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施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采用BIM技术为唐山金融中心项目建立信息模型,对空间几何信息、功能信息、施工管理信息以及设备等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集成与一体化管理,使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唐山市金融中心项目一期工程是一座综合双子楼,二期五座独立金融综合楼,共同环绕中央大型下沉广场组成一个整体,是一个以综合金融商业活动为主,集会议、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金融活动中心。

金融中心项目施工难点很多,尤为突出的有三点。一是采用整体地下室,基础埋深达15米,因此土方施工时需进行支护;二是建筑外墙采用石材幕墙与玻璃幕墙结合,建筑垂直高度较高,工程量特别大,且存在多处异型结构;三是作为一个大型综合体建筑群,不仅要满足各类金融活动的需求,还包括了一系列社会活动,所以工程所涉及到的综合管线十分复杂繁多,既要满足各种功能的使用要求,还要合理优化管线排布。

施工过程中,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广泛应用BIM技术,利用软件提前制定规范的参数化模型,进行场地部署和文明施工布置,对各阶段施工场地进行三维漫游模拟,直观地验证场地布置的合理性,做到施工场地布置最优化。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创新利用BIM模型的参数化特点,将图纸提供的基础信息通过特定的族自动计算,直接获得土方开挖的具体尺寸、标高及三维模型,实现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在平板式筏板复合基础工程中反复适用,对于变标高、不同坡脚、基坑相连相互嵌套的情况同样适用。用于土方计算的参数化模型,使用时只要在对应的参照面中进行放置,虽然模型看似简单,但是能够通过图纸基础参数自动计算土方尺寸 ,得到的三维模型,还在开挖过程中将模型与实际基坑进行对比,指导土方施工,保证了金融中心项目深基坑开挖的准确性。

利用BIM技术对传统的现场技术交底模式进行了改进,达到技术交底三维可视化。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利用BIM三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对金融中心工程三维模型的分析讨论,确定了屋面脚手架与幕墙钢结构为整体的吊篮安装系统,完美地解决了双子塔楼屋顶20多米的出屋面幕墙在不影响屋面其他专业作业的情况下完成安装的难题。

金融中心项目管线综合排布复杂繁多,需要对原设计图纸进行大量的优化排布处理,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利用BIM技术,在建立好管道综合模型后,通过BIM云平台与其他专业进行协同整合,将管道综合模型结合结构建筑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分析,并直接生成相应报告。依据这些报告,在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将施工人员作业空间、管道之间的预留空间给予考虑,便于电缆敷设、保温层施工及交工后的检修操作,突破了以往二维图纸施工的局限性,让管道综合专业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孤立走向协同。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通过企业级BIM私有平台,改善了项目部各部门的传统沟通方式,使各部门的沟通更加高效、便捷。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从中央模型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将自己处理后的信息同步到模型中供其他专业查阅使用,实现通过BIM中央模型来进行项目的协同管理。

推广使用BIM技术,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新技术、新软件的使用层面上,而是站在了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整个建筑业转型的战略层面上。随着BIM技术的发展,这项由建筑模型发起的建筑业革命逐渐由简单的信息模型向着建筑信息管理方向过渡,这种由仿真技术发起的建筑业革命正在逐步铺开,逐渐成为建筑业必须掌握的技能。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刘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