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科学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智能产品正在逐步替代人工操作。富庶的长三角,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及科技力量,在长江岸边就有一支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工人,他们身着“中冶蓝”,秉承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想及匠心制造精神,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以中冶宝钢的力量助推长三角工业革命及科技创新。

成立工作室带动科技创新

为发挥技师传帮带教作用,中冶宝钢在苏皖地区的梅钢和马钢,分别授牌成立“高广志创新工作室”与“范自强创新工作室”。高广志创新工作室负责梅钢区域及南钢区域的施工难题攻坚、技术创新、工艺革新等工作;范自强创新工作室负责马钢区域的同类工作。

两个创新工作室成立4年来,以专业技术人员带动作业长、作业长带动班组长、班组长带动组员的模式层层推进科技创新与发明创造,挖掘、引导、培养一线能工巧匠及创新力量。范自强创新工作室结合马钢管理模式,除了吸收劳务工,还吸收协作队伍人员加入工作室,为协作队伍培养创新人才,工作室成员由当初的5人扩充到目前15人;高广志创新工作室成员从2016年的6人扩充到目前19人。两个工作室不断革新工艺、创新技术,以科学技术推动产业革命,推进人工智能在现场应用。2018年,高广志创新工作室成功晋级,获得上海市总工会授权,成为中冶宝钢上海市创新工作室;2019年,高广志创新工作室摘得首届长三角地区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工人先锋号”荣誉。

十余项科技成果授权专利

两个创新工作室结合所服务的不同生产线及设备的环境场所,深入实地考察、研究,革新工艺,改进设备提升性能,针对设备检修更换研制专用智能工装或半智能工装,在检修阵地里“滤沙淘金”,创造出十余项专利成果、近百项“五小”发明成果,在现场广泛应用,让中冶宝钢科技创新能力及技能品牌名扬苏皖钢厂。

范自强创新工作室围绕马钢冷轧硅钢产线设备检修维护及生产难题进行攻关,研发多项科技成果解决难题,其中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如针对连退炉几百个碳套辊拆装易划伤表面、耗时长等特点,研发制作一台移动式炉辊更换专用工装,遥控操作,代替人工装配炉辊。针对轧机主传动轴更换效率低、无法精准定位等问题,设计研发制作一台轧机主传动轴更换智能工装,利用液压升降原理及遥控操作,代替人工对传动轴进行更换,并实现传动轴自动对中联轴器。同上述原理,工作室创新轧机传动辊更换工艺,研发制作一台轧机传动辊更换智能工装,同样获得成功。还研发轧机辊销轴脱拔专用装置、碳套辊轴承在线拆卸专用工装等科技成果,均获得专利授权。

高广志创新工作室针对连铸中间包烘烤预热及浇铸系统存在的问题反复研究实践,研发一款新型双文氏管水口预热装置,成功改善水口烘烤预热工艺及设备,使水口预热达到规定要求。针对大流量液压管道冲洗难题,研发一套大流量管道冲洗机,取代人工及小流量冲洗机,冲洗流量达到每分钟9000升,不仅满足内部冲洗需求,同时还实现了对外租赁价值。

高广志工作室还研发一套具有导向结构的板坯夹钳装置,成功解决板坯夹钳下降过程启闭器无法精准对位难题;研发一套磁力运输机卷扬钢丝绳托槽保护装置,一举解决运输机生产过程中卷扬钢丝绳窜出、造成卷筒钢丝绳乱槽、轴承座损坏、钢丝绳断裂、定滑轮翻边等多项问题;根据皮带机检修需求,研发皮带机检修组合工装4台套;同时还创新一种电磁阀检测仪、一种流体泵叶轮清堵装置等成果,并有9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匠心加创新等于高效生产

“让业主满意、业主无小事、业主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这是中冶宝钢的服务理念。两个工作室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加创新精神,提出科学的合理化建议,改造设备提升性能,助力钢厂高产增效。

高广志工作室对梅钢码头堆取料机液压站安装位置及构造提出合理化建议,实施多台堆取料机液压站系统设备安装及管路整体改造,解决原液压站系统漏油问题,全面实现液压系统智慧化运行;提出煤场加煤车系统改造建议,彻底解决原系列故障频发问题;改造混匀料场冲洗装置,解决冲洗及环保难题;对铁水脱硫系统工艺提出改造建议,实施后实现脱硫剂量减少、脱硫时烟尘降低、脱硫质量提高、环保检测达标等综合目标。

范自强工作室对轧机碳套辊表面易划伤现状,设计制作铝制材料辊碳套保护套,成功解决划伤问题。改造连退活套扭力弹簧卷筒,解决钢丝绳频繁磨损问题;改造重卷线液压站油箱散热器,降低油温过高造成重卷机组停机频率;改造连退线PH炉水冷辊回水装置,避免水冷辊烧损问题;改造酸洗水套回水装置,彻底解决频繁气堵问题;改造行车继电器,解决因继电器烧损导致滑线拉坏等问题。

截至目前,两个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加“五小”发明累计近百项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均获得良好的效果,完整地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中冶宝钢 陈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