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BIM技术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层论坛”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易军发表讲话并强调:“建筑产业现代化和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我国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BIM技术应用是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提供技术保障。”易部长提出:“谁掌握BIM,谁就赢得未来”。

成立团队,初尝胜果

近两年,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BIM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了冶金技术人员的眼球中,冶金建设行业因此找到了突破口。在中冶集团首届BIM技术应用大赛(初赛)中有领导提到:“BIM技术已不再是行业前沿性的技术,而是行业的大趋势,是工程建设行业必备的技术手段。”

中冶宝钢技术于2014年立项着手研究BIM技术在公司各个业务领域中应用,第三分公司作为冶金设备资深检修单位自然首当其冲。通过相关软件应用能力调研、培训、权衡项目和图纸资料,成立了BIM技术研究小组,着手研究BIM技术在检修和大型技改工程中的应用。

宝钢一炼钢浇注跨460t行车安装项目是第三分公司BIM技术研究小组的第一个课题,从行车整体真实尺寸三维实体建模,厂房实体建模,汽车吊、钢墩等附件的建模,到方案模拟、动画仿真演示,再到后期制作、配音,形成一份独立的、直观的“可视化方案”。从单个软件自身版本间的不兼容问题,到多个软件互通性问题,再到建模时各部件的接口问题等等,BIM技术研究小组碰到了太多的第一次,撞了太多次“南墙”。在数个不眠夜之后,当看到视频画面最终完整表达了方案的各个关键工序和注意要点;作业人员结合此套“可视化方案”能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方案的具体情况,听到业主和监理的夸赞声,我们知道,这个项目我们成功了,BIM,出现在了中冶宝钢技术的施工项目中。

探索机遇,技术突破

宝钢马迹山港区,6500/5000-65型堆取料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斗轮堆取料机设备,是中冶宝钢技术承接的又一项重型设备安装工程,也是首次承接大型堆取料机安装工程。通过对该项目的前期调研,BIM技术研究小组突破性地提出将建模工程与施工方案设计同时进行的方法。通过对设备方提供图纸的研究及探讨,设计小组决定通过模拟整个项目施工过程来预估整个施工工序中的难点,为施工方案的编写及实际项目的作业提供保障。

最终,通过对800多个吊装构件的建模,模拟了整个施工过程,成功发现施工难点,并通过分析顺利找到了施工作业时600t履带吊、110t汽车吊、50t汽车吊和25t汽车吊等大型工程装备互相之间的配合和站位,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比460t行车安装工艺,这个项目的建模与方案设计同步进行,技术人员通过建模了解设备的具体构造和安装的结构细节,通过对吊装设备的拆分和重新建模,再次审视每一钩的重量、臂展、升钩等吊装参数。通过方案的模拟演示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也直接预测了诸多设备拆装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2015年,宝钢一炼钢转炉三点球面更换工程、宝钢转炉群罩更换工程、宝钢转炉炉口水箱更换工程、模块式余热回收锅炉安装工程、大型桥式卸船机拆除工程……,这一个个项目上的成功应用,BIM技术一步步深入到了项目技术领域的每一个角落。

展望未来,不断创新

从运用BIM技术制作“可视化方案”到应用BIM技术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是一项突破,BIM技术研究小组的成员又提出疑问,有没有可能再往前走一步?

回答是肯定的。宝钢5号转炉上烟罩位于4号与6号转炉之间,更换吊装时需要跨越6号转炉。吊装路径上设备复杂,5号、6号转炉氧枪、副枪及多个平台、重要管道均在路径上,非常容易出现干涉情况,从而导致需要额外拆卸设备或部件。而根据生产计划,这个项目必须在24小时内全部完成,这使得吊装过程中容不得任何错误

这是中冶宝钢技术第三分公司首次成功应用BIM技术策划大型设备在狭窄空间的吊装方案,将这项技术真正应用到了方案设计的前面,成为方案设计的必须工具。BIM技术不仅仅是技术人员对于方案的一项验证工具,也不仅仅是作业人员用来了解项目过程的一部动画,而是实实在在地用于指导方案实施策划,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利器,直指项目实施所需的每一个核心要点。

有人说:“市场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建筑行业在BIM技术的应用上踏出了关键的一步,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检修领域中,狭窄、超重、环境差、缺少吊点、安装精度高成为了关键词,运用BIM技术模拟现场环境、测算吊装重量、估算辅助工装的承载能力、模拟吊装路径和吊点位置,让检修不再停留在“看现场”,而是突破到“摆现场”。通过模拟出作业设备周边环境,小到每一个螺丝、细到每一根管线、精到每一个作业步骤,让作业项目出现在电脑屏幕前,使得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看”到现场,使项目在开工前即可以看到完工的状态,使辅助工装的制作更准确、节省,使人员配置更合理、高效。我们相信,在可见的未来,BIM技术将引领设备检修的新潮流。当设计、备件、维护作业均能够在设备模型上达到协调统一的时候,检修,就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