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全球钢铁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贸易保护再现高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10月份到今年3月底的18个月中,我国钢铁产品和相关制品共遭遇42起贸易保护措施调查。其中,关于钢铁产品的有34起,平均每个月有2起有关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关于制品的有8起。

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内外钢铁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频发的贸易保护措施将使我国钢铁行业的出口形势更加复杂,相关出口企业应避免恶性竞争,主动调整结构,有序出口。

发达国家全面转向“双反”

在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34起贸易救济调查中,由欧、美、澳等传统发达国家或地区发起的案件有8起,其中7起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双反”调查成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方式。

其中,美国从2013年10月份起,连续对进口自中国的取向电工钢、无取向电工钢、碳素和合金钢盘条发起了3起“双反”调查。此外,美国业界也在要求对冷轧系列发起“双反”调查。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应诉“双反”调查的难度非常大,对于钢铁企业而言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消耗。由于反补贴调查涉及政府相关部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获取抗辩证据的难度,且胜诉的可能性非常小。这对于中国钢材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新兴市场国家
保障措施频发

在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34起贸易救济调查中,由东盟国家发起的有9起,其中反倾销4起、保障措施5起,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菲律宾、印尼、泰国提起的4起调查全部是保障措施调查;由拉美国家发起的有10起,其中反倾销6起、保障措施4起。在东盟和拉美这两个中国钢铁产品的新兴出口市场中,保障措施调查的占比近半,显示出新兴市场国家更倾向于使用这种快速、宽泛的贸易救济调查方式。

保障措施是一种使用起来相对简单的贸易救济措施,其特点在于发起国不用进行详细调查即可对相关的产品采取措施,设定配额并征收关税,比反倾销措施见效更快。与此同时,虽然上述新兴市场国家发起保障措施时并非针对某一国的进口产品,但在设定品种时仍然以限制中国钢材产品的进口为主。

此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东南亚钢铁协会曾就钢铁双边贸易问题进行过多次民间交流和对话,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含硼钢的数量不断增长,东盟方面已经对于民间对话能否解决当前双方在钢铁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表示担忧,并要求进行官方对话。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

相比之下,应对南美洲国家的贸易救济更加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工作语言,在沟通上存在巨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程序不透明,给应诉过程增加了难度。 (据钢企网)  ②