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钢铁行业在走出低谷的基础上,实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面对钢铁冶金发展的新形势,集团国文清董事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中冶集团要再次聚焦冶金核心主业做精做优做强,实现冶金核心主业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打造世界第一的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

中冶宝钢技术公司作为中冶集团旗下以冶金运营服务为主业的重要子企业,我们坚持战略引领、深化改革,外拓市场、内强管理,不断提升冶金运营服务能力和产业规模,努力向着冶金运营服务“主力军”新征程奋勇迈进。

一、坚持战略统揽全局

“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这是2015年11月国文清董事长对于中冶宝钢技术公司的精准发展定位。新时期下,公司定位于打造“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冶金运营服务商,坚持回归主业,专注于主业发展,集中资源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行,在合理的“作战半径”内,推进相关多元产业发展,心无旁骛地打造“设备检修和生产协力核心主业+技改工程、装备制造及新型材料、钢渣综合利用”“1+3”四位一体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冶金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

通过两年多来的运营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适合公司实际发展的道路。公司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持续增长,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化解,“两金”风险有效管控,强身健体成效显著,构建了稳健发展的良性格局。

二、创新市场运营模式

公司坚持在市场中求生存、在市场中求发展,紧扣冶金运营服务这一主线,通过干好现场来赢得市场,通过提升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冶金运营服务能力来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一是做大核心主业规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武久指出,设计施工企业决定了钢厂建设的高效、快速、平稳投产,而冶金运营服务企业则决定了钢厂的达产、稳产、高产。作为冶金运营服务企业,公司具备为钢厂提供从原料、炼铁、炼钢到热轧、冷轧、成品库等全产业链、全流程、全天候的生产运营服务能力,具有为钢厂提供从码头、道路运输到行车管用养修一体化“海陆空”的立体运营服务能力。

公司业务遍及宝武集团、首钢、太钢、中信泰富特钢、台塑越南河静钢等国内外众多大型钢铁企业;构建了上海、全国、海外“三位立体”的市场格局;打造了上海宝钢以外的“五大区域市场”:以宝钢湛江钢铁为核心,辐射韶关钢铁、阳春钢铁、五矿铜业、广西金川有色等周边市场;以宝钢梅山钢铁为核心,辐射马钢、南钢等周边市场;以山东钢铁为核心,辐射日照钢铁、青岛特钢等区域市场;以邯郸钢铁为核心,辐射太钢、首钢等区域市场;以越南河静钢为核心,辐射印尼等东南亚海外市场。

二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以设备检修为核心,以全国各地20多个项目部为支点,推动“1+3”产业的协同发展,努力实现有设备检修的地方就要有生产协力,有设备检修的地方就要有技改工程,有设备检修的地方就要有装备制造及新型材料,有设备检修的地方争取有钢渣综合利用,为钢铁企业提供一揽子运营服务。

其中,技改工程是与公司核心主业关联度最大的产业,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通过长期从事冶金运营服务业务,公司已经积累了经济、技术、管理、人才、资产、品牌、文化等综合优势。两年多来,公司以钢铁企业大力推进环保化、技术升级改造为契机,以检修协力为依托,以在线技改为支撑,以提升项目管控能力为保障,全力做大技改工程产业规模,努力将技改工程打造成为公司规模和效益新的增长点。2017年,公司技改工程签约额达到3.58亿元,为历年之最。

以“中冶重机”为品牌的冶金大物流、钢渣处理等系统集成装备技术实力国内领先,替代进口实现特种装备国产化优势突出,具备了从180吨到380吨铁水运输车、从35吨到110吨全系列抱罐车“大满贯”的整车研制实力,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大满贯”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85%。2017年,由公司自行研发、自行设计、自行生产的9台PBC-380吨铁水运输车成功交付山东钢铁投入使用,这9台铁水运输车堪称冶金无轨运输大物流领域中的“巨无霸”,整备质量超过500吨,载重380吨,主要进行铁水由高炉至转炉之间的转驳运输,满足“一罐到底”的冶炼工艺,创造了“国内之最”、“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等多项纪录。

三是推进商业模式变革。打破限制主业做大的“天花板”,走功能性总承包的道路,加速将单一的、被动性的、指令性的服务模式,调整为资材备件一体化、管用养修一体化、区域化总承包、BOO投资运营等经营模式。通过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主动引导用户变革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助力钢铁企业提升工艺链竞争优势,形成与业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持续推动公司由要素投入粗犷的增长方式,向管理、技术、资本投入的高质量增长方式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管理+技术+装备投入”转变。

三、变革经营管理模式

公司坚持以服务核心主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力打造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构建风险管控为先导的稳健经营模式。

一是打造精干高效的运营机构。坚持推行扁平化、集中化管控模式,全面推行“地毯式”的“一体化”管理,确保管理“横向到边”;深入推进“穿透式”的系统管理,实现管理“纵向到底”;全力打造“机构精简、人员精干、业务精通、工作精准”的“四精”总部机关。2016年,总部机关管理人员在2015年基础上减员33%。2017年,再次压缩了11%。

二是筑牢风险管控“三道防线”。始终将风险管控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始终保持“两金”压控高压态势,将“两金”作为一条“红线”,将清欠责任与考核兑现挂钩、与干部聘任挂钩。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较预算指标增长了13%,“两金”规模较预算下降了5%;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由2017年年初近5000万元,下降到目前不到900万元。

三是推行正向激励的业绩考核。突出公开、公平、公正,突出业绩导向核心关键,突出风险受控,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将考核指标与各单位年度目标挂钩、与薪酬兑现挂钩,持续提升管理绩效。

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公司以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优化提升员工队伍结构,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着力打造一支作风正派、品德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学习型管理团队。以管理人员能力提升为重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外请老师讲课、内部管理人员讲课”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是着力打造一支结构优良、科研能力强、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实干型专家团队。完善专家团队的薪酬激励制度,进一步发挥好专家团队的作用,让公司的专家团队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成为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核心力量,成为师徒带教和解决现场实际难题的核心力量。

三是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技艺精湛、一岗多能的复合型员工团队。全面深入推进员工培养“千人计划”,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提升,让初级工变成中级工,让中级工变成高级工,让高级工努力成为技师、高级技师,不断改善提升员工的技能结构,以此凝聚成为支撑冶金运营服务主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五、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公司紧跟中冶集团“长期坚持走高技术建设之路”的发展战略,通过源源不断的创新,全力提升无可替代、难以模仿的核心技术实力。

一是聚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原始性技术创新。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521项,其中发明专利128项;主编及参编行业、地方、国家级标准1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工法28项。

2016年,公司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贯穿各生产单元的岗位规程、作业规程和设备维修标准,建立了专业齐全的冶金运营服务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汇编了400余万字的设备成套维修技术汇编21册,相关技术汇编10册,填补了冶金运营服务行业的技术空白,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话语权。

二是推进平台建设,科技激发活力。围绕“1+3”产业发展定位,以公司级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设立了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协力生产、焊接及非标钢结构、建筑施工、信息化新技术等8个工程技术中心、21个专家团队,为重大专项项目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成长序列,打通技术人员岗位成长通道,构建技术人员薪酬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技术人员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全力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提升冶金运营服务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和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方向,推广应用大数据管理,构建了“互联网+冶金运营服务”信息系统、“互联网+冶金特种机械”信息实时交互管理平台,大力推进“智慧检修”,推动BIM技术在冶金运营服务的实践应用,推进信息系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远程诊断、远程控制、远程管理、远程培训”,推动冶金运营服务向专业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新时代下,中冶宝钢技术公司将积极践行“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全力推进冶金运营服务核心主业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为中冶集团打造世界第一的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做出积极贡献! (中冶宝钢技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