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天高云淡好一个秋
    发布日期:2015-10-12
湖光山色共沙洲。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何松元 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中国有句古话,“女伤春,士悲秋”,自兰台子渊赋《九辩》以来,文人悲秋便成为刻在骨子的殇伤。李白有“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悲友人之远别;晏殊有“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伤恋人之两隔;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愁家国之不再;朱熹有“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叹老大之无成。秋天是个伤心的季节,里面住满了伤心的故事,挤满了化不尽、散不开的忧愁。看遍诗人骚客的伤春悲秋、离愁别绪,再看刘禹锡的《秋词》,真是温婉可人。
《秋词》落笔恢弘,文思跌宕,以议论起笔,开篇便断然否定前人悲秋的观点,大开大阖、大胆直白的平铺直叙,激越昂扬之情跃然纸上,阔达的胸襟与超凡的自信呼之欲出。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直言秋日比那万物萌动、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对悲秋的论调予以有力一击,一扫千古冷落清秋的萧瑟与寂寥。“晴空一鹤”更为点睛之笔,生动地勾勒出秋日天高气爽、长空如洗的开阔画面,诗人化身白鹤凌云而上,在云海中纵情翱翔,载着激荡澎湃的诗情直达碧霄深处。人即是鹤,鹤即是人,但无论是人还是鹤,都和茫茫的天地、广阔的苍穹融在了一起。秋色素,秋意浓,心外无物、超然豁达的心境,美的令人窒息,让人沉醉;开阔廖远、雄健浑厚的气息,又让人心为之一震,欲仿孙公和登山长啸,作风雷之声,吐鸾凤之音,泄尽心中浊气。
我爱这《秋词》,壮怀跌宕存高远,逸兴湍飞贯大千;我爱那秋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我爱那秋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我爱那秋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爱那秋叶,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我爱那秋色,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更爱那秋意,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我爱这个清秋,褪去了春日的鲜亮,卸却了夏日的激情,安静内敛,低调含蓄,处处透出成熟稳重、素朴无华的大气与娴雅。
天气进入凉秋,北方正是多雨的季节。处暑过后,丰润的雨水反而充沛起来,整日整日的下。疏疏密密,淅淅沥沥,连绵如丝的秋雨,挟着微微的风,裹着淡淡的雾,轻轻掠过树梢,滑过叶瓣儿,缠绵在行人的肩上、脸上,空气中透着丝丝的凉意。那雨瘦且长,靃靃霏霏,盈盈浅浅,温润如玉,像足了戴望舒《雨巷》那个丁兰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温情脉脉的眼眸,让人心碎,让人心醉。
在细细的秋雨中,踏着鹅卵石铺成的小径,彳亍在还乡河公园的林木间,细碎的风里满是泥土和草木的清香。累累的山里红压弯了枝茎,白里透红的海棠果点缀在枝头,碗口粗的法桐长满了毛茸茸的小球儿,魁梧的侧柏和蓬松的白皮松在雨中绿色流动、青翠欲滴,茂密如茵的山胡子草挂着晶莹的水珠儿摇曳生姿。路上行人少且稀,醉人的秋色在孤寂、无声中涂染了整片园林。俄尔雨歇,远处飘来断断续续、空灵飘渺的葫芦丝声,天逾高,云逾淡,林间逾加清幽。
在银杏林前驻足,为那层林尽染、绚丽多姿的金黄所惊讶、沉迷、感动,飒飒而动的秋叶好似一只只、一大片的枯叶蝶随风起舞。让我想起了电影《英雄》里那片金黄的胡杨林,章子怡和张曼玉身着红裙,衣袂飘飘,在漫天飞舞的黄叶中盘旋起舞,耀眼的红与炫目的黄形成鲜明对比,人美,景美,天地壮美。秋风又起,一片秋叶悠然而下,拾起,拈在手中,看那洗尽铅华、素面如水的躯体,晶莹剔透,脉络分明。“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leaves”,郑振铎将泰戈尔这句诗译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叶落归根,当繁华落尽,载着生命的延续,秋叶从容安静地告别了枝头,踩着凤凰涅槃的舞步,再入轮回。小小的秋叶,春盛秋衰的生命轮回在那叶片上、筋脉里熠熠生辉。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淡,远处群山升起淡淡的薄雾,云层被落日的余晖染成深红色,波光滟潋的湖水泛紫流金,城市的灯光逐次亮起,半轮秋月长挂西天。蝉声渐消,蟋蟀微鸣,静谧的秋夜悄然来临。脑海中突然涌现出王仲初的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