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贵
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在中冶集团工作会议上强调:2015年,是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要继续坚持“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不动摇,打造“四梁八柱”升级版,再造“美好中冶”新优势,争做全球最强最优最大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
新目标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十九冶集团的市场开发何去何从?怎样深化改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如何常葆铁军作风,争做中冶集团新战略的“脊梁”和“砥柱”?
市场攻坚,全员“急先锋”
一年之计在于春,快马加鞭不能等。刚刚过去的三月份,对作为市场营销特殊“一员”的中国十九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野来说,不是春风和煦、草长莺飞的时令,而是汗流浃背、未曾懈怠的繁忙季节。
3月4日,田野拜访攀枝花市米易县县委书记王飚,考察米易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日,田野与重庆市涪陵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洪义出席重庆大朗冶金50万吨铁合金项目签约仪式;24日,田野与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签订《雅安市名山区产业重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27日,田野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市长李玉刚就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深入交换意见。
寻求合作良机、达成合作意向、洽谈合作事宜,中国十九冶集团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市场、精兵强将奋力闯市场”的领导力量布局。
中冶集团2015年工作会议指出,“中冶这样完全竞争化的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是市场,首要的问题是市场”。毫无疑问,市场开发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新常态下,中国十九冶集团的市场开发路在何方?中国十九冶集团副总经理欧成华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四个“主动”:主动转变营销思路、主动创新商业模式、主动抢抓市场机遇、主动占领市场高地。
回顾2014年的市场轨迹,四个“主动”已有先兆。这一年,中国十九冶集团调整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模式,着力加强与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集中精力运作“高新综大”项目,先后签定泸州空港路、双鸭山中俄国际文化物流园经贸产业园、沈阳立创综合城、天府新区市政工程等高质量合同,并与陕国投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商业合作模式。这一年,中国十九冶集团以145亿元的签约再创历史新高,非钢市场比重达到88.17%,房建、市政、交通“三驾马车”带动企业成功转型。
“你见,或者不见,市场就在那里。”2015年,在四个“主动”思路引领下,中国十九冶集团市场营销从寻找市场向创造市场转变、从一般市场向目标市场转变、从弱势竞争向强势竞争转变、从分包合作向合作分包转变、从被动垫资向主动引资转变、从盲目投标向事前运作转变,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市场变革。
一是发挥区域分公司“桥头堡”作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二是运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融资模式、创新项目合作模式、提倡合作分包模式;三是创新国际市场开拓模式,努力实现国际化经营战略。
光靠车头带,火车跑不快。市场开拓攻坚战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全员参与,齐头并进。今年以来,中国十九冶集团以突出激励为导向,锻造营销工作链,各二级单位迅速适应新常态,树立市场如战场的意识,比如凉山分公司率先对地方政府的PPP项目进行动态跟踪;深圳分公司利用投资公司融资租赁方式获取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国际工程分公司逐步形成进军南美、开拓北非、稳定发展东南亚的海外市场开发大格局……
三级联动、三力合一,中国十九冶集团2015年一季度市场营销35.39亿元,同比增长12.44%,赢得首季开门红。
改革创新,打造“中军帐”
3月23日,2015年四川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的第一天,中国十九冶集团大邑工业园项目的小刘早早来到了报名点,他自信满满地说:“虽然我是学工民建的,但我对财会专业很感兴趣,而且公司也支持我们多拿证。据说有一位女推土机司机,还拿到了一级建造师证呢。”小刘口中的女司机,叫陈丽君,现在已是中国十九冶集团成温邛项目副经理,不久前,她还通过交通部组织的考试,成为了一名试验检测工程师。
在中国十九冶集团,从取得建筑五大员资格证书,到建筑行业中级职称,再到注册建造师、岩土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考试达人层出不穷,取证充电蔚然成风,这既体现了该公司对优秀人才求之若渴的重视,也是合理优化人才结构的必然结果。在2015年中冶集团工作会议上,国文清董事长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引进、培养和内部统筹平衡各类职(执)业资格人员,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这也正是中国十九冶集团2015年打好“八项改革”攻坚战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
在改革创新之年,中国十九冶集团将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做好薪酬制度改革、机构整合改革、车改、员工培训、引进紧缺专业人才、清理冗员、处置低效资产、加强财务总监集中管理等“八项改革”工作。在机构整合方面,中国十九冶集团根据顶层设计要求,凸显去冗就简,务实高效,完成了四家单位的机构整合,新公司机关岗位职数减少146人,降比最高达50%。经过改革,分子公司由25个单位整合为24个,总部机关部门由原17个精简为15个。在公务用车改革方面,中国十九冶集团以“成本降低”为总原则,从试点到全面推广,经过一年卓有成效的努力,15家二级单位以“保底溢价”的模式实现全部非生产用车均高出评估价拍卖,其中最低溢价14.6%,最高达到110%。
如果说改革为发展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那么创新则是注入强大动力,让企业换档加速。
2015年,中国十九冶集团着力创新驱动,适应转型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十项创新”工作。
战略创新。编制“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努力实现“一最双跨三变四高”新目标。
融投资模式创新。做好“与政府深度合作”和“利用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支撑”两篇大文章。
市场开拓模式创新。培育目标市场,鼓励招聘市场营销经理。
合作模式创新。实现从“无风险合作”变为“风险共担合作”,真正实现社会资源有效利用最大化。
管理流程创新。管理实行流程表单化、表格化和审批信息化,实行OA网签。
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完善与健全适应“新常态”的管理制度。
技术进步创新。加大转型技术储备,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房建、市政、公路桥梁和高端钢结构的技术研发和国内外成熟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推行劳务分包制度,探讨组建作业层实体,加强项目前期策划,加大过程监督和中期审计。
考核制度创新。实行年度考核主要指标半年考核,未完成指标的予以处罚。
安全管理工作创新。围绕“四化”(现场标准化、施工绿色化、制度国际化、管理数字化)升级的要求细化措施,全面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改革促管理提升,以创新谋科学发展。中国十九冶集团深化“八项改革”、“十项创新”,让“指挥中枢”高效运转,打造运筹帷幄的“中军帐”。
作风建设,磨砺“强后盾”
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乎企业生存发展。2015年,中国十九冶集团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制度保证和人才保证。
3月6日,中国十九冶集团正式启动“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活动。活动将持续到
7月31日,着力整治“庸、懒、散、浮、拖”问题,狠刹“不为之风”,立换“不为之将”,教育引导两级机关员工、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和从严从实的自觉性,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投入工作,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治庸提能、治懒正气、治散聚力、治浮定神、治拖增效”,活动开展短短一个月,从总部机关到二级单位,通过设立活动意见箱、张贴宣传画、建立打卡上下班制度、开展明查暗访等形式,曝光、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例和人员,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成都建设公司查摆出各类“庸懒散浮拖”问题588个,通报批评13人;物业公司对工作场所电脑集中清理,设立兼职网管员;攀枝花技师学院严格逗硬,开除1名违反纪律在课堂玩手机的教师,对包括院长在内的责任区出现问题的领导给予处罚。
在深入推进“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的同时,中国十九冶集团延续去年“我是铁军一员,我在岗位承诺”活动,开展“西部铁军——创优在岗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掀起“岗位创优”热潮,真正形成“一事未办完,寝食难安;一事未办好,夙夜忧叹;一事有闪失,如芒在背”的责任精神和敬业精神,用实际行动打造“西部铁军”党建品牌。
转作风、促发展,践承诺、创优绩。通过近两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岗位承诺”、“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等活动,中国十九冶集团狠抓作风建设,强化刚性约束,员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在“市场开拓一线,项目管理一线,经济运营一线”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一批批脱颖而出,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后备干部队伍梯队,进一步增强了铁军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和凝聚力。
众志成城争先锋,立行立改破难题,奋发有为筑基石,在建设“美好中冶”的征途上,“西部铁军”将士禀承“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三军用命”,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朝着争做中冶集团“脊梁”和“砥柱”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