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管理的几点哲学思考

  项目是企业发展的细胞,加强项目管理则是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财富》杂志曾预测项目管理工作将成为21世纪最具挑战性和竞争力的黄金职业。
  项目具有整体性、一次性、多目标性和寿命周期性等特征,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通过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协调优化。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使项目和利益相关者获得满意;项目管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团队协作、创新;项目管理的关键是对变化的控制与管理。
     “哲,知也”,在中国古汉语中“哲”,即智慧的意思,哲学具有反思、预见、批判、实践的功能。反思是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再思考;预见是对未来的思索,对某事物做出方向性、综合性的整体预测;哲学的本性是批判,包括对传统关系的反思批判,对现实关系的审视和评判,以及对自身的反思、否定和超越;哲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实践,即哲学不仅要理论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实践地改造世界。
  项目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项目管理特定的哲学内涵,决定了项目管理必然受到相应的哲学理念、方法的指导,去实践,并在实践中求发展。
  1. 项目目标实现的质量变规律
  项目管理的目标设定要考虑到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达到“双赢”、“多赢”的圆满结局是项目运作的主题,项目投资者在目标进度内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项目运作的“三控”目标的顺利实现,社会效益充分体现,项目成员得到锻炼与提高等,都是项目追求之宗旨。
  项目管理中强调对目标范围的界定,内含着质、量、度及质量互变规律等深刻的哲理。我们在项目目标范围界定时强调明确质量、时间、费用的具体要求,就是考虑到质制约着量的活动范围;量是质的必要条件,任何事物都有其界限,这又是量对质的制约;度反映了质与量相互制约的关系。度就是项目管理对项目目标的范围界定。
  老子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说的就是注重细节,注意量变的积累,我们在日常项目管理中时常强调细节,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就是显示“度”的基础作用,可见,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它要求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地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只有遵循由量变质变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具有诚心和恒心,才能达到目的。
  质量互变规律同时也要求我们在项目管理中,注意对变化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变化的控制与把握就是项目管理的精髓之所在,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就集中体现在对变化的控制,是否控制在“度”的范围内,符合项目的总体目标。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量变表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质的形态突变,有了这样的认识与理解,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变化的控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力求运筹帷幄了。
  要掌握质和量、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还有一点就是掌握适度原则,注意分寸和火候,要把项目目标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2.项目管理的系统观
  系统是标志事物整体性的哲学范畴,它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而整体性是系统最显著的特性,不提倡系统局部或某一时期最优化,而是强调系统总体或全局最优。系统的概念就是要强调整体。
  项目管理把项目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运作,使项目的各阶段、各部分、各种资源按照系统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运行。项目存在生命周期这一客观规律揭示了项目任何一个阶段的欠缺或管理工作的纰漏,都会影响其整个目标的实现,乃至整体效果,准确地把握项目管理各个阶段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控制项目的全部资源,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项目管理的内容多是以生命周期过程为重点展开,寻求各个阶段(子系统)的相互关联、紧密衔接和项目的整体效益优化,由此集中反映项目管理的系统性。
  可见,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务必贯穿系统工程的思想,把一个项目当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互相依赖的整体,只有树立系统观念并增强系统思考的能力,才能比较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项目管理的实质,有效地解决项目运作中的各种问题。如果没有系统的观念和系统思考的能力,项目管理不仅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树立全局观,系统化的理念在项目管理中很重要,每个成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需要围绕一个大的目标,抛开孤立的、局部的利益,来为全局、整体、团队谋划,并组织有序的实施,寻求最终目标的实现。
  3. 主观能动的团队观
  项目管理强调团队作用,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协同,凝聚力量、实现目标是团队成员共同的追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特长是项目管理的必由之路。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团队效能,需要认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其内涵是明晰的,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在项目中无论担任什么角色,都需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有了认知规律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有了保障,因为规律是需要通过主观能动性挖掘的,只有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才能体现客观规律的价值。如何树立项目团队的共同愿景,建立积极向上的项目团队精神;如何激发项目成员个体的聪明才智,搭建个性化发展的平台,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面,也是展示个人魅力的有效途径,这些均是项目管理实践中面对和着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项目实施中的沟通、和对冲突的管理,海外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文化、风俗融合等,同样是项目管理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不可忽视的内容,对项目顺利进行,项目的成功十分重要。
  项目管理提倡团队与个体的关联统一,就是要求团队与成员个体都需要深刻认识客观存在的事实,以求把握项目管理规律,促进项目向正确、高效的方向运行。项目管理创导“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就是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将员工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成果联系起来,尊重所有关联客户,关注客户的满意度。所以,对于项目管理的团队观,笔者建议:一是强调相互尊重、加强彼此理解;  二是提倡敬业与进取有机结合;三是注重和谐,和团队文化与企业文化一致性。
  4.抓重点环节的矛盾观
  其实,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集中力量找主要矛盾,找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抓重点”、“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是不自觉地运用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基本原理,就是矛盾规律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些可以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以求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因为矛盾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所以,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主流,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一定条件下二者还可能相互转化,所以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项目经理要纵观全局,善于抓住项目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矛盾原理对项目管理提出的具体指导,实践中的确也是这样要求,不这样,会造成项目的主次不分,抓不住关键环节,不注意矛盾的转化,会降低项目运作效率,严重的会造成本末倒置,威胁项目的成败。
  5.项目管理的循环发展观
      项目管理的实际运作显现,项目管理是由项目决策(思维)→项目实施(实践)→项目总结(认识)的过程,即由理念→感性→理性等环节组成的辩证思维过程,辨证思维是反映事物辨证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
对于具体的项目管理,可以分为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基本设计、详细设计、采买、安装施工、试运行、验收到项目后评价等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策划和决策阶段是收集实际客观数据,按照客观规律,作出客观分析判断,作出科学的判断,体现由实践→思维→判断的辨证思维过程。
     设计、设备与材料的采购、工程施工是项目由理念到实践的过程,是由理性到感性的过程,是项目目标渐进、明细化的过程。
     试运行、验收、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目标考核、移交、进入正常生产的过程,是由实践到理念,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可见,项目管理体现由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循环过程,体现了辩证统一的发展观。项目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一次的项目运作,形成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去运作更多的项目,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渐进发展效果,通过摸索与总结,增强项目管理效能,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减少中间过程环节消耗,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建立了项目管理的循环发展观、系统观,抓住了项目的主要环节与重点内容,就有了项目管理创新的基础。项目管理的灵魂是项目创新管理。每一个项目都与其他项目不同,不会与已发生的项目完全重复的特殊任务,各个项目之间都是千差万别的。一个新的项目的运作和完成,都是执行了新的组合,项目的创新管理包括观念、组织、制度等诸多方面,可以说项目管理就是创新管理。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思考,重要的是:若能认识、理解和把握项目管理的哲学内涵,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处理好项目管理中各复杂矛盾、纷繁关系的思路和方法。创新要求与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要求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既要有一定的技术、管理知识,还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人文品质,有一定的哲学修养,以便能在深层、全局上理解项目管理科学的方法,懂得如何运用它们,如何协调、创新,实现全局的综合目标。所以有专家提出“项目经理应该具备能够从哲学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了解项目管理内涵的能力”,是不足为奇的。
  项目管理的哲学思考,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可以说,将辨证思维、方法和价值观等,与具体的项目实践紧密结合,是项目管理的生命源泉,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让项目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中冶南方  翁利民)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