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一座座高炉,宛若一个个令人敬仰的生命雕塑,镌刻着中国二冶人深情的记忆,凝结着中国二冶建设者不倦的情怀。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钢铁建设力量,中国二冶的诞生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稷民生的时代重任。自1956年成立以来,中国二冶承担了包钢、宝钢、武钢、首钢、太钢、包铝、希铝、连铝、呼伦贝尔驰宏铅锌冶炼、大唐铝硅钛等几十个大型冶金、有色、矿山工程,足迹遍步全国,是中国钢铁工业当之无愧的奠基者、开拓者和主力军。从建设的第一座高炉----包钢1号高炉到一座座现代化大高炉的拔地而起,每一座高炉的建设,都是一座璀璨的丰碑,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座高炉的建设,都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腾飞,见证了冶建人的忠诚与担当。站在时光之河深情回眸,从历史的长河中选取高炉建设的几个片段,从中感受冶金建设者的冲天干劲,感受冶金建设的豪情万丈。

包钢1号高炉----最珍贵的记忆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包钢1号高炉出铁剪彩,成为中国二冶建设者心底最珍贵的记忆。

1959年10月15日,塞外草原秋高气爽天蓝地阔,来自祖国各地的代表和5000多名建设者汇集在一号高炉前广场,共同庆祝1号高炉出铁盛典,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周总理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包钢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动情地指出:“在包头这样一个荒漠的地方,我们加快建设,使一号高炉提前投入生产,这在过去历史上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今天实现了!”他斩钉截铁地预言:“从包钢看全国,我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今天,当我们再度回首这段珍贵的记忆,周恩来总理铿锵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中国二冶建造的包钢1号高炉曾被当时的《冶金报》称赞为“创造世界纪录”。

千军万马战阴山,荒滩之上建钢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草原晨曲》铿锵激扬的旋律中,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汇集到黄河之滨、阴山脚下的包头,拉开了建设包钢的大幕,从1958年包钢1号高炉破土动工,到1959年9月26日1号高炉出铁,拉开了包钢大规模建设的序幕。在60多个春秋的砥砺奋进中,一代代的中国二冶建设者,满怀着对祖国钢铁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踏落满天星斗,趟开遍布荆棘,开垦荒原,播撒希望,建设大西北第一座钢厂。他们以战天斗地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担当,始终与共和国钢铁工业同行,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生的历史,创造了中华民族钢铁建设史上的奇迹。今天,塞外草原上巍然屹立起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之城,它宛若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北边陲。

包钢4号高炉------最深刻的记忆

九十年代,当包钢第二次创业的号角吹响之时,中国二冶又一次高高擎起建设的主战旗,投身于包钢4号高炉、5号焦炉、方圆坯连铸、薄板坯连铸等一系列现代化大型工程的建设中。

包钢4号高炉工程是“八五”期间包钢兴建的建厂以来规模最大、技术最新、难度最大的一座现代化系统工程。该工程于1993年7月18日开工,1995年11月16日投产。该工程采用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高炉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由9个系统182个单位工程组成的,不仅是一座有效容积2200立方米的高炉,而且还是留有扩容到2500立方米的现代化高炉及大量配套工程。在历时28个月的艰苦卓绝建设岁月里,中国二冶10多个参战单位在50万平方米的施工战场上昼夜鏖战,土建、结构安装、炉体砌筑、机电安装、管道安装协同作战,提前一年高速优质地完成了任务,创造了我国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成为当时全国建设速度最快的高炉 ,也是90年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高炉,被冶金部评为“优质样板工程”。工程建设中,推广新技术26项。4号高炉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包钢技术装备能力水平,而且使中国二冶积累了现代化高炉建设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经验,在中国二冶高炉建设史上铸就了璀璨的丰碑。

新疆八钢新1号高炉-----最艰苦的记忆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在新疆八钢工程建设中,中国二冶的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艰苦卓绝的建设史诗。

2007年2月,中国二冶组建项目部进驻八钢,建设者们告别家乡和亲人,踏上了开往西域的列车。在新疆八钢工程建设中,中国二冶主要承担了2500立方米新1号高炉主体项目及外网安装,2号、3号高炉除主控楼土建、矿槽系统以外的所有建设任务,整个工程浩大,实物量大、单体设备重、设备安装复杂,焊接工作量大,工程配合复杂,施工组织协调难。在施工建设中,高度为102米的(2500m3)新1#高炉工程堪称最为艰苦。新疆地区的冬天格外寒冷,为了工程的早日完工,参战人员放弃了春节休息,坚守在岗位上,除夕的上午仍然趟着大雪奔忙在出铁场除尘管道施工中。在30多米高的出铁场屋面施工中,天天下雪,施工作业区是一层冰上面覆盖着一层雪,电焊工们头戴安全帽,戴上安全带,身上除了背着焊帽、焊把外,腰上还要别上一把笤帚,并带上泡沫垫,每天都爬到30多米的高处作业,就这样,在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里,艰难地完成了一项项焊接任务。新疆八钢给中国二冶发来感谢信,对中国二冶在八钢1号高炉工程中付出的艰苦努力以及在此之前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2008年2月28日,新1号高炉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正式投产了。按常规,一座2500m3高炉正常施工工期为16至20个月,而新1#高炉合同工期仅仅为11个月。在历时11个月的建设岁月里,中国二冶近千名参战将士爬冰卧雪,战严寒斗酷暑,在冶金建设史上书写了高炉建设速度里程碑式的纪录。由于在1号高炉工程中重合同守信誉,得到了甲方、监理的高度评价,在随后的新2#高炉工程的投标中,业主不但将新2号高炉、3号高炉交与二冶施工,还扩充了新2#高炉的大部分土建工程,为二冶牢固占领八钢建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新2号高炉于2009年2月28日竣工投产;新3号高炉于2011年7月31日实现投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战的中国二冶建设者用忠诚和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对岗位的敬畏、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正是实现“美好中冶”梦的坚实注脚。

包钢新体系2号高炉----最骄傲的记忆

包钢新体系工程是包钢“十二五”时期的支柱工程,对于加快包钢结构调整,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中国二冶承担的容积为4150立方米的新体系2号高炉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高炉,实物量大、单体设备重、设备安装复杂,加之专业多、立体交叉作业,大型吊装设备多,机械设备多,所以施工协调组织工作量大,综合施工能力要求高。工程于2011年9月3日开工,2015年10月12日点火投产。在施工高峰期,参战的土建、积淀、结构、管道等单位每天召开碰头会,协调各项工作,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为加快工期,在关键部位施工中,参战相关人员一同反复研究图纸,确定安全高效可行的施工方案。与此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并结合实际,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整个高炉建设中,中国二冶共完成钢结构制作安装1.95万吨,浇筑混凝土7.4万立方米,高炉、热风炉等耐材砌筑3.0629万吨,高炉管道制安5700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建筑业新技术中的16个子项,应用创新技术6项,应用新产品2项,其主体工程结构一次验收合格。该项目还获得授权专利8项,并荣获全国冶金建设行业QC成果一等奖。

炉火熊熊,映红万里山河,钢花飞舞,绽放时代光芒。钢铁报国,这是中国二冶历经60年风雨历程矢志不渝的初心,这是二冶人为祖国工业腾飞抒发的不倦情怀。今天,当中冶集团发出向着成为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世界钢铁工业引领者目标前行号角之时,中国二冶将紧随中冶集团昂扬奋进的脚步,书写新的辉煌,绽放新的荣光。 (作者单位:中国二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