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载祥云去,羊携惠雨来,阳春三月,中国一冶收到了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由国家住建部颁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证书。“中国一冶”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了这条喜讯,经过朋友圈转发,大有“刷屏”之势,引来无数“点赞”。

顺利取得房建、冶炼“双特级”资质,不仅实现了一冶人多年来翘首以盼的梦想、孜孜不倦的追求,极大的提振了中国一冶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为传统冶金施工企业探索创新发展新思路,找准转型升级新路径提供了参考。

资质升级 转型跨越添动力

中国一冶为钢铁而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专业技术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冶金工程承包商之一,一直担负国家钢铁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在6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一冶以武钢为主战场,优质高效建成了武钢各个时期的重点工程,从年产钢铁“双二百”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到“双四百”、“双七百”、乃至“双一千”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武钢几乎所有的工程都凝结了一冶人的心血和汗水。在建设武钢、服务武钢的同时,中国一冶还转战南北承建了全国40多个钢铁企业的工程,建成了全国十分之一以上的钢铁产能,为我国钢铁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冶炼特级资质,对于有“中国冶建第一军”之称的中国一冶可谓实至名归。

20世纪80年代,当市场经济大潮席卷全国时,中国一冶率先挺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深圳特区建起了第一条大道、第一座立交桥、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并在承建有“深圳特区第一楼”之称的国际商业大厦中创造了名噪全国的“深圳速度”,也由此拉开了中国一冶走向市场、多元转型的序幕。

随着钢铁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期,中国一冶大力推进企业向房建、市政基础设施等非冶金领域转型,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中国一冶实现了由冶金施工为主向房建、市政、道路等非冶金领域的转变,逐步形成工程总承包、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三大主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截至2014年,中国一冶已累计开发建设房建项目600多万平方米,房建类项目营业额已大大超过传统冶金建设项目产值。

尽管已经在房建领域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和施工能力,但始终有一个“心结”困扰着中国一冶攀登房建市场新高度——受资质掣肘,未能在高层、超高层、标志性房建工程有所突破。随着房建、冶炼“双特级”资质的顺利落地,这种“实力有余、底气不足”的尴尬局面将被彻底打破。

特级资质作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最高资质,根据国家住建部相关规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可承担各类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可承担各类冶炼工程的施工。这就意味着中国一冶能够承建国内任何超高层建筑及所有冶金工程。

适应新常态 多元突破促发展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中国一冶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特殊期,改革的攻坚期,扩展的瓶颈期,矛盾的凸显期,闯关夺隘的关键期。唯有观念适应,认识清晰,方法对路,措施得力,才能推进公司转型升级发展。

“双特级”资质是一块市场的“敲门砖”,但要想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目标,归根结底离不开技术、人才、资金等综合“硬实力”。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一冶自身及旗下共6家企业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主编了10余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了“坑、罐、炉、桥、机电设备安装”等五大核心技术集群,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多年来,中国一冶共获得国家级工法7项,省部级工法181项,有效授权发明专利241件,实用新型专利757件,鲁班奖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0余项,省、部、市级优质工程200余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00余人,一级注册建造师近300人,注册设计人员50余人,国家及省级优秀项目经理60余人。同时,中国一冶与国有五大银行以及各大等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综合授信额度超300亿元,并与与多家基金投资公司开展了广泛合作,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

除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中国一冶还同时具备了冶金行业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人防工程)甲级设计资质;市政公用、机电安装、化工石油、电力、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房地产开发壹级资质;具备加工制造冶金、石化大型专用、特种设备的综合实力。

    中国一冶将瞄准国际水平,提升核心施工技术,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优秀的冶金工程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在冶金市场营销上,坚持寸土必争、寸步不让,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和份额;在房建业务上,大规模发展超高层、标志性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房屋建筑工程业务,着力树品牌、创业绩、增效益,真正实现向建筑业务的高端转型;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上,大力拓展高速公路、桥梁、道路、机场、港口、轨道交通等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专做精每一个大型项目,扩大市场份额;在环境工程与新能源上,加大冶金和其他领域的节能环保技术及材料研发,重点开展污水处理、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新兴环保业务,努力成为该领域实力强和品牌影响力大的建设承包商。

“南北”齐发力 深耕区域创品牌

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的确定,国家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热点区域已经被“画了一个圈”。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既不能局限于一隅,也不能到处撒网,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认真研究行业市场,紧跟国家战略,尽力捕捉一切市场机遇。

    当前和未来,是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建设“五个湖北”的黄金十年,是多重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都与湖北有关联,更凸显和提升了湖北在全国经济空间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中国一冶地处湖北、总部在武汉,从“建设红钢城”到“复兴大武汉”,在此经营60载,对湖北和武汉有着深厚的情怀,始终将回报江城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009年,中国一冶率先以BT模式承接了武汉市二环线汉口段和黄浦大街——金桥大道快速通道工程,拉开了武汉城建攻坚的序幕。五年来,中国一冶累计在湖北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180亿元。

2014年,中国一冶所承建的项目基本覆盖了武汉“8+1”城市圈和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2015年,中国一冶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集中所有资源,把湖北作为市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加大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投资平台的深度对接、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以投资引领、创造高端的合作模式,确保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体等高端市场上实现突破,提升企业在湖北、武汉非冶金市场的影响力,奋力搭上湖北省及武汉市这班提速向前的列车。

在坚持“立足湖北、深耕武汉”的同时,中国一冶还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了京畿重地。

天津是中国一冶的福地,曾经给一冶带来两项鲁班奖的荣耀。自上世纪90年代承建天津大无缝项目以来,中国一冶就与天津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天津大无缝钢管厂,到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到天津开发区会展酒店,再到建筑面积达64万平方米的天津东丽区保障房工程,中国一冶在天津建筑市场也逐步由钢铁项目走进了民用项目。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一冶将结合天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抓住国家发展的有利政策,充分整合内部营销及项目资源,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重点承揽高端房建、中高端地产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加快属地化发展,努力打造第二个一冶总部,实现南耕湖北、北拓天津,两大区域市场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助推企业实现规模化、高端化、区域化和专业化“四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国一冶集团 丁仕均 尹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