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梦想。 中国一冶集团  李 瑜 摄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冶金等行业产能过剩,特别是传统的冶建施工份额急剧减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无疑是寒冷的“冬季”。如何在“严冬”里寻找企业发展的春天?成为摆在中国二冶新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中国二冶新班子带领全体员工勇克时艰,迎难而上,转方式,调结构,破解难题,寻找发展的新空间。经过奋力拼搏,企业经营指标企稳回升,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全面转型初见成效,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找准市场定位 企业战略落地生根

企业战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纲领性意义和重大影响,企业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在2015年中工作会议上,中国二冶确定今后一段时间自身“四梁八柱”体系重点发展的行业和板块。同时,确定了适合二冶自身发展特色的业务板块,在合理作战半径范围内拓展市场的指导思想。 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为中国二冶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更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四梁八柱”战略新定位,中国二冶调整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理顺管理关系。总部机关新成立了“一部一中心”即投资融资管理部和采购管理中心,撤销物资管理部等3个部室。职能部门由18个减到15个。同时,从战略布局层面,对二级公司按专业板块重新定位,以明确转型方向,突出主攻重点。整合四家钢结构及专业板块公司。调整项目管理模式,除特大型项目由公司一级管理外,取消公司直属项目部建制,其他项目均由二级公司组建项目部进行统一管理。撤销二级公司内设分公司。从公司、总部职能部门、二级公司到项目部实行“四位一体”、包保连责的责任考核体系。

创新营销模式 突破发展瓶颈

市场营销是企业发展的“龙头”和基础。 中国二冶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探索转变营销模式,积极拓展非钢工程建设市场。2015年,中国二冶共承揽签订17个省、市、自治区101.3亿元的工程合同,其中承揽亿元以上大型项目19项合计为72.2亿元,非钢项目占90%以上。同时,加强大市场、大项目、大客户的营销环境建设,与自治区政府有关厅局、乌海市政府、甘肃临夏州政府、成都市金牛区政府、本溪市政府,以及包头土右旗政府、东河区政府、新都市区建设指挥部等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了框架协议,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棚改保障房的大项目将陆续落地。全面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多地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创新营销模式上,中国二冶充分认识到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而且能够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其长期经济效益明显。凭借在包头新都市区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包头市被列入国家综合管廊首次入围的10家试点城市之一为契机,中国二冶全力加紧推进综合管廊市场进程,努力在综合管廊新专业板块发展上占据领先位置,2015年,以PPP模式成功进入包头北梁腾空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抢占了城市综合管廊的市场先机。同时,正在紧密跟踪一些大的综合管廊项目,培育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此外,中国二冶与中冶华天、江苏杨中国际影视城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蒙古市场密切跟踪多个项目。

推进内部改革 破除发展障碍

中国二冶新班子讲效率、解难题、抓落实,制定了一系列新措施和新举措,紧密围绕市场开发,在制度建设、公务用车改革、“两金”清理、项目管控,清岗分流和干部队伍的管理等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中国二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在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立和修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资设备采购招标管理、分包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基本管理制度。仅用半年时间,对原有的264个管理制度进行整合修订,现已形成了37个业务模块、3个层级的54个管理制度。目前这些新的管理制度体系已全面实施。

同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改革,除保留必要的公务用车外,取消了所有处级领导的公务用车,全部实行公务用车补贴(车补)。车改后,除两级公司保留部分车辆用于对外接待、市场营销、生产经营、专业性检查等公务活动外,其他车辆主要用于对外抵账处理,共溢价抵顶外欠账5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公司财务压力,同时盘活了公司固定资产。

清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二冶不在岗人数占到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需支付3500万元的基本养老和其他险金及生活费。针对这一“老大难”问题,中国二冶新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在3年内基本解决不在岗人员负担的清岗目标。2015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上下全力推进,研究熟悉政策,摸清人员情况,制定详细方案,召开推进会,宣传引导,落实责任,规范操作,分步实施。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全年共完成清岗641人,年降低费用支出约830万元,清岗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和突破性进展。

注重项目管控 内部治理力度空前

中国二冶着力提升项目管控能力,明确工程项目是成本管理中心,必须体现“一低三高”,即“低成本、高效益、高品质、高服务”原则。严格执行目标责任考核兑现,提升项目管控能力。包头北梁棚改项目、呼市东客站广场及路桥工程、通鲁高速、希百公路等各重点在建项目均实现合同履约目标。北梁棚改北一区工程顺利交付业主,成为北梁参建各企业中首家“交钥匙”的建设单位;通鲁高速工程以快速推进和优良质量,受到中冶集团的多次表扬和肯定;校园南路住宅项目一期和二期工程以其履约较好,赢得业主满意,并顺利承揽到三期工程,实现了项目的滚动发展。

加大企业内部治理规范运作,责任追究力度空前,使中国二冶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从而汇聚了企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注重对亏损项目治理和专项检查力度,对以往发生亏损的项目由审计部、监察部等部门联合进行调查,查清亏损原因,分清亏损责任。对二级公司近两年的分包结算、物资采购、设备采购和租赁业务等结算、付款执行公司制度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对亏损项目涉及的处级以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给予党纪政纪处理和经济处罚。加大对困难企业的治理力度,2015年上半年亏损的7家二级公司,年底3家已成功扭亏。对非经营性区域分公司进行全面清理。为防范经营风险,果断撤销了15家非经营性区域分公司。

干部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二冶重新制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加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力度。第一批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入库顺利完成,100多名被推荐人员,最终38人进入中层后备干部库。目前已有3人被选拔到中层副职或正职领导岗位。同时,及时调整了工作不力的部分二级公司主要领导以及部分直管项目部经理。

此外,中国二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住宅产业化取得初步成效,住宅隔墙板生产线顺利投产,已推广使用1万平方米。与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展钢结构建筑(住宅)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先后分别与中冶建研院、上海交大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联合进行热能回收利用技术研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2016年职代会上,中国二冶又吹响了打造二冶“四梁八柱”特色版,争做国家基本建设主力军,用创新和实干拓展生存发展新空间实现转型提质新突破的号角。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二冶将在中冶集团的坚强领导下,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决心,以卧薪尝胆的毅力韧性,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为建设“美好中冶”贡献力量。我们有理由坚信,有着60年辉煌历史的中国二冶定将在祖国正北方这片热土上迅速崛起。 (作者单位:中国二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