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钟康龙

 

3月31日,由十七冶路桥工程技术公司承建的毛里塔尼亚库昂代尔-玛嘎玛公路工程开工建设。此前,该公司承建的毛里塔尼亚希望三角洲Ⅱ标公路工程被该国称为“毛塔第一路”,结束了该三角洲不通公路的历史。这是十七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半个世纪以来,十七冶先后在世界12个国家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在这条“出海之路”中,十七冶的“国际范”愈发靓丽。

  海外有近20个在建项目,分布五大洲12个国家

  上个世纪70年代,十七冶和其他单位一起承建了中国援建的坦桑尼亚到赞比亚铁路工程,也就此画下了其“走出去”战略的原点。

  从起步探索,到规范拓展,再到创新提升,十七冶从战略层面对海外市场的思路逐渐清晰和成熟,并确定了“借船出海、就地拓展、主动出击”的发展思路,这些都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一开始就是通过与经验丰富的中资企业合作,或随中资机构的投资项目等方式走出去,等到条件成熟时主动出去,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如何‘走得出、走得稳’的问题。”十七冶有关负责人说。以印尼市场为例,十七冶初期是紧跟海螺集团海外投资项目成功进入,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从而为之后拓展印尼其他项目和马来西亚、缅甸市场奠定了基础。

  近50年过去,十七冶现已成为中冶集团内部走出去最早、运作最成熟、体量最大的单位。截至目前,该公司在亚、非、欧、美、大洋洲等五大洲12个国家拥有近20个在建项目,涉及冶金、建材、公路以及房建等多个行业,在手订单约17亿美元,每年实现营业收入达20亿元左右。

  瞄准重点环节向管理要效益

  同样一个工程,国内国外的管理模式及要求可谓大不相同,这挑战着项目人员和管理模式。

  “为积极适应海外市场需求,公司对海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国际工程技术公司负责外事管理、物资采购与发运、综合性重大项目管理等,其他涉外二级公司负责各自海外项目的经营管理,这就形成了统分结合的海外项目管理体制。”十七冶市场部副部长吴同生介绍。

  为支持海外,十七冶在资源配置方面坚持将最优秀、最有潜质的管理人员派到国外去,并在薪酬制度、提拔任用上向海外倾斜,引导公司优秀员工到海外工作。

  2011年开工的科威特大学城项目签约总合同额达到12亿美元,除去“目前在海外接到的最大订单”这一标签,其另一特色即为项目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模式。

  “这是提升项目管理的需要,降低成本的需要,也是加强对外交流的需要。”该项目经理笪义青说。就目前来说,项目上的2000多名员工,有四成是来自多个国家的外籍员工。

  为充分释放“属地化效应”,项目方构建了中外人员管理层级新模式,着力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并十分注重发挥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这一方面使得项目管理团队在实现稳定的同时彰显了“国际范”,另一方面也充分尊重了各籍员工的文化差异,使得项目管理充满了“人情味”。“以外籍员工管理外籍员工,外籍员工对外协调关系”的工作机制很快见效,项目部的沟通能力、效果以及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借“一路一带”东风将海外蛋糕做大

  今年以来,来自海外市场的好声音纷至沓来,跟踪的近30个新项目中,已经有3个成功中标签约。仅前两个月,十七冶共完成外经额4332.2万美元,占全市完成外经额总量的97%。

  “海外市场现在已经成为十七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年打拼下一些业绩,但新情况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寻求新方式、新机遇,开拓新市场、新局面。总的来说,就是要发挥好两个作用、向两个方向同时推进,解决好富余施工能力转移的问题。”吴同生说。

  具体即为发挥好集团公司作用,做好创新提升文章,着力打造一个更加优化的平台,在大型项目上和重点区域发力;同时发挥好各二级板块公司优势,做好借船出海和滚动发展两篇文章;实现自主开发和联合出击两条腿走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发挥中冶集团海外第一军的丰富经验和品牌等优势,持续拓展国际市场。

  今年,十七冶明确,要完成海外市场再定位,借助“一路一带”东风,产能出海,尽可能将海外蛋糕做大,加长海外增长极。“在继续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和项目风险管控力度的同时,力争实现出口买贷项目开发、东南亚市场份额增长和产品拓展三方面新突破。”中国十七冶集团副总经理陈阳说。 (作者单位:中国十七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