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科威特项目别墅群。



科威特项目中外管理人员合影。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精明能干的吴杰和他的一群中国一冶同事,带领“多国联军”式的工人队伍,在科威特波斯湾岸边的热带沙漠中建设起来一座美丽的新城:晨曦微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中矗立着一座清真寺,鳞次栉比的别墅环围四周,充满中东异域风情。

新城位于科威特城郊15公里外,一个名叫加伯•阿尔•阿迈德的小区,由中国一冶建设而成。吴杰作为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整整五年,每天脚踩黄沙,穿行其中,为建设这座沙漠里的新城殚思竭虑。

这是一座全新建设的城市,功能齐全。城中包括11个片区的1475栋别墅,14栋居民楼,其中配套了7栋清真寺、4栋商店群、1栋商业中心、各类学校,各种配套样样俱全,全部由来自湖北的中国一冶人中标承建。

科威特属热带沙漠型气候,夏天平均气温45度,高温可达52度。一年至少有6个月都是夏天。在沙漠里造房子,第一道要克服的难关就是炎热和沙尘暴。即使拉车门的时候,都要带上手套避免手被烫伤。每周两次的沙尘暴,经常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就黄沙漫天,扑打正在工作的工人们脸上。

45岁的吴杰,说起沙尘暴的时候,显得轻描淡写。这位湖北汉子从31岁起就派驻到中国一冶在海外的项目上,从普通技术员干起,一直做到总工,真可谓点子多、见识广。

为了克服高温,他采取分时干活法,即每天早上四点半上工地干活,中午11点至下午4点禁止工人在露天施工作业,确保工人不在酷热下中暑。

为了解决搅拌好的混凝土易干难题,吴杰和他的管理团队发明了一种干式混凝土技术并获得了技术专利。

为了解决工人们在沙漠里的枯燥生活,他协同项目部把后勤都安排妥当,安排工人们住两人一间的别墅,不让工人们为吃住分心。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一冶就第一次走出了国门,也是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1995年获得对外承包经营权,2016年中国一冶获得国家商务部认可的《中国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企业资质》。中国一冶人先后在津巴布韦、南非、尼日利亚、利比亚、法国、德国、科威特、也门、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20余个国家承建了数百项冶金、工业、民用建筑、道路桥梁、能源、市政基础设施、机电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工程。所以在项目施工中,吴杰深刻认识到施工人手的关键性。虽然中国工人的技术水平较高,但是在国外干活成本较昂贵。于是,根据几十年来在海外施工的经验,中国一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了朝鲜、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希腊等国家的劳务人员,组成了一支“多国部队”。在科威特项目现场劳动力最多时有将近3000人,其中中国工人只有600多人,其余都是外国工人。这么多不同国家的工人,在文化风俗、民族信仰等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管理方式上自然需要区别对待。

“其实,外国工人还是比较好管理的,你只要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就够了。”吴杰对此管理之道显然游刃有余。每逢斋月时,根据伊斯兰习俗,来自巴基斯坦的工人白天就不吃饭。吴杰就把他们的工作时间尽量安排在夜晚,白天安排其他人就餐时,也尽量避开巴基斯坦人,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朝鲜工人组织纪律性较强,一定要把后勤生活保障到位,把工资明细发放清楚,最要紧的是监督工头按时发钱;部分印度工人技能差,就打散编入中国班组,让中国工人带着他们施工。他们在这里平均月工资人民币2000元左右,是其国内同样工作收入的4倍,所以很珍惜这里的工作。

外国工人虽然工资不高,战斗力也远远比不上中国工人,遇到需要赶工期抢进度的时候,顶在前面的自然还是咱们中国工人,其中更有许多的湖北佬。

科威特建筑行业均采用的是欧美标准,设计起点高,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土方回填,需严格按15公分一层,分层夯实,每层都要报验,缺少一个环节,监理就会拒绝签字,自然也就拿不到进度款。

阿拉伯人签订合同条款是十分苛刻的,比如工期罚款最高为合同额的10%。他们习惯采用书面方式沟通,对合同、技术标准执行极为严格,没有半点商量余地,且不讲客观条件。

中国一冶项目部的施工人员精神高度紧张,经常错过吃饭午休时间。经过努力,施工人员在5个月时间内完成了样板房施工并通过验收,这令业主和总承包方刮目相看,也赢得了科威特人的尊重。吴杰说,当地业主单位对其它施工单位都很冷淡,唯独见到中国一冶的项目人员时,非常热情。中国人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三十年多年来,从传统劳务输出,到如今开展技术管理合作;从单一工程施工,到如今独立运作大型系统性EPC国际产能、投融资合作,中国一冶以全球化视野,整合内外产业联盟,搭建了高效的业务拓展运营平台,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化理念的高端人才,成为了以冶建为基础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运营商和世界城市的缔造者。

2015年,中国一冶承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第一个实施项目——巴基斯坦旁遮普省300兆瓦EPC光伏电站项目,仅用93天完成了50兆瓦光伏发电的建设任务,10个月全部完成300兆瓦并网发电,被《人民日报》誉为创造了光伏建设领域的“中国速度”,刷新了光伏电站建设的世界纪录。2016年中国一冶完成巴基斯坦300兆瓦光伏电站建设,电站年发电量将达到约4.8亿度电,解决了巴基斯坦近旁遮普省近20万个中等耗电用户的家庭日常用电。

中国一冶响应国家政策、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产品升级和产能合作。2004年中国一冶在印度注册公司,拉开了12年冶金产能合作和技术服务的大幕。先后在印度建设了ISPAT烧结项目、JSW焦炉工程、ESSAR2200立方米高炉安装项目、印度国家钢厂IISCO项目、印度电钢220万吨钢厂项目等11项冶金领域项目, 国际贸易FOB累计合同金额突破20亿元。其中印度ESSAR高炉工程荣获中国优质工程(境外工程)银质奖。

吴杰,中国一冶这样一批的海外建设开拓者,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将走的更深、更远。 (作者单位:中国一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