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获悉,中冶宝钢技术重型机械分公司职工严为军的五小成果——“机床上、下料机构”获得了2014年度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项目创新奖,这是该成果继去年获得公司五小成果评比一等奖后再获殊荣。

“机床上、下料机构”是主要应用于分公司支撑辊修复项目上。重型机械分公司每年承接的宝钢宝日、不锈钢等单位支撑辊修复量约120组,共计8400根,修复工作量较大。修磨时需先上车床将支撑辊两端倒角上的锈蚀点车去,然后上外圆磨床对辊面进行精磨。支撑辊直径160mm,长300-400mm不等,重约30-40公斤,修磨时如采用人工搬上搬下,每次修磨量70根,费力不说,效率低,难持续,更重要的是很不安全;而用行车吊运上下机床,每根磨削时间约为15-20Min,而且后面安装也需要用行车,这样行车几乎一直处在使用中,如遇其他地方需要使用行车,那就只能等行车空下来再进行吊运,严重影响生产的效率和连续性。而且这样修磨一组支撑辊至少需要4人配合,占用较多行车能耗,耗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

为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提升工作效率,分公司发动员工集思广益,结合生产实际研制出“机床上、下料机构”,成功解决上述难题。该装置采用气体作为动力源来完成支撑辊修复过程中的上、下车床以及安装过程中的吊装作业。该装置制作充分兴旧利废,利用现场旧气缸制作完成。

该五小成果的成功使用,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支撑辊修复的工作效率,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消除了作业人员因手工搬运存在重物滑落砸伤安全隐患;此外,该装置还适用于其他中小型工件上机床加工的装卸使用,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冶宝钢技术 黄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