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宝冶海外装备制造再出“重拳”
——写在全球最大架桥机顺利成功调试完工之际
潘柏佺/文 沈有福/图     发布日期:2016-05-06
5月4日,随着自行顺利跨出15米的“步伐”,标志着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接的全球最大架桥机——多门朗DL-SE1740-50桁架式跨海架桥机项目成功调试完工。随后,该架桥机将被分解装运,远渡至文莱,在该国跨海大桥建设中一展身手。
全球最大架桥机助力文莱“国土统一”梦想
多门朗DL-SE1740-50桁架式跨海架桥机设计单位为全球顶级架桥设备研发单位英国多门朗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承担制作、预组装、调试、海运。架桥机建成后将运往文莱并交付韩国大林集团,用于文莱跨海大桥的建设。文莱跨海大桥的起点为Jalan Utama Mentiri,终点为Labu Interchange,横跨文莱湾。因文莱国土地形复杂,陆地部分被马来西亚隔空,东部与西部国土并不接壤,只有海域联接,所以文莱民众如果想通行东西两岸,需乘船或飞机,甚至办理马来西亚签证,十分不便。该跨海大桥建成后,不但成为文莱经济发展的新通道,更可达成文莱东西部民众守望相连、国土统一的伟大梦想。
与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架桥机不同,此次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接的架桥机项目自重1170吨,设计载重量1600吨,最大载重负荷2000吨,机身长130米,高30米,跨距56米。这台“庞然大物”全部采用国际一流的机械电子技术控制系统以及液压提升系统,搭载国际领先的双桥面提升技术,作为大型桥梁铺设中的关键设备,它是目前世界同类起重机械中载重量最大、跨度最大、提升效率最高的架桥机。
工艺创新、科技创新啃下“硬骨头”
据上海宝冶工程技术公司装备制造厂厂长陆凯介绍,多门朗DL-SE1740-50桁架式跨海架桥机由主梁、次梁、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小车、提升梁、支架等部分组成,整机设备需要在工厂进行预组装和调试,且制造标准全部采用欧标,对项目制造工艺、整装工艺、预组装调试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为此,项目团队精心策划,在充分发挥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优化施工工艺,并加大了技术研发的力度。如针对项目制造工艺复杂、焊接要求高的特点,项目部一是明确要求焊工必须取得欧标焊工证方可入场,焊前还要接受业主二次考试,焊接水平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产品的焊接;二是提高零配件加工精度高,对过程进行管控严格,每一件零件都建立追溯台账,确保工件质量得到绝对保证;三是提升焊接技术要求,除了焊接预热、过程控制、焊后保护之外,对每道焊缝进行工艺评定。如针对项目预组装整体提升的难点,采用宝冶拥有绝对技术领先的机器人液压提升设备,避免了长时间高空作业,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起吊租赁的成本。如针对构件众多、材料追溯性强的特点,项目部在对每一件零件进行标识移植的同时敲钢印号,并通过下料排版图、材料控制台帐等资料确保可以追溯到每一个构件的每一个零件号的钢厂、炉批号、材料性能、材料复验数据。如面对工期紧张的压力,项目部在埋弧自动焊设备上增加了加热装置,既满足了焊接前的预热温度,节省了预热的人力及时间,又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如针对高强钢的材质,项目部对于不同类型的焊缝重新制作焊接工艺评定。此外,为了保证设备整体预组装,对于尺寸要求严格的构件进行了整体机加工。各项措施的成功实施,为项目的平稳推进和后续工序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中国创造”挺起“美好中冶”梦想
当前,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布局中的重要方面,并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实力和国家富强的基本保证。拥有“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的上海宝冶工程技术公司,正用高端市场、高端科研项目、高端装备、高端人才的要求竭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从打造国内一流,到跻身国际,肩负起打造“美好中冶”的历史使命。
回顾宝冶技术装备制造历程,从与国际接轨来看,源自“中国制造”,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搞合作生产,或直接为国外制造产品,贴牌生产。在此基础上,宝冶技术装备制造客户群体得到不断壮大,大力挺进了海外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冶技术装备制造逐渐成长壮大起来,从最早走的引进学习、合作生产、承制产品之路,开始坚持在引进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转化,经过艰苦的科研攻关,终于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系列主导产品,在冶金、核电、环保、中科院、海洋设备等领域占领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树立起宝冶技术装备制造品牌。用该公司总经理阳刚的话说:打造国内一流,跻身国际先进,肩负起打造"美好宝冶"、“美好中冶”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宝冶工程技术公司将机加工、焊接和设备机电安装柔和一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致力走“设计、制作、加工、集成、研发、安装”于一体的装备制造EPC的高技术含量之路。一是具备国际思维,抓住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产业调整的重大机遇,确立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制定高起点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实现市场国际化的目标。二是全面提高素质,追求卓越。广泛运用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带动企业发展,实现设备的一流,用国际化的视野培养和吸收人才,在人力资源上满足企业竞争的需求。三是提升核心技术,唯我独有。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以海外和国内高端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技术总成、研制尖端产品和拓展新领域方向齐头并进,用技术实力来把握竞争的主动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冶技术不仅将代表中国领先水平的产品和技术远销海外,而且成为了国际知名企业如芬兰KONE公司、德国福依特造纸有限公司、美国陶氏化工有限公司、英国多门朗等企业的长期业务合作伙伴。
实践证明,宝冶技术装备制造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发起冲击,让高端精密产品引领成功,用强有力的"中国创造"树立起宝冶技术装备制造的旗帜,挺起“美好中冶”的梦想。 (作者单位:上海宝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