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中冶天工集团上海公司在莆田文献广场工程建设中,实现了以技术创新赢市场的经营目标,成果凸显。

    工程体量大:建筑总面积为475489.74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32395.6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43094.08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17.9米,土方开挖量126万立方米。该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7.6万平方米,地下三层,采用全逆作方法施工。采用该技术施工如此大规模的基坑,在国内乃至整个亚洲都首屈一指。

    施工技术新:2013年12月,研发成果经中冶集团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逆作法钢管柱安装施工工法已获批省部级工法,中心岛式抽条开挖逆作法施工工法,已完成省部级工法的关键技术鉴定工作;其他两项工法正准备申报2014年省部级工法。申请了7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同时,商业区近4.6万平米的钢结构装配式快速施工技术,为住宅产业化施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当今社会,成功的企业无不重视技术、人才和创新,“技术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创新是源泉”的理念已深深植入企业对优秀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冶天工集团多年来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在激烈的民建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上海公司莆田文献广场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正是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在获得业主肯定和赞誉的同时,也让当地政府感受到了“央企速度”和“央企效应”,并由此赢得了十几个亿的市场定单,为企业在非钢市场领域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建省莆田市文献广场城市综合体工程,位于莆田市中心地段,该工程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建筑总面积为475489.74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232395.6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243094.08平方米,有五栋高层住宅及公寓,八栋多层大跨度全钢结构商场,地下室共三层,作为商场、停车场、人防工程及设备用房等使用。该工程地下深基采用全逆作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17.9米,土方开挖量126万立方米,项目从开始建设到八栋钢结构商场封顶历时六个月,采用全逆作法施工和产业化施工如此大体量的项目,在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首屈一指,承包和管理这样的工程项目,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能力、优秀的人才团队、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技术是基础

    莆田文献广场工程基本涵盖了地下连续墙、桩基、深基坑、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等多个方面的专业技术,要求必须具备扎实且全面的技术基本功。

    该工程地质为典型的土岩结合地层,下部风化岩层较为坚硬,对地下连续墙的成槽速度和精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上海公司是国内最早掌握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企业之一,先后承担了宝钢集团、上海徐家汇地铁车站、上海地铁7号线、9号线,广西南宁永凯城、阳光滨江、上海中山医院等多个工程项目的地下连续墙施工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针对莆田文献广场工程的地质条件,上海公司先后调配了1台利渤海尔和2台宝峨成槽机施工地下连续墙,对槽段开挖深度、槽壁垂直度和平整度等技术指标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同时,结合以往土岩结合地层的施工经验,制定了“多钻一抓”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这些因素为保证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创造了基本的客观条件。

    一直以来,该公司具有非常丰富的超大型深基坑施工经验,先后承担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深基坑工程、上海阳光滨江一期深基坑工程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针对莆田文献广场工程的项目地质特点,项目部优化技术方案,强化施工技术,提出将土方车通过地下室坡道进入坑内取土的方案。与常规全逆法施工通过顶板上预留若干出土口的方式相比,该方案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极大地加快了出土速度,节省了近8个月的工期。

    莆田文献广场F区商业部分地上为五层钢+钢砼结构,总重量8400余吨,占地面积14000平米,建筑面积46553平米。该商业区前期规划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项目部结合地下结构逆作施工的实际,为提高效率,节约工期,同时又充分利用公司的钢结构加工及安装技术优势,创造性地提出改变商业区结构形式,将地上主体结构改为钢结构,辅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楼板,内外墙体采用节能环保的装配式墙体材料,既减轻结构自重,增加建筑面积和空间,同时由于地下室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上地下可同步施工作业,极大地节省了工期。商业部分(包含钢结构)仅用时五个月就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比采用原结构并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再施工上部框架的模式提前工期近一年。如此规模巨大、形式新颖的施工方法,为闽南地区少见,正是这种引领工业化建筑发展方向的新技术,在施工期间,即引起了极大反响,福建电视台及《湄洲湾日报》专门就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既为业主产品进行了宣传,同时也彰显了上海公司在该专业领域的实力,取得良好的广告效应和应用前景。

人才是关键

    一个工程项目的成败与否,项目团队及优秀人才的核心作用至关重要。在莆田文献广场项目部成立之初,上海公司高度重视,先后选派了两位所属分公司副经理担任项目经理和项目常务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施工副经理均有二十多年现场施工经验。

    该项目部坚持科学管理,建立了严密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施工中管理目标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控制成本,强化施工技术,确保各项工程有序运行。在桩基、地下连续墙施工的高峰时期,现场共有3台成槽机,6台大型履带吊,7台旋挖钻机,12台旋喷桩机和81台冲击钻机,现场管理和作业工人近600余人,这么多的资源如何调配使用,如何布置合理,在赶进度的同时又要确保质量、安全,无疑对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项目部人员就像上紧了发条一样,不敢有半点的松懈。经过认真研究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将整个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采用先进的泥浆处理设备,采取气举反循环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场泥浆的堆积和排放等带来的问题。时任莆田市城厢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凤平在检查项目现场排污情况时,对项目经理说:“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要齐心协力,向央企看齐,全力作为,高效服务,共同打好这场攻坚战!”。为此,全体员工发扬“白加黑”、“海西发展速度”的精神,放弃节假日休息,忘记了八小时工作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事实证明,正是由于莆田文献广场项目部团队核心人才的优异表现,参建员工敬业、忠诚、团结、进取的企业精神,确保了桩基、地下连续墙、地下结构、钢结构及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创新是源泉

    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必须要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莆田文献广场项目部自成立开始,就由分公司技术中心牵头成立了由深基专家、博士、硕士及项目部主要人员组成的创新研发团队,制定了研发计划和指标,并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

    研发团队与项目部结合,共同努力解决了诸多实际工程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一系列科技成果。2013年12月底,研发课题《土岩结合地质条件下复杂周边环境超大型深基坑整体逆作施工及优化设计新技术研究》,经中冶集团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此课题,逆作法钢管柱安装施工工法已获批省部级工法(YG042-2012),中心岛式抽条开挖逆作法施工工法,已完成关键技术鉴定工作(冶建鉴字[2013]第031号);其他两项工法——“三钻两抓”槽孔型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和气举反循环结合泥浆净化装置清孔施工工法——正在积极准备申报2014年省部级工法。通过前期研究,还申请了7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获授权)。同时,近4.6万平米的钢结构装配式商业设施的快速施工也为企业今后的住宅产业化施工做了有益的探索。

    项目部在土方开挖的研发过程中,挑战经验,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与设计院紧密结合,科学计算,优化支撑条件及运土线路,创造性的提出“中心岛式抽条开挖逆作法施工技术”。该技术对原基坑设计开挖工况进行优化,对出土口位置和出土路线进行调整,将原设计方案的在栈桥上取土改为预留坡道土方车进入基坑内取土的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土体自身优良的物理力学特性,先行开挖基坑周边区域土体,施工周边区域楼板,再交替开挖基坑中心区域土体,将中心区域楼板与周边区域楼板连成整体。该技术改变了常规逆作法的出土方式,极大地加快了基坑开挖进度。

在上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结合建筑市场新材料使用情况,通过与设计院和业主的积极沟通,在内外墙体的施工中采用节能环保的整体性墙体材料,既加快了工程进度,也满足了业主多方面的要求。

以技术赢市场

    在工程施工期间,项目部始终坚持“以技术赢市场”的理念,紧跟上海公司区域发展的步伐,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推进转型节奏,围绕市场转型、区域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分公司瞄准了该项目“全逆作施工”和“装配式施工“的全新技术的优势,在后续的民建投标过程中积极推广,作为施工技术上的重点支撑,为分公司区域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推进作用,也以此赢得市场、站稳市场、拓展市场。

    在得到业主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起到了业绩示范作用,相继有南益地产集团、碧桂园集团和浦发银行等公司到现场考察,得到了考察单位的一致好评和赞叹。因此,分公司相继赢得了南益丰泽广场项目、南益官桥项目和宁波曼哈顿项目、温州浦发银行等项目。

    目前,莆田文献广场工程已全面进入装饰装修和商家进驻阶段,预计今年8月前全部完成。该项目施工真正实现了全逆作施工和装配式施工的理念,也为业主节省了工期,工程建成后,这些高楼将成为福建莆田商圈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广大建设者们以人员高素质、管理高效率、工程高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体现,中国中冶、中冶天工企业形象和品牌进一步得到彰显。  (中冶天工集团 赵建立 钟 梅  梁 勇)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