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高武久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产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专业服务最优的冶金生产运营服务商,具有30多年丰富的钢铁生产运营服务及管理经验,主要为钢铁企业提供设备检修和协力生产服务,以及冶金特种装备制造及新型材料、钢渣综合利用、冶金技改及工程咨询等相关多元产业服务。公司产业发展与国家整体钢铁行业形势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钢铁行业多年高速发展累积的问题和矛盾越发凸显,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2015年我国钢铁消费与产量双双进入加速下降期,钢铁主业从微利经营进入整体亏损,钢铁行业发展进入“冰河期”。同时,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出台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财税金融政策也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当前,各大钢厂纷纷采取停产、减产、经济模式运行、削减费用等措施以寻求“防寒过冬”。受其影响,以钢铁服务为主业的中冶宝钢技术公司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以及市场需求不振、产品价格低迷、金融市场动荡等不利因素,中冶宝钢技术不等不靠,坚持战略引领,以科技创新和成本控制为驱动,外拓市场,内降成本,苦练内功,发挥优势,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了企业提质增效,保持了和谐稳定发展。

一、坚持战略引领,创新发展新模式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钢铁行业着眼于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提出从2016年开始,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受政策导向,钢铁行业及其关联产业进入淘汰性竞争阶段,于中冶宝钢技术而言,未来走哪条路,承接哪些项目,提供什么服务,考验的是公司领导团队的战略决策能力。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大幕的拉开,国家“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长三角区域经济带建设的加速推进,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能优化调整的实施,为企业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市场、深入挖掘存量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去年四季以来,公司依照中冶集团打造“四梁八柱”业务体系,争当“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的战略引领,紧紧围绕“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这一全新定位,着眼企业实际,统筹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在“12.12”干部大会上强调要聚焦钢铁服务主业、聚精会神干好本行的战略调整,确立“做强检修协力核心主业,做大技改工程、装备制造及新型材料、钢渣综合利用相关多元产业”的战略思维,提出打造“1+3”四位一体产业格局,致力于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并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

做强主业始终是中冶宝钢技术的立业之基,发展之本。我们的企业应钢铁而生,因钢铁而壮大,是中冶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以冶金运营服务为主业的子企业。我们长期为钢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品牌、人才、技术、管理、资产等方面厚植了优势地位。新时期下,要坚持“管理+技术”的模式,推动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密集型转变,争当检修协力行业标准的“制订者”,促进产业升级。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进行战略资源布局和经营,公司在这方面也做了周密的策划,并于今年年初顺利承接了台塑越南河静钢厂检修业务,系公司首个检修协力核心主业跨出国门、勇闯海外市场的示范项目。此外,公司在做优宝钢市场的同时,先后拓展了青钢渣处理、日钢设备检修等项目,年度各项工作实现稳步开局。

中冶宝钢技术坚持延伸发展,不断拓展产业链。在冶金工程领域,公司具有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钢结构制作安装、机电设备安装,以及炉窑工程、工程监理、检测等专业资质,先后承建了宝钢、韶钢等国内多家钢企的技改工程,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经验。今年上半年,公司成功中标宝钢等多个钢厂技改工程项目。下一步,公司将坚持“规模+提升”的模式,全力、全速发展技改工程产业,培育公司发展新动能。

中冶宝钢技术多元发展的突破口是冶金装备及新型材料产业。为此,公司按照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冶金特种装备生产基地为目标,充分利用“中冶重机”品牌,瞄准世界冶金装备的最前沿技术进行攻关,产品被广泛用于国内各大钢厂。其中,冶金渣处理集成设备、特种工业设备、特种运输机械等主力产品远销国外市场,深受用户好评。同时,公司将充分发挥品牌、产品、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发展高性能耐火材料和高强度焊接材料等相关多元产业,实现多元业务与钢铁技术服务主业的协同发展。

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公司位于上海滨江核心城区,环境经营是我们始终践行的发展理念。公司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环境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更是中央企业应尽的责任。作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钢渣处理及新型建材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中心和专业从事钢渣产品研发、加工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冶宝钢技术在钢渣循环利用方面开发了钢渣集料型砂、钢渣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品、钢渣微粉、钢渣配重制品、钢渣沥青混凝土等多款成熟产品,并成功覆盖土木建设、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下一步,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有利契机,坚持市场导向,拓展钢渣制品在化工原料、土壤修复、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钢渣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化、产品化、产业化发展,让绿色发展成为公司新的发展方式、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竞争力。

二、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价值。“中冶宝钢技术入选国家工信部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中冶宝钢技术高架吊钢渣混凝土配重块填补国内空白”、“中冶宝钢技术两产品被纳入国家住建部首批先进技术与产品目录”……这是中冶宝钢技术科技创新最新结出的硕果,而这一个个“首创、首发、首试”消息的背后是公司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优质的配套服务。

中冶宝钢技术坚持创新驱动,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竞争策略,以现场赢市场,用品质创品牌,依托科技创新,持续进行研发与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瞄准行业最高新技术,组建研发团队,聚力主攻。目前,公司建有一个冶金渣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一个国家认证检测中心,下设气动、液压、钢渣、电气等四个试(实)验室。围绕“1+3”产业定位,针对不同产业板块的特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辅助生产专用设备研制、检修先进工艺工器具研制、冶金专用成套设备和工程机械研制、钢渣综合利用环保产品等方面都形成了系列化技术成果和产品。2015年完成省部级行业科技成果19项,其中,科技信息数据库平台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BIM技术正被应用于检修施工管理,“互联网+运维数字化管理平台”荣获中冶集团优秀奖。在今年5月闭幕的第28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上,公司共斩获优秀发明金奖、职工创新技术金奖等十个奖项。

中冶宝钢技术坚持以点带面,努力从单项突破发展到全面创新,形成系统优势。工序工法创新方面,公司围绕生产运维实施流程化改进,其中,“RH真空槽砌筑维护工法”、“大型转炉在线检修工法”、“大型连续退火炉设备大修工法”等七项关键技术全部通过了部级工法认定。今年4月,公司有十项优秀成果获得冶金行业一等奖,一项发明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利一等奖。制造技术创新方面,公司运用当今顶尖制造技术,通过菜单式引进、自主集成、精工制造和实施冶金装备配套服务项目,实现了装备的大型化、集约化、系列化;针对备件加工技术特点,公司自主研发超精密加工工艺,形成多项专有技术。公司承制的水泥生产线成套设备交付德国伯利休斯公司投入使用,成功跻身美国博莱克•威奇公司全球供应商,为山东钢铁集团制造的当前亚洲载重最大的铁水罐运输车项目正开工建造……应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加强耐材和焊材产品先导性技术研究,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以性能强、强度高、寿命长为特点的优势产品集群。

中冶宝钢技术坚持用环保技术创新引领冶金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绿色发展。近年来,公司集成多项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先后建成年处理量70万吨的钢渣综合利用生产线、年产46万平的钢渣制品线,以及型砂线、磨粉线和混凝土生产线等,节能环保水平行业领先,成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12.12”会议上,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在定位上,立足于冶金渣高附加值开发和应用;在绿色经营上,提高冶金渣的无害化处置水平,推进环保技术升级,提高钢渣返生产循环使用效率;在精品战略上,公司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的平台作用,做强做精核心产品,形成核心技术,完善产品结构,创响“中冶环工”品牌。

三、坚持成本驱动,实现效益最大化

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其对成本的控制力,实施成本管理精细化,实则是一次管理的变革。身处“冰河”时期,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的经营之道,从全面预算、绩效评价、薪酬体系设计到劳动用工、人事改革,各种改革创新正催生着中冶宝钢技术的蜕变与成长。

推进成本管理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求真务实的作风、一种干事创业的责任,更是一种奋发图强的担当、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去年12月以来,公司上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结合公司实际,将作业项目的策划、工艺的制定、设备的规划、原料的供给、劳动力的调配以及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抓住那些既能为客户带来价值,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环节,系统地解决经营过程中的各关键环节及其主要控制点与消耗匹配的问题,推动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今年一季度,公司以“运营管控为主导”模式,深化资源配置改革,提高资源的集中度和配置效率,按照“满足战略、突出主业、精简高效、高度协同、对接上级”的原则,优化管理机构,精简合并三分之一以上的文件制度,缩短管理流程,突出系统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去年11月以来,公司利用多种渠道减员2600余人,为企业瘦身,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减员增效;推行驻外单位员工社保属地化管理,减轻企业负担,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成果;优化现场劳动组织,大力培养多能工、多面手,积极探索操检一体化、管用养修总承包等运营模式,实现精准降本、科学降本;清理富余人员180余人,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激发企业活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同时,按照国资委、中冶集团的安排部署,紧抓特困及僵尸企业治理,完成亏损单位股权变更和债权债务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利用优质资源。此外,在薪酬分配、资产运营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大力推行改革,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倡导厉行节约,纠正一切“跑冒滴漏”现象。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抱陈守旧者视若灾难,善于变革者如获良机。我们要紧盯市场新动向,主动顺应经济大势,强化战略引领,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牛鼻子”,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保持转型升级新活力,树立冶金服务新标准,搭建协作共赢新平台,在打造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的进程中,凝聚起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