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盛夏,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一位身着“中冶蓝”的工人正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冶金行业专家们的各种提问,他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将各项关键技术难点、创新点娓娓道来。他,就是享有“天车安装专家”美誉的中国一冶集团工人周汉生。

经过这次答辩,集全国技术能手、湖北省劳模等荣誉于一身的周汉生,又在自己的荣誉簿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他完成的《大型桥式起重机安装技术及应用<俗称“梁吊法”>》一文,获得钢协评比的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该奖项自创办以来,首次由一线工人获得此荣誉。

独辟蹊径 孕育独门绝技

1997年,中国一冶集团承建武钢三炼钢工程,此时的厂房已经顺利封顶,但车间里几台“迟到”的450吨桥式起重设备组件却让周汉生发愁———厂房已封顶,大型吊车在封闭的车间内无法施展,这些设备组件又该如何安装到指定位置呢?

当年,传统的吊装方法有“拆顶法”和“液压顶升法”。若选择“拆顶法”,仅塔吊安装费用就需约200万元,还要破除现有厂房顶棚,安装完成后再还原,耗时至少20天。屋顶拆除后,不仅会对正常施工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遇到下雨,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若选择“液压顶升法”,则需要把设备一点点“挪”到预定位置,需要费用约500万元,耗时至少3个月。

两个方法都不好使,怎么办?当工友们下班回家后,有着一股不服输劲儿的周汉生却打量起这堆尚未开箱的设备。人,转了一圈又一圈;烟,抽了一根接一根。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蹦了出来———能不能在厂房合适的位置增加承重梁,当作起吊点,运用传统的起重设备卷扬机作为起重动力呢?

那利用滑轮组配合,来放大卷扬机的起重能力不就行了?”说起来简单,但在这样狭窄的空间、复杂的作业环境下,完成这类重型设备吊装,好比在钢丝绳上跳芭蕾。周汉生和技术人员一起仔细计算滑轮组和卷扬机配合使用的起重量,方案一次次被推翻,周汉生就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次次修正、完善。在不断地改进中,他和团队一起解决了起吊点承重、滑轮组高度、双卷扬机同步操作等技术难点,改装了起重作业中常用的吊具、钢丝绳,经过近2周的攻关,“梁吊法”初显雏形,吊装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而在实际检验中,他和团队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一台450吨桥式起重机安装任务,试车效果非常好,安装费用仅需50万元。

大显神威 创造过亿价值

“梁吊法”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在封闭、狭小空间内的吊装难题,同时能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周汉生和团队,也由此收获了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钢厂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经武钢、涟钢等多项工程的应用与改进,其实用性强、施工效率高的特点愈发凸显。

随着“梁吊法”的推广应用,周汉生从一名普通的起重工,成长为湖北省劳模、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周汉生身上的那股“匠人”本色却始终如一,哪里有技术难点就奔赴哪里,哪里工程告急就冲向哪里。

2016年西宁钢转炉大修,现场遭遇大型设备吊装难题,周汉生经过长途跋涉赶赴项目部。舟车劳顿、水土不服加之高原反应,周汉生一到西宁就高烧不退,但56岁的他硬是咬着牙和年轻人一起爬上爬下,又和年轻人一起24小时轮班倒班。项目经理说:“检修项目,往往逃不开急、难、险、重4个字,工作量大,环境恶劣,吊装技术难度大,但有周汉生在场,我们心里踏实了许多。”在周汉生的指导参与下,项目部顺利完成大修任务,“梁吊法”再次在施工中大显神威。

目前,“梁吊法”已在钢包回转台、转炉、轧机机架、汽化烟道等重要设备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转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周汉生说:“梁吊法是为安装大型桥式起重机研发的,该项技术的最大亮点,就是利用卷扬机和滑轮组,在有限的空间内模拟出大型吊车的功能。因此,只要是工业厂房里需要拆卸和吊装设备,梁吊法都能发挥作用。”

不忘初心 恪守匠人本色

为了这次冶金科学技术奖申报,周汉生学起了电脑。面对吊装现场的庞然大物,周汉生从来都是指挥若定,可一坐到电脑前,他就有点“找不着北”“使惯了粗犷的倒链、吊具,还真拿捏不好这小小的鼠标。”周汉生这也不敢动、那也不敢摸,生怕弄错了什么,又把刚编辑的文件搞丢了。“年纪大了,学新知识没有年轻人快,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周汉生说。

为了能够在答辩时熟练操作PPT,他在单位向年轻的技术员请教,下班回家后就对着电脑,检查文字表达是否准确,图片效果是不是最好,终于顺利完成了PPT的制作,并在答辩会上完美地演绎了自己的吊装绝技。

用30年时间,周汉生书写了一段由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的不凡历程,他对技术创新的孜孜追求,以身体力行诠释对工匠精神的不懈探索。他常说,“我只是尽了一个普通工人应该尽的职责,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想办法把工作完成好,这是工人的本分。”也正如周汉生所言,他一辈子恪守工人的本分,不管是被评为湖北省技能大师、还是全国技术能手,亦或是这次突破历史,获得冶金科技奖一线工人组设立以来的首个一等奖,他都保持着一份“匠人”的朴素与敬业。

如今,周汉生致力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传道、授业、解惑,他将自己独特的吊装技术在推广应用中不断更新,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推动行业的技术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一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