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东方 亓伟娜

 

中冶东方控股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立足于做强主业,增强实力,加大科技创新和科研管理力度,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创造新高,总体运营呈现平稳发展态势。科技研发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冶金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冶东方是原冶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性设计单位,其前身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1957年由北京迁至包头建院,至今已历54年。50多年来,一代代包院人在包头这片热土上亲历了我国钢铁工业艰苦卓绝而又灿烂辉煌的发展历程,国内业绩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完成工程项目数千项,获得国家、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奖项300余项;拥有专有技术和国家专利百余项;主编或参编了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规程近50项。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冶东方科技创新的做法、成果

(一)围绕主业,开展技术研发,培育企业特色技术优势

多年来,中冶东方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冶金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冶东方在钢铁生产工艺技术、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铁合金、化工、市政建设、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技术领域开发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在钢铁主业方面,中冶东方在炼铁技术、炼钢技术、金属压延加工技术,以及由此延伸出的配套工艺技术如:工业炉窑技术、连铸技术、钢铁冶金设备(设计)技术等方面保持国内领先。例如,中冶东方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独立研发的“热轧不锈钢炉卷轧机新型卷取炉技术”替代了同类设备的技术引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属首创;由中冶东方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国内第一条全国产化的不锈钢炉卷轧机于2008年7月在山东泰钢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冶东方研发的“不锈钢炉卷轧线国产化集成”取得巨大成功;自主研发的分离式高炉渣粒化系统在红钢投产3套,在辽宁新抚钢投产2套。此外,在张店钢铁公司、山东寿光巨能特钢和玉溪钢铁公司分别投产1套。该技术属于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论在新建高炉或是场地狭窄老高炉改造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在有色金属压力加工市场方面,中冶东方近年来加大了向有色加工领域拓展的力度,承担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铝板带和其它有色金属加工项目。中冶东方钢铁冶金的轧制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比有色加工起步早、水平高,加上近年来对铝板和其它有色加工的熟悉和掌握,将这些技术应用到铝及有色金属压力加工项目上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比如,中冶东方研发“采用推块式加热炉、室式加热炉 + 5吨电液锤批量生产大型镍基高温合金板坯”的新工艺,降低了工程投资,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成材率,具有产能大、节能环保的特点。该工艺实现了大坯重镍基高温合金锻造板坯的生产,使镍基等难变形金属的大规格成品发展成为可能,填补了国内外有色行业的空白,为很多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板坯宽高比的突破,使业界开拓思路,不再拘泥于理论和经验,为自由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念上的改变。公司已承担了数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行业影响大的有色加工项目设计,在行业内引起极大反响和关注。

在矿热炉技术方面,中冶东方是国内最强、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设计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商。公司的矿热炉技术在技术实力和业绩方面都很强,在硅铁、锰系、铬系合金和工业硅、微合金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中冶东方在矿热炉关键设备成套供货方面有优势,目前已开始探索产业化道路。

在市政工程和民用建筑市场方面,中冶东方在城镇集中供热、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天然气管道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中冶东方作为西北较大的工程公司,承担了包钢、酒钢、莱钢等一批大型企业的发展建设任务,也不乏大型、现代化、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在钢铁行业板管型和有色加工、铁合金领域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同时在国外项目营销取得了骄人的成果。通过包头院及中冶东方几十年的发展,锻炼和造就了一支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诚信求实、团结亲和的职工队伍,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钢铁、有色加工、铁合金设计和总承包行业及周边地区市政工程和民用建筑市场上,具有明显差异化优势、良好声誉和品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之一。

(二)加大科研管理力度,科技创新日常化

在科技创新研究工作中,努力做到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真抓实干、创新创效的科技创新工作理念,科技创新日常化,科技创新质量化。

中冶东方将科技创新工作目标纳入公司年度总体考核,为加强科研工作进度管理,解决科研开发工作过程中管理随意性强、时间节点控制不强、计划进度无法保证的积弊,公司相继出台了若干科技创新的激励制度,加大了奖励力度。

  (三)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专利管理工作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企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实力的强度。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专利权利的保护成为社会共识,专利权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得到普遍认可,拥有专利权即拥有了一份资产。拥有大量专利权不仅表明了企业在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地位,也是对技术营销的有力支持,减少企业法律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制定了《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根据知识产权战略的布局重新制定并发布了《专利管理办法》。形成专人负责跟踪专利工作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形成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应用推广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发展。

在专利技术的开发与申报方面,中冶东方对各部门专利考核指标在时间进度上进行了分解与确认,防止年底为完成指标搞突击,影响专利技术的技术含量与水平。并按时间进度分解、确认专利技术申请进展计划,参照工程进度管理的办法制定了《中冶东方公司专利申请进展计划表(2010年)》。同时公司制定了《科研项目进度管理办法》,今后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将同生产项目一样进行进度管理。2010年公司专利工作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共计申请专利75件,已经受理了71件,新获授权专利45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

(四)认真做好优秀工程设计的申报工作

科学技术奖是由国家、地方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或者在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社会力量组织评选,旨在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获得科学技术奖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社会、行业对获奖单位技术成果的认可和社会贡献的奖励,也是对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创造性工作的认可和奖励;另一方面,获得科学技术奖也表明了获奖企业在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地位,是对技术营销的有力支持。

中冶东方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技技术奖。2010年荣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分别是:“新型一步法冶炼不锈钢工艺技术”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双重深基坑技术研发”、“不锈钢炉卷轧机国产化集成开发与应用”、“分离式高炉熔渣粒化处理装置研发与应用”、“热轧不锈钢炉卷轧机新型卷曲炉技术的研发”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三等奖。2010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分别是:“不锈钢炉卷轧机国产化集成开发与应用”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双重深基坑技术研发”、“分离式高炉熔渣粒化处理装置研发与应用”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三等奖。包钢集团公司炼铁厂综合原料场工程、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0t转炉炼钢车间技术改造工程获部级一等奖。

(五)公司管理体系不断运行完善,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持续满足顾客对公司产品质量要求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相关方和公司员工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2006年,公司结合市场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已经成功运行多年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结合起来,成功建立了“一体化整合型管理体系”,顺利通过北京中设认证公司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认证。

结合近年来体系运行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管理体系(D1版)文件进行了修订、增补并重新发布,全公司各部门按照修订后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持续、稳定、有效运行,并连续多年顺利通过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的再认证审核。

中冶东方将原有的网络信息中心从二级管理部门提升为一级管理部门,使得公司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步入正轨。目前公司的设计流程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全部投入运行,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向着中冶集团要求的一体化的企业应用管理系统迈进,并基本解决了青岛、包头两地网上办公的问题,提高了异地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保证公司网络安全可靠使用,公司增加了投入,对二级交换机和服务器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中冶东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经验和持续改进的措施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课题。培育企业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工程性公司尤为重要。从中冶东方改革发展的历程来看,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取得各项成果的核心动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冶东方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立足做强主业,紧跟企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们不仅要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且要使这些技术通过设备配套设计与制造、系统自动控制设计与设备集成供货成为可以“物化”的自主品牌技术,提高这些知识产权密集型“物化”自主品牌技术比重。

(一)强化科技创新意识。

强烈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也是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思想基础。我们要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来加深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要从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增强技术进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键是看它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潜力。谁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二)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

科技创新需要体制创新加以保证。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科技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市场的联系、技术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依托正在建设的研发和产业(中试)基地和装备制造公司,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已实现产业化的核心技术,要进一步完善,扩大市场影响力。逐步建立按照市场化、社会化原则运作的科技投入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项目开发和成果转化机制。

(三)加大科技资金投入。

完善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建立多元投资新机制。确保公司每年的科技开发资金不少于营业收入的4%。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加大成果的奖励,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技术进步。

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科研、设计、生产、制造单位及高校的技术合作,开展横向联合。通过技术考察、合作开发与设计、学术交流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推进技术进步。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将引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形成公司的专有技术。积极开展国外技术代理工作,占领相应的技术市场。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的竞争能力,就得首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对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应先申请专利后推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把科技创新工作与知识产权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用知识产权战略来指导和护航科技创新工作,使知识产权战略贯穿于公司的科技创新、应用、管理和保护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尽快形成可与国际同行匹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竞争力更强的企业。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