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身处异乡中国人都有一个凝重的故乡情结,盘根错节悠远绵长。以至于每年春节中国的返乡高峰震撼世界,并形成了人类史上一种规律性的“迁徙”,叫做“春运”。春运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南下、北上的打工潮与日俱增不断扩大。从内地到沿海,从“北上广”,发展到“北上深广”,从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春运的规模浩浩荡荡气势恢宏。南来北往出行的方式也历经变迁,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最终回到最初来的地方。

我在“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纪离开故乡,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新奇,三十年前两年几乎乐不思蜀,到了第三年实在坚守不住公司规定的满三年才能回乡探亲的制度和上海云淡风轻的“年味”,急忙踏上了第一次辗转返乡之路。先乘“淞嘉线”到水产路,换乘“101”到北站,再乘65路到十六铺码头,乘船到武汉,再换乘公交车到汉口新华路长途汽车站,赶上了到县城的汽车就能当天回家,赶不上就得就近在旅馆将就一晚。前后算起来回乡单程至少需要四天的时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绿皮火车几经辗转迂回终于贯通了上海到湖北的直达铁路线,虽然是一趟途径浙江、江西、湖南几乎站站停的慢车,但是好过了父辈们回乡必经“三天两夜”慢长的轮船之旅。

回家过年几乎成了镌刻在骨子里的生物规律,就像迁徙的候鸟定期准时敲响生物钟,每近岁末回乡的思绪就开始躁动。踏上了列车离家就更近了。以前都是我和母亲等父亲回家过年,后来换成母亲和父亲等我回家过年,他们准备了我喜欢吃的小鱼,还特意用草木灰保存的青辣椒来炒。在没有冰箱的年代要将蔬菜保鲜小半年,当时不以为意,现在想想真是匪夷所思,泪眼婆娑。

“要致富先修路”。高速公路逐年发展四通八达,悄悄地网罗了全国,回家的方式又多了一种——长途汽车。直达的长途汽车最受欢迎,尤其是那种直达县城的路线,返乡之旅减少了近乎一半的舟车劳顿。不管车上有没有座位,只要挤上了车就不想下车,即使知道要“一站到底”也打消不了回家过年的决心。汽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管网日渐通达,长途汽车这条回乡路从20小时压缩到12小时,实现“早出晚归”的效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科技研发也硕果累累。中国高铁、中国动车应运而生,回乡路又压缩到5小时,“抢票”也成了回乡的一道风景。从电话订票到网络抢票,积淀了多少返乡人的苦乐!如果你身处异乡,一定经历过办公室一起抢票的故事。先锁定目的地,准备好身份证,整点一到电话如万箭齐发,同时射向12306这个号码。那个场景如果用视频呈现一定如烟火般无比壮丽。抢到票的欢天喜地,抢不到的垂头丧气。曾经有一位18岁的少年因没买到车票毅然决定只身徒步从上海走回家,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时被警察截下,问明情况后帮他拦了一辆回乡的客车。那一股“撼泰山易撼回乡路难”的气势引无数网友热议,可与今天吴京没抢到票自带小板凳乘车回家的新闻一比高下。“只要能回家,坐哪都成。”

高速免费让开车回家成了返乡人的最佳选择,但是全国各地高速公路节日返乡拥堵的壮观场面又让人望而生畏。于是错峰出行,要么赶在放假高峰前出城一路凯歌,要么等到高峰后出城一路通途。方向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说走就走,想早就早,想晚就晚。少了抢票、挤车的烦恼,但也多了长途驾车的风险。长途驾驶的你一定记住,累了就睡,饿了就吃,家人始终为你点着一盏灯,盼着你平安归来。

少时,乡愁是那样的缥缈,斗转星移,乡愁被岁月酿的浓醇,时常想起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到不了的叫远方,回不去的叫故乡”。三十年的回乡路,改革变迁的三十年,感受到的是中国速度,始终不变的是中国人对故土那种深刻的眷恋。

今年,你回家吗?  (中冶宝钢 方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