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6日,中国十九冶集团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分公司注册成立。由此,中国十九冶集团踩准国家综合管廊建设高速发展的节奏,大力拓展城市综合管廊市场,先后承建了沈阳铁西新城综合管廊、四川天府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以及兰州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为争做中冶集团“新兴产业领跑者”战略定位主力军,中国十九冶集团以“争当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先行者,力推企业转型发展”为引领目标,在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产学研”模式,以学促产、以研助产,开启管廊建设的“智慧能量”,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实力。

以学促产——激活细胞能量

专业化的管理、科研团队,是企业实现高端、高效发展的细胞。为此,中国十九冶集团由外而内,与高校、设计院等机构合作,构建专业板块体系,激活细胞能量。

近年来,中国十九冶集团在美丽乡村、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新兴产业建设上,积极与各大高校、科研院、设计院合作,共同研究,形成战略伙伴。2010年,中国十九冶集团与攀枝花学院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与西华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16年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为西南交通大学校外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强化与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做好技术研发与推进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强大的科研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企业内部,强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十九冶集团管廊建设板块的专业化提升。

成立城建(管廊)分公司,申报四川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中心,成立管廊、海绵城市技术研究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专业工作组,建立中国十九冶集团“五个人才基地”之一的城建(管廊)市政房建人才基地……各大专业机构的逐渐完善和运行,以及让“强能力、聚人才、促提升”的成效逐渐显现。目前,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创效益的复合型人才在各大管廊项目、机构发挥技术骨干力量,如在天府新区城市综合管廊项目中,由一名博士和硕士组成的科研小组,针对项目中的新技术、新工法等,带领项目管理人员展开科技攻关,在成本、工期控制,施工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外部能量的注入和内部专业环境的优化,让企业细胞“活”起来,无疑为中国十九冶集团管廊专业管理、技术团队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研助产——强健核心能量

科技创新,是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先锋,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运用必不可少。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十九冶集团在各大城市综合管廊项目中,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首位,增强管廊建设的核心能量。

攻克地质难关——作为地下施工工程,管廊项目面临的第一大考验就是施工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这也是中国十九冶集团在工程技术攻关中的一个全新课题。在天府新区杭州路西段等3个项目综合管廊项目中,地下淤泥、岩石、回填土、给水干渠等覆盖重叠,给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此,项目部科研团队展开了不同地质条件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综合管廊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确保基坑支护安全和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的问题;解决了综合管廊在纵坡较大情况下施工技术问题,有效减少了劳动时间,节约工期。

兰州新区的黄土状粉土具有严重的自重湿陷性,遇水后塌落度大,工程建设适宜性差,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要求高。项目部采用素土挤密桩、管廊底板3:7灰土褥垫层换填、环刀法压实度检测等地基处理方法,攻克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难题,确保了兰州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处理达到承载力检测要求规范。

助力降本增效——成本、工期管控,是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天府新区综合管廊项目部以“明挖现浇管廊施工成本控制技术研究”为突破点,通过组织流水作业,加强对结构用主材的组织、使用和控制损耗(浪费),以及增加周转耗材的使用次数、缩短周转材料和机械的租赁时间等方法降低成本。

同时,着力在“综合管廊土建与安装施工组织技术研究”课题上下功夫,制定高效有序的土建与安装施工组织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合理组织和考虑合理的工作面,有序推进了综合管廊土建和安装施工。在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时,天府新区综合管廊项目部利用单面粘结型高分子防水卷材粘铺技术,为管廊穿上了一层密实的“雨衣”。经过多方论证,项目部征得设计、业主同意,将砂浆铁丝网防水保护层变更为防水性能更好的挤塑板,在几乎同等成本投入下,极大地简化了施工程序,节省工期15天。

如今,一座座宏伟的地下管网系统,在“争当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先行者”的目标中逐渐成形,中国十九冶集团也将继续推进管廊建设的“产学研”模式,不断增强管廊建设的“智慧能量”。  (作者单位:中国十九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