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旺

 

在中冶天工集团年初的职代会《报告》中有这样的论述:“拓宽经营领域并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这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加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对冶金建设施工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时下已经不言而喻。但目前有的单位对加快转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主动出击的意识还不够强。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组建不久的新公司,领导班子在中冶天工集团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研发转化基地投产不久并面临极大压力的情况下,坚决按照集团公司“立足高端市场”的定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在船舶钢结构、大跨度钢结构及非标设备制造等领域实现了突破,在实现转型方面迈出了扎实步伐。日前,该公司经理李强接受了本网通联员的专访。

通联员:转型是冶金建设施工企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你们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

李强:我们认为,冶金建设施工企业面对国内钢铁市场产能过剩、焦化市场饱和等现状,如果不积极实现转型,企业就会面临生存危机更谈不上持续发展。当然,对于干惯了传统产业的我们要进行转型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有新的思路,要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思想认识问题解决的越早,对转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就越深刻,新的思路就会尽快打开,也就会坚定信心主动去做转型的工作。我们是新成立的公司,既有劣势如要从零开始,起步之初面临没有定单、资金短缺、管理和技术力量不足等,更有优势如有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一流的生产设备、一支有事业心和不服输的团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当领导的首先要带好头。在我们的班子里,高春生书记同我首先统一了对转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其他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及全体员工也就跟了上来。只有大家都统一了思想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齐心协力去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

通联员:中冶天工集团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研发转化基地去年6月30日投产运营以来前期也遇到了困难,但时间不长就在转型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你们是如何去努力的?

李强:集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主导经营思想必须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确立现代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我们通过不断地摸索和进行市场调研,结合集团公司在基地建设之初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集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检测为一体的大型特种钢结构、非标设备、压力容器等高端产品的综合性生产基地、中试基地和出口钢结构基地” 定位,逐步把营销目标市场锁定在四个方面:

一,     海外钢结构市场。我们首先同国内从事国际工程的公司

建立联系,通过他们熟悉和了解海外钢结构市场的一些运作规律。如同华山国际工程公司合作,取得中国援非洲佛得角国家体育场全部钢结构的制作任务,并以此为契机熟悉和完成了天津市出入境检验局关于出口钢结构自理报验单位备案登记证明的程序。不久,将这部分钢结构就制作完成并装船发运,走出了艰难而可喜的第一步。这个项目系迄今我国对佛得角最大的经济援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762平方米,可容纳1万人观看比赛。其主体结构看台投影面积约4700平方米,看台悬挑长度23.78米,由18榀曲面造型方管桁架结合钢管上下弦组成,所有零件全部由数控机床下料,在车间内进行主桁架整体制造,分体后采用集装箱运输,通过天津港通关出口。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按照业主的要求高质、高速、高效完成;同日本三菱公司关于智利电厂的钢结构制造也入围并多次调整报价,合作意向逐渐明朗。福禄、事百世等全球性的管理公司多次到我们的制造基地来考察,对我们的加工制造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事百世公司亚太区总裁马大维先生先后4次到工厂,一直在关注着我们工厂发生的变化。

二,船舶钢结构制造。鉴于目前全球船市处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从高峰到低谷后的转暖上升期,船市逐渐向好,订单逐步增多。造船行业扩大产能的最有效措施是提高船台的使用率,而不是无限地扩大生产规模,所以船舶制造模块化外协加工就成为趋势;加之各船厂目前劳动力严重短缺,给我们介入这个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下,经过对造船业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利用具备较强制造能力和出海便利的优势,我们确立了向造船业发展的决心。从今年3到6月,我们先后承接了秦皇岛中港船舶的3艘2700吨油轮制造,开始迈出了向造船领域转型发展的新步伐。现在,同时在谈的还有两条7000吨油轮制造项目,使我们从一开始介入就具备了转型发展的先机和良好开端。4月份,凭借集团公司在钢铁行业中良好的维修、检修信誉,我们又出色地完成了新港船厂两艘万吨级货轮的修造任务,同修船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按照新港船厂3万吨级以下的造船任务将由修船厂制造的分工,我们下一步同修船厂的合作将会水到渠成。目前,确定合作意向的还有北京高碑店两艘万吨级趸船制造。

三,非标设备制造。借助行业优势,我们首先立足把冶金炼铁高炉、热风炉等冶炼设备的制造熟悉掌握,把企业优良设施配置转化为具备较强竞争实力的资源。同时,希望把非标设备的制造做成一个主要的模块。现在,我们为美国史密斯公司试制的用于采矿排泥的一艘泵船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制造,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后外方7月初整体验收。据了解,史密斯公司每年在中国地区约有几亿美元的设备配套制造需求,而设立在上海的制造基地加工能力有限,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取得外方的信任,能顺利进入对方的采购制造体系;我们同天津重机公司联合,承接了韩国的造桥机制造项目,以期进一步扩大企业的非标制造领域;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同新港船舶重型机械厂签订了长期的合作框架协议,目标是在焦化设备、矿山设备、港口设备等制造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目前,合作意向是有4台装船机的主结构制造和整体预拼装将在我们这里进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尝试能形成一些稳固的订单和客户群。

四,建筑钢结构市场。对传统的建筑钢结构,目前仍然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市场,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开拓高端领域和高附加值项目。5月份,我们配合集团公司市场部承接了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和游泳馆屋面管桁架钢结构的制造、安装任务,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跨度超过80米,是典型的大跨度管桁架结构,属于目前钢结构制造重点关注的结构类型。经过近半年的跟踪,我们承接了中交水运天津水动力实验室钢结构制造、安装项目,建筑面积4.4万平米,跨度100米,主桁架采用大体积球形网架和管桁架相贯混合结构形式,仅球就有4610个,最大的直径达1.2米,属于目前国内体内张拉跨度最大的结构型式。在桥梁制造方面,我们也开始迈出第一步,同中铁六局合作的津秦铁路特大桥进入技术准备工作;同山海关桥梁制造厂达成了合作意向;还中标北京铁路局跨津秦客运专线特大桥钢结构制作工程,其结构件平均重量70t,为大截面箱型结构,总工程量约为1700吨。

通联员:走进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听到的是机械轰鸣;看到的是焊化闪烁,材料和成品件摆放整齐,作业人员规范操作,作业现场文明整洁。你们是如何抓管理的?

李强:根据我们生产工艺设备的配置,传统的H型、箱型、筒型结构加工制造仍然是目前的主要业务方向。无论是传统的厂房钢结构还是高层钢结构建筑物,其主要结构仍未突破这几种主要形式。我们重要的是立足于目前所拥有的高精度、高自动化、高效率的先进生产线,看是否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在传统的钢结构制造领域,我们仍然存在影响和制约企业转型突破的瓶颈,因此重要的是从着力提供优质服务、延伸服务、全方位服务的观念上要有所突破。无论什么样的业主、什么样性质的项目和什么品质要求的产品,只要进入我们的生产环节,就必须严格执行流程管理,这样产出的是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国家和行业规范以及企业标准的产品,体现的是我们优质高效、服务业主的理念。为此,我们在运营之初就适时推出6S管理实施方案,希望能以此为开端,使我们的管理从一开始就步入规范管理的快车道。6S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及办公场所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提高素养及安全的活动,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做到预防为主、保证安全。它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到做好。我把它通俗地归为一句话,就是:把多余的清走,把有用的东西摆好。作为基础性的6S管理工作,能为其它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也是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技能、不断自我改进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在同行业中国内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同时,我们抓流程管理,规范生产秩序,以提高生产能力。钢结构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既不同于一般的机械制造业产品管理模式,也有别于建筑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钢结构制造行业,由于受到建筑施工的约束,使得钢结构制造的管理模式必须围绕项目履约来展开,必须紧跟施工项目的计划和进度交付产品。随着钢结构工程项目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产品精益化和客户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对钢结构制造企业提出了质量更高、交货更快、售后服务更好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钢结构产业、技术、市场不断进步,我们着手建立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资源优化,有效监控”的管理方针,成功地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目前,已开始试用的信息系统模块包括项目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质量过程控制、成品监控、供应链管理等,在钢结构行业信息化中做了新的尝试。我们还成立了质量推进工作室,从流程上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生产出精品产品,从目前看取得了好的效果。

通联员:你们坚持立足高端市场和高端产品,科技创新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做了那些努力?

李强:我们要占领市场、超出对手,就必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通过学习国内外钢结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的先进经验,努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不断完善补充有关设计、制作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努力培养具有相当比例的科技人才队伍。我们这里仅负责技术工艺研发、转化和运用的技术部就有30多人,还取得了美国焊接协会的认证资格。技术部这些人朝气蓬勃,积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转化和运用,其研发的“增加脉冲控制器的逆变直流埋弧焊焊机”已被国家专利总局受理专利申请,这在国内建筑钢结构行业还是第一;研发的“磁力钻万向调姿装置”也被国家专利总局受理专利申请;同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共同研发的“脉冲埋弧焊设备及工艺的应用研究”现已进入工艺试验阶段。我们在天津市滨海新区自主创新重大科研项目中申请的有“大型高炉炉壳(机械制孔)制造技术”和“脉冲埋弧焊设备及工艺的应用研究”;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科技型中小企业助推项目中申请的项目有“信息化促进钢结构制造企业的科学管理”;在集团公司科技部中标的项目有大跨度管桁架结构制造技术、大型桥梁钢箱梁制造技术和高层、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制造技术等课题。所有这些技术课题的研发,将极大地激发出技术工作者的潜能,同时也将对提高产品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给予技术保障。

记者:你们在实现企业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对未来有什么展望?

李强: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该说现在处于成长期。未来,我们会树立开放和包容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加大坚持向高端市场开拓的力度,努力寻找新的市场。截止5月底,我们完成1.6万吨钢结构,7到9月又安排了1.6万吨的量。我们计划在一到两年内,把非标制造量占到总制造产值的三分之一,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把造船业务扩展到总制造产值的三分之一,在桥梁钢结构制造方面也争取到相当份额的量。装备制造公司在前进的过程中得到了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保持了良性发展的好势头。但我们离集团公司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十分的努力,以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在内部注重培育讲质量、重诚信、讲团结、重执行的行为准则,积极推动公司的健康发展。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有我们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进取,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