一步加强了对外科技交流和合作。中国二十冶集团与同济大学合作研发的《全断面基坑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目前已完成研制报告初稿;天津二十冶与天津大学共同研发完成的《工业建筑软土地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申报了天津市2011年度科技进步奖,通过借助社会资源,提升了中国二十冶集团的技术创新水平。2012年,中国二十冶集团将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与科技交流活动,利用多种资源和渠道,争取与更多的国内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多领域的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重点做好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合作,做好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模块化施工技术的合作,促进中国二十冶集团研发质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继续做好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工作,通过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增强中国二十冶集团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二十冶集团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以2011年为例,全年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1项,其中有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精心组织,全年获得各类科学技术奖18项,其中“西澳SINO铁矿超大型磨机模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等6项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高炉高密度超长斜孔定位开孔新技术”等5项获中施企协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奖,“高压供配电安装调试关键技术”等3项获上海市安装工程“科技创新奖”,“酸洗、连轧机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新技术”等3项获2011年度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超大型回转窑安装技术”获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这是中国二十冶集团首次获此殊荣,使企业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新申请专利达到206件,其中发明专利49件;获得新授权专利129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专利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在中冶集团专利数排名中连续位居前列。中国二十冶集团开发的“现场施工电缆管理系统软件V1.0”首次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新突破。 (中国二十冶 柏桂香)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