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 珣

 

2011年11月7日,在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颁奖大会上,中国十九冶集团总经理蔡仲斌手中的小金人,显得格外耀眼。因为,在那杯座上刻着“东汽汉旺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的字样;因为,这是大爱铸就的金色奖杯。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东汽汉旺生产基地几乎全部损毁。东汽的恢复重建,关系到国家火电、核电、风电等相关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英明决策下,东汽新基地于2008年8月25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八角井新区开工重建。

东汽灾后重建是政治任务,参与重建,是中国十九冶集团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西部铁军”彰显央企风范,从2008年9月27日到2009年9月30日,建成了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钢结构制作安装量2.2万吨、围护结构22.3万平方米的静子大件厂房和铸钢、铸铁厂房。

庄严的承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东汽灾后异地重建工程占地2600多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了静子大件厂房、铸钢厂房、铸铁厂房以及中小件厂、热处理粗加工厂房的部分钢结构制作。工程的厂房结构具有高、大、重、精等的特点和难点,且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巨大。

按照国家“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统一部署,中国十九冶集团董事长田野要求全体参战将士要把东汽重建项目作为“西部铁军”的生命工程,庄严承诺,一年建成三大厂房!

2008年9月27日,中国十九冶集团在中标后的第三天,调集精兵强将进驻静子大件厂房施工现场。为给国家和关心支持灾后重建的社会各界献上一份厚礼,业主要求在2009年春节前,完成三套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没有丝毫懈怠,中国十九冶集团全力追赶着不断向前调整的节点步伐。

“白加黑”——24小时不间断的打桩、支模、浇灌混凝土;

“战一线”——中国十九冶集团董事长田野、总经理蔡仲斌等领导靠前指挥,公司项目管理主要负责人“钉”在现场;

“创管理”——采用严格的网络动态控制,科学策划,及时调配各方资源;

“快协调”——科学调度,积极协调多工程、多单位、多专业交叉作业的复杂施工情况……

2009年1月25日,中国十九冶集团顺利完成了业主的“非常规”时间节点要求。

2009年1月25日,是大年三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静子大件厂房施工现场,看到东汽灾后重建项目正快速的推进,总理高兴地说,你们要继续发扬“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坚定信心,战胜一切困难,为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东汽做出更大的贡献!

温总理的嘱托,是对“西部铁军”将士们巨大的鼓舞,他们像一支攻城拔寨的勇士队,每一个时间节点就是他们的战斗目标。2009年6月底,建筑面积43343平方米、建筑高度29.35米、钢结构制作量6000余吨的静子大件厂房按期完工,7月20日,正式交付使用。

就在奋力拼抢静子大件厂房的时候,铸钢、铸铁厂房于2008年12月30日和2009年1月15相继开工,业主要求铸钢厂房在2009年9月30日前要达试生产条件。

提速、提速,再提速!

施工方法大提速!在铸钢厂房NP、JK、LM三轴54根钢柱吊装中,新建厂房的地基根本无法承受150吨履带吊车的重量。项目部立即与业主协调,用30天的时间修筑了一条以硬沙石为地基,局部垫钢板的道路,54根钢柱随即也全部完成吊装。

雨季作战再提速!2009年7月,整整下了22天雨,厂区道路满是泥浆,很多土建结构出现了小型“堰塞湖”。

“‘撬缝插针’,把时间抢回来!”项目部积极调整,先抢受雨影响相对较小的工序,材料、构件用人扛,墙皮瓦用头顶……距“9·30”目标还有20天,中国十九冶集团董事长提出了“讲政治、负责任,下狠心、保目标,大投入、破常规,快协调、严考核”的二十四字精神,要求项目部打一场与暴雨拼抢时间的攻坚战!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经过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战,2009年9月25日,建筑面积48174平方米、主厂房高度34.55米的铸钢厂房和建筑面积36994平方米、厂房高度22.95米的铸铁厂房项目提前五天完工。

2009年9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五次到东汽视察工作。当总理一行走进东汽静子大件车间,看到宽敞明亮的厂房和已经投入使用的先进的生产设备时,十分高兴。他紧紧地握着中国十九冶集团董事长田野的手亲切地说:“东汽工程建设快,质量好,你们辛苦了!”

整整一年,厂房盖起来了,机器转起来了,欢笑声传出来了……“西部铁军”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兑现了庄严的承诺。

坚定的目标——“建设优质新车间”

优质高效的建好新东汽,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东汽人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需要。中国十九冶集团遵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致力于把东汽新基地建设成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工程、样板工程和放心工程。

打造绿色工厂,“西部铁军”在行动。项目部采用大量节能环保材料;采用雨水、污水和废水分流制,污废水均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固体废物、金属废料、危险废物分类进行处理。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重点,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控制则是难点。中国十九冶集团东汽项目部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施工中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编制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从组织上、制度上、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全面控制。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项目部采用分层布料、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技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在钢结构制作中,项目部采取反变形法、刚性固定法、机械矫正和火焰矫正的方法,消除钢结构在焊接中出现收缩、弯曲、扭曲和角变形。

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了1.9万立方米混凝土结构工程无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裂缝;7480吨
钢排架
钢结构工程构件尺寸准确,40800颗高强螺栓一次穿孔率达99%。

那一根根钢梁、一片片瓦甚至一条条焊缝,都有力见证了“西部铁军”精益求精目标的实现。

更高的追求——“创新铸就新东汽”

重建,寄托了太多的希望,创新,赋予了“西部铁军”更高的追求。

管理创新一直被中国十九冶集团放在首要位置。钢构分公司作为中国十九冶集团一个二级单位,独立承担了东汽超过4亿元的总包项目,他们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由钢构分公司经理龚天明亲自抓材料成本管理,项目部详细制定了钢材采购、损耗和加工构件质量的管理办法;同时做到“小事不过天、大事不过三”。在2009年东汽重建“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控成本、督廉洁”专项劳动竞赛活动中,中国十九冶集团荣获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优秀组织一等奖。

新技术的运用,如强劲的引擎,高速推进工程建设。

中国十九冶集团采取倒置式彩钢板快速安装方法,解决厂房双层压型彩钢瓦安装变形和防漏控制难的问题;应用级配砂卵石减薄分层碾压、加密控制桩和二次抹压技术,杜绝地坪施工不均匀、沉降和裂缝。在钢结构制作中,中国十九冶集团采用H型钢对中装置,确保H型钢快速对中无错台。在焊接中采用焊嘴调节范围更宽的埋弧焊机,不仅可以用于箱型柱焊接,也可以用于H型钢等其它工艺的焊接。

在东汽的施工过程中,中国十九冶集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大批专利技术和新工法,取得了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提高格构式钢柱装配质量》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奖。

崭新的东汽,真好。

崭新的东汽,汽轮机产量居世界第一。

崭新的东汽,成为国内首个承接欧洲三代(EPR)机组项目的制造厂家和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承担AP1000、EPR核岛主设备和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制造任务的企业。

实力和魅力,使中国十九冶集团在2010年5月10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新基地竣工投产仪式上,捧回“旌湖杯”;获得四川省建设工程最高奖——“天府杯”; 其铸钢厂房工程荣获 “优质吊装工程奖”;中国十九冶集团更以巍巍大爱,又一次将 “鲁班小金人”摆在了荣誉展台上。

大爱,是令人震撼的力量,它托举起危难中的巨人;大爱,是令人震惊的速度,新东汽转眼间在阳光下矗立;大爱,是和煦的暖风,吹开了八角井生机勃勃的春天。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