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在推动科技进步中做强做大企业

    “十五”期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始终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奉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坚持走“科技兴企”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大科技”格局,在科技研发以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显著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牢固树立了“中铁工程”的优秀品牌。2006年荣获“全国建设事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 
    强化创新意识 
    “十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总公司改革与发展书写辉煌篇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总公司全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兴企发展战略,深化“大科技”格局建设,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为了应对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总公司于2002年12月召开了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十五”期间总公司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总公司“分两步走”战略规划为目标,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提高全员素质为基础,坚持“大科技”格局,实施“领先、品牌、联合开发、专利”四大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成果转化,加快企业产业改造和技术升级,把总公司建成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讨论通过了总公司“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确立了高速铁路修建技术、高原冻土施工技术、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施工技术、综合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技术、隧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通信、信号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械装备与产品、信息技术应用等十大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制定了坚持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等的保障原则以及建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资金保障和科技激励等四项保障机制。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经过全公司上下的辛劳奉献,总公司已经在特大型桥梁、复杂地质条件以及跨海、越江隧道、高速电气化铁路设计施工、提速、高速铁路道岔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牢固确立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地位,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进步有力地提高了全公司的经济实力,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巩固并拓宽了经营领域、有效地保障了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2005全公司共完成企业营业额1264亿元,在中央企业中排名第9位,这是总公司在营业收入上首次进入中央企业前10名。2006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以第441位的排名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以第476位的排名进入了 “世界品牌500强”。在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同时,职工的收入也有明显增长。几年来,总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环保先进企业、全国先进纪检监察组织、全国厂务公开先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创新管理模式 
    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逐步建立了以科技经营一体化、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方向,以提高技术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机制。一是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总公司成立了总公司科技部与西北、西南、机械三个研究院为构成的总公司技术中心。总公司技术中心负责全公司的科技发展规划、重点科研开发计划的编制、组织协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各集团公司、工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总公司技术中心管理条例》的要求,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公司基本形成以总公司技术中心为龙头,以各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为主体、各专业研发中心和区域研发中心为骨干的二级四层自主创新体系。二是建立了资金保障机制。总公司根据企业当年完成产值总量按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经费,用于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和产业化的投入,并把科技投入指标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内容。各集团公司科技投入(含子公司)不低于当年工程结算收入的1.2%;工业企业集团(工厂)科技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1.5%;研究院科技投入不低于当年计划总收入的3%。各单位在加大自身科技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承担国家和相关部委的科研课题,争取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结合设计施工难点科研立项,争取业主的支持,充分利用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三是建立科技激励机制。相继制定了科技奖励政策和办法,有效地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总公司每年召开一次全公司科技管理工作会议,评选一次科技进步奖;每五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评比表彰一批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五年编辑出版一本《科技名人录》。同时,每年列出专项经费,重点用于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奖励。在完善多种分配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了科技工作者的报酬与绩效挂钩、与贡献紧密结合的新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自主创新 
    总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意识,努力实现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深刻转变。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原始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施工中,自主研发了70米跨度、重达2015吨的简支箱梁,研制出提升重量达2500吨的“小天鹅”号起重船,顺利完成了架设任务。在北京、天津、重庆等轻轨施工中,自主开发研制了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运架设备、城市轻轨铺轨机、移动焊轨机等,均属国内首创。结合国家“863”计划项目,建立了盾构科研基地、TBM盾构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多功能盾构试验平台,研究开发了盾构刀盘装置、盘形滚刀、切削与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7项国家专利。研制开发的60kg/m钢轨12号单开提速道岔、60kg/m钢轨30号和38号可动心轨辙叉单开道岔,使列车直向过岔速度达到了200-250km/h,侧向140km/h。在制造工艺中,攻克了机加工扭转、高锰钢与钢轨焊接、翼轨模煅成型等技术难题,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锰钢与钢轨焊接中间介质,填补了国内道岔制造加工工艺方面的多项空白。二是注重集成创新。采用集成创新与二次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是迅速缩短同先进技术的差距,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捷径。铁路电气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电气化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采用系统集成方式。总公司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结合国情、路情进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不断完善和二次集成再创新,在研究单元万吨列车重载技术建成大秦铁路的基础上,在京秦铁路扩能建设中,研究开发了大容量、高电压供电系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形成了系列产品和成套技术,大秦铁路单元万吨重载铁路牵引供电技术、广深准高速电气化铁路修建技术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使我国电气化铁路修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修建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新奥法原理和先进的钻爆设备,从60年代成昆线的隧道手持风钻打眼放炮,到80年代衡广复线的大瑶山隧道开挖、衬砌、装运三条机械化作业线,再到90年代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的TBM全断面掘进,形成了中国隧道建设的三个里程碑,使我国山岭隧道修建水平从落后国外30年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吸收消化的同时,针对我国城市地铁明挖法施工不能满足繁华地区不影响交通、不扰民、不拆迁、低污染的要求,通过自主创新,首创了浅埋暗挖法,建成了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工程,开创了我国城市地铁浅埋暗挖修建技术的先河,其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成都、杭州、上海、西安、武汉等城市的地铁和市政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地铁和市政地下工程建设的一种主要形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至“十五”末期,总公司科技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全部实现,高速铁路施工技术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式无碴轨道技术;高原冻土施工技术取得新突破,高原缺氧、高寒冻土、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难题得到初步解决;桥梁修建技术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在广州、深圳地铁中大量采用盾构法施工,国家“863”计划项目—盾构机国产化研制的顺利实施以及自主研制的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运架设备和我国第一座大型地下水封式液化石油气储存洞窟工程—汕头LPG工程,标志着总公司在隧道、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技术成上新台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初步具备了350km/h高速电气化铁路及防干扰设计施工能力,接触网供电金具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自主研发的600吨和900吨级架桥机、以及KTY4000大型工程钻机、500米长钢轨铺轨机、30号、38号60kg/m可动心轨辙叉等提速道岔产品,标志着总公司大型装备和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五“期间,全公司共新开发科技攻关项目1961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211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119项,总公司级83项;开发工法292项,其中国家级工法35项,部级工法137项。有73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迄今,全公司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61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7项,有效专利123项,编制开发国家级工法60项,省部级工法291项。 
    坚持以人为本
    围绕“人才强企”战略,一是抓好在职继续教育,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学习培训,提高和强化高层人才的理论水平。二是抓好在岗技术人员的实践锻炼和培养,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重大工程技术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三是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技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加快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四是充分发挥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加强对高层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选拔,特别注意选拔和培养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实力逐步增强,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专家队伍形成规模。目前,全公司拥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13789人,技术专家70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勘测设计大师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詹天佑奖获得者3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7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2人,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7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33人,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获得者18人,总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326人,建立并形成了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技术拔尖、奋发有为的科技人才队伍,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来源:中国工程建设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