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5年,“亏损”是贯穿全年的钢铁行业高频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钢铁消费与产量双双进入峰值弧顶区并呈下降态势,钢铁主业从微利经营进入整体亏损。2016年,被称为行业发展“冰河期”。面对严峻挑战,以“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为新的产业发展定位的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如何快马加鞭,实现经营规模逆势增长?

改革依然,一个个难题摆在聚光灯之下,纤微毕现。面临产能压缩、业务回归、费用下降等严峻形势,中冶宝钢技术围绕新的产业发展定位,入眼、入脑、入心、入手提供智慧服务,积极发挥价值创造“1+1>2”的效应,仅今年上半年实现经济指标较去年同口径增幅6.11%。

入眼,精准营销推动企业“走出去”

市场不萎缩已经是万幸,市场光靠守是守不住的。中冶宝钢技术积极拓展市场,全力通过做大增量来弥补市场缺口,保持了企业发展规模。一是旗帜鲜明突出营销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龙头”地位。经营管理事关中冶宝钢技术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叫响,因为它更重要,它涉及到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因何存在,它决定了企业收入盈亏,它决定了企业经营秩序是否正常。二是进一步冷静分析钢铁行业变化趋势,把全国钢铁行情标志性参数考虑进来做好趋势分析,既着眼全国宏观市场,又重点做好中冶宝钢技术覆盖区域变化情况的分析,更好制定下步营销策略。三是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抓市场、组织精兵强将奋力闯市场”的市场营销力量布局,强化营销政策导向,优化营销资源配置。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武久等领导带头,先后多次走访了湛江钢铁、梅钢、韶钢、太钢、华菱钢铁、越南河静等各大钢厂;各单位也根据自身目标市场定位,全力出击,搏击市场,诚信经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湛江钢铁区域资源进一步扩大,梅钢市场份额实现较大增长。

入脑,多元跨界实现适度转型“软着陆”

发展多元性产业,实现适度转型,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做精、做优、做强、做大的利器。适度转型,不是放弃核心主业,而是在核心主业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覆盖面。今年以来,中冶宝钢技术对于产业转型做了不少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是承接湛江港设备维护单项业务,目前,公司检修、工程、装备、耐材等原有的黑色冶金强关联产业,都逐步实现了向有色、港口、化工、能源、环保、农业等行业的“跨界”。二是全力推进行车“管用养修”一体化、一炼钢渣处理资材备件一体化扩容、三高炉水渣资材备件等一体化项目,实现了与业主双赢。目前,行车一体化项目总包已达到435台,占整体推进计划的70%。三是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上年大幅增长。其中,台塑越南河静钢铁项目新拓展了炼铁部操作等新业务,实现以检修为依托,有检修的地方就要有协力。同时,“中冶重机”先后中标赞比亚谦比希铜业渣包项目、美国肯尼科特铜冶炼公司焊接渣包订单、印尼电厂风道及钢结构等海外项目,法国埃赫曼公司N370、G38等系列钢模制造业务。四是紧紧抓住钢铁企业实施环保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契机,下大力气拓展技改工程项目,其中,宝钢股份矿石输送系统大修改造工程、特钢钢管厂东区酸洗环保达标搬迁等单个合同超过3,000万元的项目有4项,梅钢、马钢等区域技改项目也取得较大突破,有色冶金、节能环保、光伏能源等行业市场逐步深入。此外,月浦沈巷动拆迁保障房项目也已开工。

入心,自主创新擦亮服务“金招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只有充分释放创新的澎湃动力,中冶宝钢技术发展的“列车”才会全速前进。创新一线、发展一线,触摸创新脉搏,研判创新路径,既是对科技创新发展成果的巡礼与检视,更是一次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再驱动。入选国家工信部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高架吊钢渣混凝土配重块填补国内空白、两产品被纳入国家住建部首批先进技术与产品目录、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这是中冶宝钢技术科技创新最新结出的硕果。中冶宝钢技术瞄准行业最高新技术,坚持创新驱动,以现场赢市场,用品质创品牌,不断提升服务。目前,公司建有1个冶金渣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认证检测中心,下设气动、液压、钢渣、电气等四个试(实)验室。仅在今年中:4月,有十项优秀成果获得冶金行业一等奖、一项发明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利一等奖,运用当今顶尖制造技术,通过菜单式引进、自主集成、精工制造和实施冶金装备配套服务项目,实现了装备的大型化、集约化、系列化。5月,第28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上,斩获优秀发明金奖、职工创新技术金奖等十个奖项,充分展现了在设备检修、装备制造、钢渣处理及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的高超水平。其中“一种滚筒法循环水淤泥的短流程循环利用工艺”获得职工发明奖金;“大型槽体底板更换专用工具”及“一种炼钢厂大块铁水渣的驳运方法”两项专利获得职工创新技术奖金奖。6月初,经长期研究形成以“粉”、“砂”、“砖”、“土”为主的四大核心技术成果,并先后申请53项钢渣综合利用专利技术,且在今年已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项后,顺利通过“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评审。6月底,以绝对优势再次荣获上海市设备维修行业企业五十强第一名。9月中旬,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工法关键技术鉴定会对推荐的“大型热轧板坯轧机大修工法”、“大型高炉炉前送风系统设备检修技术工法”、“烧结机电除尘器在线系统维修工法”等八项工法的关键技术进行认真、科学、严谨的鉴定,最终分别取得3个国际先进、4个国内领先、1个国内先进的鉴定结果。

入手,瘦身健体跑出发展“加速度”

做精管理层,做实作业层。要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劳动+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型,由钢铁企业的“护士”向“医生”转变需要全面提升全产业链人才队伍,需要精干高效的管理人才队伍、适应公司发展的技术人才队伍以及大量高、精、尖的拔尖人才队伍。中冶宝钢技术一方面推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采取精简机构、压缩机关人员编制、清理长工伤、长病假、不在岗、富余人员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员工离职、病退、协解、退养、退休等多渠道柔性开展效率减员。在整体生产作业负荷较去年同期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员总数不升反降,在年初大数2万人的基础上,精减各类人员3000多人,其中正式工300多人,实现员工费用支出大幅减少,劳动效率大幅提升,为在严峻的经营形势下,保持经营绩效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集聚人才,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是拓宽招聘渠道、优化招聘流程,做到人才的及时引进和补充,同时采取措施稳定人才队伍,为人才队伍的整体提升及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完善“收入成长、岗位成长、身份成长”3个机制,激励员工岗位成才,立足岗位做贡献,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三是推动两个工程建设,即推动将新员工培养成成熟产业工人的“黑匣子工程”;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将成熟的产业工人,培养成专业领域带头人,培养成高、精、尖领军人才。四是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技术能手、区域专家评选发掘、培养公司典型人才,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作的企业文化。

在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大环境下,中冶宝钢技术能取得如此优异的经营成果,是中冶宝钢技术综合实力提升的表现,也是中冶宝钢技术品质和服务受到国内外市场一致认可的有力印证。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目前,中冶宝钢技术正朝着预期目标大踏步迈进,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为使公司建设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中冶宝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