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浅谈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布日期:2008-03-13
创建独具特色的幸福文化
浅谈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董成瑞 张常新
在最近举行的2007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中,杭州、威海等10个城市当选。对幸福城市各有各的理解,威海提出“打造人居福地”,专家、学者、市民给于高度评价,我概括为:“关爱居人,传递幸福”,也就是说广大市民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生活品质高。
企业文化理论自八十年代中期由国外介绍到我国以后,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格外引人注目。
在国内,前几年最推崇的本土企业文化是深圳华为公司的“狼性文化”。即狼的智慧、狼的韬略以及狼的团结协作精神。近年来对“狼性文化”不少人持否定意见,认为“狼性文化”宣传的是一种残酷无情,你死我活,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蔑视规则的理念,极易造成企业及员工在文化上的迷失。在与竞争对手的拼杀中,置对方于死地将是惟一目的,即使一方获胜,也会因失血过多元气大伤,形成“双输”的结果;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由于人性的缺失,很容易形成强硬的刚性文化,员工与老板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将以“性恶论”为原则,互相提防、互相猜忌,毫无信任感,必然产生巨大的内耗。
现代企业伦理方面有这么一种理论,认为我们已经由以前的相互对抗进入“可以协商”时代,认为一切都是可以协商的。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宽容大度的待人、处世是美德,以前有一种说法,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很有道理,“宽容”多一些合作伙伴,“对抗”只能是两败俱伤,只有合作,互惠互利,才能实现“双赢”。
以前有种说法“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有钱却不能买来人的幸福快乐。世界上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概念的是不丹国王,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并把追求“国民幸福总值”最大化作为不丹至高无上的发展目标。结果是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不丹,人民生活得很幸福。
现在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很有必要,我们提出“幸福文化”有新意、有特色。一般企业大都围绕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等营造企业文化,这些固然都很重要,但试想如果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幸福,身体不健康,生命的意义将大打折扣。有一种说法,20世纪顾客的满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21世纪员工的满意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说: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创出令人满意的业绩,赢得顾客的满意。所以说我们的“幸福文化”很有意义,我们提出关爱员工的“幸福观、健康观”,提出“工作创造幸福”,“活出生命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特色,这些工作做好了,职工会增加满意度、自豪感,会减轻生活压力、后顾之忧。我觉得这个命题很有意义,我们就是想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逐步把大家的观念引导到把道德和信誉看得比生存更重要;把团队和责任看得比赢利更重要;把节能和环保看得比发展更重要;把学习和知识看得比财富更重要;把亲情和幸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