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珣

审计整改是内控及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能否持续完善内控航风险管理体系的直接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往往不能及时跟上,严重影响审计监督效能的真正实现。

审计整改落实难,审计年年提,问题照旧犯,根据公司实际,中国十九冶集团着重分析了影响本企业审计整改落实难的三大原因,即对审计整改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缺乏多部门联动综合促改机制,并于2015年初,加大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以“三立”措施,破解审计整改落实难题。

“一立”:建立“审计问题清单”

把问题“晒”出来,是中国十九冶集团落实审计整改的第一步。通过审计,提出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问题清单”,实行“对账销号”。“对账销号”则要铁腕手段,通过实行“三不放过”原则:按照制度未完善的不放过、整改未落实的不放过、责任未到位的不放过,加强对整改落实情况和效果的跟踪审计检查。

“问题清单”,不仅只有分子公司看得见,更下发到各单位、部门,让“清单”真正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级单位、部门根据清单中对应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逐条解决,让每一个问题都责任到人,流程受控。从今年4月至9月,中国十九冶集团将陆续对11家分子公司,组织开展2014年内部审计及内控检查缺陷整改情况跟踪检查,检查被审单位对“清单”中的问题是否按审计意见建议进行了整改,整改是否到位,责任是否落实。

问题清清楚楚,责任明明白白,“问题清单”让审计整改落实做到了“有点有真相”,从而推动中国十九冶集团基本建立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审计整改追踪工作机制。目前,公司已完成6家成都地区、外地2家区域公司的检查,已完成整改。

“二立”:建立公司主导、多部门联动审计整改机制

审计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审计部门的“独角戏”,如何将“独角戏”变成“广场舞”,是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的关键。要让大家共参与,就要实现监管信息共享,监管成果共用,问题整改共落实,以此形成监管合力。

对此,中国十九冶集团审计部按季度向财务、费控、采购、市场、项目等相关部门通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再由各个部门对二级单位的对应部门进行督促、监督,使内控缺陷整改工作,实现多部门联动,共同落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共同提升各项制度、规矩的刚性执行力,让审计整改落实事半功倍。

与此同时,联动审计整改机制还形成了“镜像”效应,各部门在监督落实问题整改的同时,会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对审计工作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审计工作持续改进。2015年5月,审计部结合一季度审计工作情况,向相关部门通报了一季度审计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反应积极、强烈,为审计工作提出了多项意见和建议。

三立:建立“双向”沟通平台,强化服务职能

让审计工作“动”起来,是打破整改落实难题的又一举措。对此,中国十九冶集团从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着手,建立“双向”沟通平台,一方面及时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情况反馈公司,使审计信息传递及时顺畅,做到对被审计单位重要事项持续关注。同时,强化审计服务的理念,在开展审计工作的同时,做到三个主动:主动到基层宣贯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规定,督促公司制度刚性执行;主动听取各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适时调整,以适应实际工作情况;主动了解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在及时向公司和相关部门反映的同时,共同探讨解决和处理意见、方法,增强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的信心。

“三立”措施看似为审计工作的一小步,实则是推动审计整改落实工作的一大步,真正实现了两大促进的效果:一是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审计问题基本完成整改;二是促进公司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根据审计检查结果,参与公司制定、修改、完善包括《十九冶废旧物资管理办法》《十九冶集团公司履约保证金管理办法》等12项管理制度。

当然,审计整改落实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坚持和进一步的提升。下一阶段,中国十九冶集团在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将着力加强对影响公司经营发展重大事项的审计监督,并以“三立”措施,继续严抓审计整改落实,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服好务,护好航。   (作者单位:中国十九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